※※※※※※※※※※※※※※※※※※※※※※
※※※※※※※※※※※※※※※※※※※※※※
【敎出會思考的小孩】
人的價值建立在思考價值上,而會不會思考,則在於你相不相信你會思考。所以我們說,信心決定思考,而勇氣決定你的信心,然而你是如何被對待的,則決定了你的勇氣。好的成長環境,決定了孩子會不會、能不能思考。
與孩子維繫良好親子關係有三個要訣:
◎平安就好
任何事都有光明面,不要只往壞處看。
無論如何,都要支持你的孩子。
只有真的了解孩子的處境與困難,才能提供他們需要的協助。許多時候我們自認給了很多疼愛與幫助,但是問題的癥結在於孩子感受到這些疼愛了嗎?孩子真的受到我們所提供的幫助了嗎?
叛逆的小孩未必是壞事。
朱台翔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是她的朋友告訴她的。
朋友的弟弟成績向來很好,個性也很溫順,可是當年的聯考,高中入學考的答案是寫在答案紙上,而五專聯招的答案是畫在答案卡上。這孩子當時應考時把答 案直接寫在試卷上,當他發現時已經來不及把答案重新謄寫到答案紙,考試結束出來和同學聊天時看起來也沒有異狀,但回家後不多久,他得了急性躁鬱症。
孩子的媽媽決定要像初生嬰孩一樣去疼愛包容他心愛的孩子,於是每天像小Baby一樣擁著弟弟入睡。弟弟患病後非常沒有安全感,都是高中生年紀了,睡 覺還要跟媽媽睡同一個枕頭,媽媽是個職業婦女,白天要上班,晚上就這樣抱著兒子哄他睡覺,夜裏弟弟驚醒找媽媽,媽媽又再度耐心地安撫、擁抱,直到這個十幾歲的小Baby再度入眠。
有一天,姐姐回到家看到一幅怪異的畫面:她的父親抱著那十幾歲的「小Baby」坐在地上玩玩具,就好像年幼時看到父親抱著兩歲的 弟弟一起玩,那時,全家受到媽媽的影響,全家像疼小Baby一樣地去疼惜那患了急性躁鬱症的弟弟。
就這樣過了兩年,弟弟痊癒了。許多急性躁鬱症的患者後來演變成慢性躁鬱症,受苦終生,然而幸運的弟弟沒有因此受到影響,他完全好了,沒有留下後遺症。他重新出發,現在是某大學的碩士班學生,他所做的研究論文被指導教授拿到國外參賽還得獎。
孩子叛逆的行為通常是為了保有自主的空間,他的一些言語行為想向大人表達的是自主空間需要被尊重,當父母超越了那條自我界線,判逆透露給父母的提醒便不是一件壞事而是一個好的機制。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即便是身心症,都可以因為大人充份的疼惜而漸漸恢復正常。只要大人願意調整,所有的孩子便都有機會改變。所以,把孩子當成初生的嬰兒那樣去對待,緊緊地抱住,然後放開,接著,好好地欣賞他好的地方,然後告訴他你多麼激賞他。
不經意的傷害需要好多好多甜甜蜜蜜的愛才能解除傷害造成的後遺症,不要再期待孩子乖巧、聽話,有自己的想法很好,當孩子勇於向大人說不要、不想的時候,我們應該尊重他。這樣才能造就一個勇於嚐試的小孩。然而,勇氣不止是勇敢往前走,同時也是準備好面對失敗的勇氣。
朱台翔說,她兩歲的小孫子平常很活潑,但是每到了便便的時候,便排斥所有人的幫助,寧願屁股一大包便便也不願大人幫忙換下來。於是她問了孩子的父 母,家裏有沒有人笑他大便臭,後來才知道原來是親家家人曾經因為孫子便便而取笑他,導致他總是認為自己大便是很不好的事,偏偏這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而且 每天都得來上一次。
有一天,他們一家人一起出去玩,小孫子又便便了,一如往常地拒絕任何人靠近他,朱台翔告訴小孫子說,阿媽也會大便啊!
