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不給插吸管 制定「探勘權」是地熱發電興衰關鍵


https://e-info.org.tw/node/218012?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78025f3813-EMAIL_CAMPAIGN_2019_05_08_03_56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78025f3813-84956681

不給插吸管 制定「探勘權」是地熱發電興衰關鍵

【地熱加溫】系列報導4

2019年05月31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要找到深埋地底的地熱能源,探勘成本往往動輒數億;也因為地下熱源是相連的,在這個領域,有種行為俗稱「插吸管」或「搭便車」──看到別人找到熱源,就緊跟著在鄰近土地鑽井開採。為了排除這種坐享其成的投機行為,讓承擔開發風險的投資者,擁有相對的優先權利,妥善制定和設計的「探勘權」遊戲規則,便成為鼓勵投資的誘因,也是促成大型地熱發展的關鍵。
絕大多數國家將地熱視為「國有」資源,國內地熱學者、專家也力推制定「探勘權」專門法規。但是,「探勘權」該如何定才不會獨厚一家廠商而阻礙整體地熱擴展?在國內地熱剛起步的同時,值得更多關注與討論。
美國北加州蓋瑟(Geysers)電廠。王守誠攝。
美國北加州蓋瑟(Geysers)電廠。王守誠攝。

鑽探成本高  「探勘權」成投資誘因

雖然地熱跟太陽光電、風力發電同屬再生能源,但潛能推估方式大不相同。太陽光電與風場潛能可由氣象資料得知,地熱資源則需要仰賴實際的鑽探。雖然工研院1985年就完成地熱區歷史調查資料,但若要走上商業開發,還是要再經過實地鑽探,這是一個高成本、又不保證回收報酬的過程。
鑽井成本大不同,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秘書長王守誠概估,一口2000公尺的探勘井約需3~5千萬,同樣深度的地熱生產井則要1.5~3億。每次探勘要三至五口井以上,等於地熱生產前至少就要投資一億多元,而且還不保障找到符合開採價值的熱源。因此國際間以「探勘權」的方式來增進業者投資意願。
王守誠解釋,所謂探勘權,是指給定一個區域,允許業者在區內進行探勘,通常會避免多家業者在一個區域探勘。探勘後確認值得開採的熱源後,則給予排他權及優先的開發許可,以保障業者在探勘期間投入的資金得以回收。
他補充,探勘權不能無所限制,否則會讓業者漫天佔地反而會影響其他開發者進場。國外通常只給定2~5年。紐西蘭更要求開發業者5年後要釋出探勘資料。範圍也要限制,通常是依據開發容量給予對等的範圍。
能源局與中油歷年來在大屯山區多次鑽井探勘地熱資源,但若要實際開發,仍需更多資料。能源局提供。
能源局與中油歷年來在大屯山區多次鑽井探勘地熱資源,但若要實際開發,仍需更多資料。能源局提供。
參與能源國家型計畫(NEP2)探討能源法令的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教授范建得,則以菲律賓經驗為例說明,在已確知有地熱資源的地方,可採用「競標」的方式,選擇有價格競爭力的業者進場;如果是資料不明確、需要業者投資探勘的地區,則給有意投入的業者5年探勘權,讓鑽探成功的業者可優先申設電廠、開採5年。
這兩種方式在國內都有阻礙。范建得指出,以「競標」來說,現有的地質調查資料大多在淺層,沒有深層地熱的開發資料,業者不會貿然進場;以「探勘權」來說,國內也沒有相關法規。

鼓勵業者進場   初期盼示範區先行以取得共識

探勘權要立法,至少涉及三個部會──主管礦業的礦業局、主管溫泉的水利署、主管電業與能源的能源局。范建得說,跨部會協調與立法過程曠日廢時,現在只能先以地熱「專區」或「示範區」的方式辦理。雖然可以透過行政契約給予業者優惠權利,卻無法達到「探勘權」的效果。
2016年由宜蘭縣政府辦理「清水地熱發電BOT及ROT案」、2018年能源局與新北市府合作辦理的「新北市硫磺子坪地熱發電示範區」,都是由政府出面協助地熱計畫。硫磺子坪示範區的設計是,不用給付土地租金,並提供業者最高一億元、且不超過總投入金額50%的鑽井補助金。
金山萬里焿仔坪蘊藏地熱資源。圖/綠電合作社提供
金山萬里焿仔坪蘊藏地熱資源。綠電合作社提供。
硫磺子坪示範區只有一家競標,由結元科技得標。反觀區外已經有三家業者自行跟國產署租地,打算自行開發。據了解,這是因為在示範區內有期程壓力連帶影響成本,另也有業者看好區外潛能比示範區更好。
新北市府經發局官員指出,地熱初期並不確認潛能時,應該鼓勵多家業者投資。如果僅保障單一業者,可能反而讓台灣地熱發展停滯。等到更確認開發量時,再來處理分配問題會比較適當。
范建得也認為,「熱礦權」有公共財的性質,等到立法時,對於熱礦權的創設、範圍、及權利都要再討論。現階段公眾對地熱並不瞭解,加上國內深層地熱探勘資料不足,等到先有成功案例後,再來推動立法,或許更能針對台灣地熱立下更適當的法規。(系列報導4/4,全系列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解放私人車位 共享經濟+智慧科技 搶佔低碳商機


https://e-info.org.tw/node/218261?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78025f3813-EMAIL_CAMPAIGN_2019_05_08_03_56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78025f3813-84956681

解放私人車位 共享經濟+智慧科技 搶佔低碳商機

2019年05月31日
整理:張榮惠(本文內容整理自2018/6/25「氣候戰役在台灣」廣播節目)
公有停車位僅有20萬格出頭的台北市,每天卻有200多萬台汽車在馬路上交錯、奔馳,每位車主都在爭搶「一格難求」的容車之處。有沒有更環保、便利、而且更智慧的解決方案呢?
台北車流量大,車位「一格難求」。圖片來源:yf Chan(CC BY-NC 2.0)
成立不到兩年的USPACE(悠勢科技),短時間便集結逾500處共享車位,透過行動裝置和APP應用程式,企圖解決都會區普遍面臨的停車困境,還搭配智慧地鎖保障用戶權利,不但拿下中華電信Hami軟體開發賽創新應用組冠軍,最近還跟共享同業的 Uber 和 Zipcar 洽談合作。
「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甫滿30歲的USPACE創辦人宋捷仁,分享創業初衷和共享經濟營運模式,以及如何運用智慧科技為都會創造更多友善空間的想法。
節目名稱:搭上共享潮!找車位不再難如登天
來賓:USPACE 執行長 宋捷仁 (以下簡稱宋)
主持人: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前計劃主任 高宜凡 (以下簡稱高)
高:生活在台北市、也就是「天龍國」的民眾們,如果自己開車出門,應該常覺得是自找麻煩,第一、會塞車,第二、找車位得憑運氣。平常開車上班的朋友們,如果看到有個車位是空的,就會覺得好幸運,成了當天的「小確幸」,種種狀況都反映一件事,在都會區找車位有夠難!今天的來賓宋捷仁先生,就是希望幫大家解決這方面的困難。宋先生的背景其實不是交通相關領域,當初為什麼想投入這塊事業呢?
宋:我之前做的是投資,每天要出去跑客戶,很大問題就是找不到車位。即使有停車場資訊、卻沒有即時的空車位,或者即使有、也無法提前預約。自己本身就有這樣的困擾,所以想透過共享車位解決問題。
高:從異業跨入其實蠻冒險的,有做過創業前的規劃或盤點嗎?
宋:以台北市來說,目前登記車輛近百萬,但每天從外縣市跑來的大概有150萬輛,但台北市的車位只有80萬格左右,其中74%(52.6萬格)屬於私人,剩下的才是公有停車場,包括嘟嘟房、台灣聯通、路邊停車格、公家機關停車位等。
比例如此懸殊,導致車位一位難求,所以潛在的市場需求完全沒問題,風險反倒來自法規,過去私家車位如果開放給不特定人士臨時停車,其實會違反《停車場法》等相關法規。
高:第一個車位是怎麼找到的?
宋:其實是我們自己租的,一開始沒有人加入平台,不如先租幾個,共享給大家試看看,有了使用數據,也比較好說服其他人。結果發現市場缺口很大,我們先在東區租了兩個車位,因為價格(停車費)稍微便宜一些,幾乎每天都是滿的。