小孫子驚訝地抬起頭,口裏喃喃 唸著:「阿媽也會便便……阿媽也會便便……」那次,孫子很配合地讓朱台翔帶去把屁股洗乾淨,往後,便不再拒絕大人協助他清理大便。
朱台翔說,即便是出於疼惜的取笑玩笑也可能會傷到孩子,當孩子出現行為上的問題,表示他的情感上可能有需求,大人應該要去了解、找出原因,而不是用威權把孩子硬生生壓回去。這樣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問題,日後教孩子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小事何必那麼計較
家庭會傷人 一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一句話:所有家庭裏的規範都是不幸的教條,而這些不幸的教條絕大部份都是在規範很小的事情,以致於許多人受到家庭裏負面的影響直到四十歲後才能重新成為自己的主人。由此可見,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
家裏不應該有教條,可是有的父母親會說,可是孩子飯不好好吃,不管教怎麼行?
朱台翔說,她的一個朋友嫁到以色列,在以色列當過一段時間的幼稚園老師。她說,剛到學校任教時,被孩子們進食的狀況嚇了一大跳!
朱台翔的朋友負責的是兩到三歲的孩子,午餐時間,那天提供的是義大利麵,小朋友用叉子叉不起來,用湯匙也用不順手,乾脆用手抓來吃,順便擦一下臉抹 一下頭髮,吃得滿地、滿臉、滿身都是。
在台灣哪裏有可能放著孩子這樣吃飯?
新來的老師不敢多說話,跟著同事一起工作。當地老師的工作,就是協力把用完餐的 孩子一個一個洗乾淨、換上乾淨的衣服,然後把環境清理乾淨。沒有指責,一切看起來那麼理所當然,好像本來小孩就該這樣吃飯似的。
朱台翔的朋友過了一陣子和她的以色列同事們聊起這件事,才知道以色列的專家認為,人類的暴力行為受到孩提時代的進食方式所影響,幼年時期被強迫進食 的人比較容易出現暴力行為,因此以色列人開始避免過度干預孩子吃東西,他們認為越早開始自己吃,越能發展孩子的自主性與自我控制。
因此,朱台翔說,台灣人特別重視孩子進食,吃得慢?大人餵。吃得少?就命令孩子多吃一點。也許就是因為社會風氣如此,所以台灣才會越來越多暴力現象。
孩子吃飯,大人應該只做兩件事:決定孩子吃什麼、什麼時候吃,而讓孩子去決定他要不要吃。
孩子因為吃飯吃得不夠而營養不良,只要補充營養就行了,這個問題非常容易解決,可是如果因為大人逼迫吃東西而造成孩子心理上的陰影或傷害,就不是那麼容易能解決的了。只是為了避免一個很容易解決的營養問題而教孩子付出極大的代價,大家可以想想看,值得嗎?
◎不用命令句,可以讓孩子與父母一起發展思維
所有的打罵都有一個循環:命令→不服→打罵
如果你帶個錄音機在身上,你將可以得知自己每天跟孩子說了多少命令句。
可是有的媽媽又會說,不說命令句我就不知道該怎麼跟小孩子講話了!
朱台翔說,把命令句改成一個話題。
朱台翔家裏有碗櫃,小孫子有陣子非常愛開碗櫃,媳婦勸也勸不聽,有天小孫子開了抽屉,拿了一雙未開封的檀木筷,檀木筷是一雙一雙用金色的貼紙貼起來 固定的,只見小孫子「啪」的一聲,貼紙蹦開,媳婦一直喊著不可以不可以,小孩拿筷子危險!可是小孫子根本叫不動。於是媳婦叫小孫子拿去給外婆,也就是朱台翔。
朱台翔說,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小孫子拿著兩隻被貼紙粘著要掉不掉交叉著的筷子,朱台翔說:「相交」
然後接起小孫子手上的筷子,把它擺齊後,她又說:「平行」
就這麼重覆了很多很多次,朱台翔聽到小孫子開始唸著相交和平行,朱台翔用兩手交叉說相交,兩手伸直說平行,還說,相交和平行是在二度空間,小孫子從此沒再玩筷子,改玩手。
你看!不必命令,改用一個話題,不但可以阻止孩子做危險的動作,還能學到更多東西,重點是,不傷彼此之間的感情。
小孫子那時只會發母音,有天媳婦帶小孫子去公園玩,小傢伙在推車上玩著手指,鄰居看他兩隻食指伸直說「嗯嗯」,然後兩隻食指交叉說「啊啊」,問媳婦他在說什麼,媳婦說他在說相交和平行,鄰居驚訝地說:「他年紀那麼小,你教這個會不會太深啊?」
朱台翔說,她從不會去篩選要告訴小孩子什麼東西,不會因為小孩年紀小而把事情簡化了才告訴他,畢竟這個世界並不會因為孩子年紀小而簡化,小孩子能理解到什麼程度端看他的成熟度,不應該由大人來決定他們該了解到多深入。
另外一個例子,是朱台翔的小孫子很愛丟水晶珠子,從透天庴的樓上往樓梯下丟,水晶珠掉到地上碎了一地很難清理乾淨,可是任何一個大人說不可以小孫子都不聽,兒子沒辦法,只好叫小孫子去找他的阿媽──又是朱台翔。
朱台翔心想,反正閒著也是閒著,於是拿起小孫子手上的水晶珠,說:「有質量,有速度,質量乘上速度,就叫作動量。」
接著她拿了一個比較輕的東西,一手拿著水晶珠,說:「這個比較重,動量比較大。」
接著把水晶珠往小孫子身上丟,小孫子說:「痛!」
阿媽說:「對!這個質量大,動量大」
於是小孫子說:「質量大,動量大,痛!」
小孫子覺得阿媽的遊戲比較好玩,不再拿東西亂丟,不論手上有什麼東西,都拿在手裏,像那天朱台翔跟他玩的那樣:「質量大,動量大,痛!」
朱台翔說,小孩子都很愛看書,她的小孫子也是。幾個月大時,媳婦買了許多童書給孫子看,床上不是小孩的書就是大人的書,可是孩子漸漸長大,開始會拿 起書來咬時,兒子媳婦便把床上的書全部收起來,為的是怕小孫子吃到油墨和灰塵。有一天,朋友來訪,全職媽媽的媳婦好不容易有訪客來幫忙看著小孩,她便先去 忙些自己的事。只見床上有一本不經意留下的書,小傢伙看到,手腳俐落地爬到書的旁邊,伸手前還不忘探頭看看媽媽有沒有在看,確定媽媽沒注意後才放心伸手抓 起書來咬。
來訪的朋友一看,馬上跑去廚房跟媳婦說,不得了!這孩子年紀那麼小就懂得察顏觀色!
媳婦一聽也覺得不得了,馬上電話打了好幾通,全家族的人都知道這件事了。
朱台翔為此約談了兒子和媳婦,小孩子會察顏觀色,是因為大人的道理說得不夠多。因為他們想做,但大人不准他們做,而他們又不知道為什麼不可以這麼做,於是在大人面前順從,但背地裏卻偷偷地做,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了,長大就變成習慣作假、陽奉陰違。
所以大人在說不的時候,一定要說足不的理由,讓孩子充份地理解為什麼不可以這樣。一次兩次當然小孩聽不懂,要重覆堅持地複頌,直到小孩可以說出不道理為止。千萬不要只是一個指令叫他不准這樣不准那樣,這樣只會養出陽奉陰違的小孩。
◎不要為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許多時候大人會為自己不合理的教養行為找理由,不得不體罰啦,他實在太欠罵啦……等等,許多時候一個不經意的玩笑或失控的行為,都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傷害,大人應該趕緊去做的是幫助孩子療傷,而不是為自己失當的行為、言語找藉口。
一位專門研究過動兒的專家蘇珊‧坎培爾在進行過一項統計研究之後,他發現有兩個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過動兒或注意力缺失,這兩個方法對於一般的孩子也相當有助益,大家可以試試看。即使在最差的情況下,對妳家的過動兒或注意力缺失的孩子沒有明顯助益,這兩個方法也是無害的。
◎媽媽無條件的包容與接納
還記得演講之初提到的那個聯考失利而罹患急性躁鬱症的孩子嗎?正因為媽媽無條件地包容他、接納他,影響全家看待這個孩子的態度,以致於最後是很好的結果。
朱台翔說,他從事教育二十幾年,看過的研究幾乎都指出媽媽的態度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媽媽對孩子無條件的包容與接納,可以幫助任何一個孩子突破困境。
◎夫妻之間沒有敵意
在蘇珊‧坎培爾的研究當中,有45個過動症及注意力缺失的孩子,從他們兩歲半開始持續地追縱,發現除了媽媽無條件地包容與接納之外,夫妻之間的氣氛 也影響孩子往後的發展。在這45個採用這兩個方法的研究個案當中,後來有23個明顯地好轉。過動症及注意力缺失大部份是由於基因造成,朱台翔表示,即便是 由基因決定的行為問題或學習障礙,也可能因為教養的態度改變而有所改變。
朱台翔說,如果過動症的基因不是好的基因,為什麼它沒有隨著達爾文的演化論而被淘汰掉呢?過動症、注意力缺乏的孩子在學校裏受到很大的挫折,被認為是有問題的,可是,或許他在演化上是好的基因呢?
過動症、注意力缺乏的孩子通常有幾個特質:有勇氣、精力充沛……如果我們看事情的光明面,這些特質確實是好的,演講最初提到的叛逆的孩子比較好,我 們在希望孩子乖巧聽話的同時,是不是也考慮到逆來順受的小孩比較缺乏對對的主張勇於爭取的能力?或者,乖巧聽話的孩子比較容易讓他人入侵他們的自主空間, 但他們對大人的侵犯無力或沒有勇氣表達,以致於內傷在心裏,累積到後來發展成更大的問題?
朱台翔說,小的時候沒有冷氣,夏天裏喜歡吃清冰消暑。冰果店裏許多孩子剉了清冰加糖水,吃到一半跟老闆說太甜,於是又可以加冰,吃到一半再說太淡, 老闆又加了糖水,就這樣付一碗的錢吃三碗,老闆不是不知道小孩子的把戲,不過這些小主顧們跟店家感情也滿不錯的,所以當冰塊已經剉到不能再剉,薄薄的一 片,老闆就會順手把它送給這些小主顧,可是當時已經吃了三碗冰了,薄薄冰塊含在嘴裏,舌頭是麻的;握在手裏,手指發脹。於是小孩子便想出其他的方法來運用 這塊冰,他們發明一種玩法,就是用手指把薄冰塊融出一個洞,然後手指頭伸進去,就可以轉啊轉地玩這塊得來不及的消暑玩具。
可是融冰塊是有技巧的,一個不小心冰塊就滑落在地,大家只能看著破碎的冰塊嘆息,所以剛開始要很小心,找到一個最好的角度,冰塊不會滑動的角度,然後持續一段時間,冰塊就會融出一個小洞,接著大家就可以玩了。
對待孩子未嚐不是如此啊!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應該抱持的態度是:換個方法,找到一個角度,堅持下去,然後等著一切豁然開朗。
此外,記得演講之初提到的那個急性躁鬱症的案例:
不論孩子年紀多大,都要把他們當作剛出生的嬰兒來疼惜,不論孩子年紀多小,都要把他們當成一個大人來尊重。不要因為兒女表現好才愛他們,我們欣賞孩子不是因為他的表現好,而是因為我們欣賞他這個人。
剛才的演講中提到,一個人的信心來自於勇氣,而勇氣不止是勇敢向前走,還準備好面對失敗的勇氣。
做父母的在鼓勵孩子思考;作決定的同時,要讓孩子知道我們大人只負責分析,決定要孩子自己去做,但是如果孩子因為自己的決定而失敗,我們也會支持他,絕對不會嘲笑他,我們會跟他一起度過難關。
我曾經這麼告訴我的兒子,在講出口的同時,連我自己都覺得很感動……覺得我這個媽做的還真不錯……
最後,請大家要善待自己,要有充足的營養、充分的休息,還有適度的運動,正面思考,以及適時釋放壓力,善待自己之後才有能力去善待家人、善待孩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