智慧地鎖 保障預約車主權利

高:對共享經濟來說,我覺得APP使用介面是個關鍵,像WeMo(電動機車共享服務)需要加入會員、做認證,得輸入身分證、駕照等個人資料,卻容易造成用戶的隱私疑慮,你們有遇到這個困擾嗎?
宋:USPACE的平台是雙邊的,以「車位主」來說,要先確定這車位是不是他的,必須示出相關證明,是租的也要看承租單據,才不會有法規疑慮。「駕駛者」相對簡單,只要綁定信用卡、輸入車牌和相關資料,就可認證來停車。
高:創業過程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宋:很多困難,當時以為只要寫好APP程式、讓它自己媒合雙方,就沒事了。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客戶的需求不斷提出,不管技術、設備、營運等層面,導致現在公司組織必須擴大。
此外,一開始覺得我們是家科技公司,從沒想過必須捲起袖子、跪在地板上鋪水泥、畫油漆,甚至還要去砍樹(整理車位),因為車位上的狀況百百種,這是我們早期比較辛苦的部分,但一定要讓用自己的雙手親自下去做,才會知道這件事怎麼做才是最好的。
高:USPACE跟過去出現的共享車位模式最大不同,就是提出了「智慧地鎖」保障預約車主權利,以前有人推過類似機制嗎?
宋:在日本也有類似機制,不過沒有用到這樣的設備。其實這設備也不是台灣做的,中國大陸那邊就有很多電動地鎖,我們只是把它變做共享經濟的工具。智慧地鎖有控制的藍牙群線,本身不連網、鑰匙放在雲端,不過車主的手機要連網,透過手機存取藍牙群線,抵達現場後把它放下、就可以讓車子停進去。離開時再把它立起來,就完成整個服務了。
共享經濟常面臨惡霸使用者,USPACE提供「智慧地鎖」保障預約用戶的權益。圖片來源:USPACE
共享經濟常面臨惡霸使用者,USPACE提供「智慧地鎖」保障預約用戶的權益。圖片來源:USPACE
高:如果有車主忘記來取車、超過了原本預約時段,智慧地鎖會自動升上來嗎?還是直接多收費就好了?
宋:我們設計的預約模式,是從預約的當下就開始計費了,車位保留之後、別人就不能預約了,駕駛先不用告訴我們要停多久,反而得看車位主人能開放多久? 不過整體看來,超時的人並不多,頂多超過10~15分鐘,這時我們會幫忙安置車位主,也幫駕駛支付費用。

風險在法規,未來瞄準電動車需求

高:會加入USPACE的車位主,大概都是怎麼樣的人?
宋:各式各樣的都有,有些車位在店家前、有些是住家前,而我們最優先考慮的是戶外平面車位,甚至有地主來談合作。評估車位時,我們會先看有沒有裝傳統地鎖,有的話、代表他有被違停的困擾。所以談共享前得先談管理需求,告訴車位主USPACE不僅可以解決過去違停的問題,還能用閒置時段幫忙賺點油錢。
高:如果加入USPACE共享平台,平均一個車位可創造多少獲利?
宋:其實獲利狀況取決於區域、地段、開價、開放時間等因素,以台北市來說,平均每個月可以賺2000~1萬元之間不等,最熱鬧的東區,一個月7000~8000塊不是問題。
高:剛你有說過,這個創業模式的風險其實在「法規」,目前法規要求有提供停車服務的就會被當成停車場,得繳營業稅、地價稅,用戶該怎麼辦呢?
宋:我們曾函示國稅局,國稅局回覆說,車位主賺的要列入年度個人收入。但就土地部分來說,現在還沒有法規去規範這類型的用地。
高:不少共享經濟常出現反對意見,有發現質疑共享車位的聲音嗎?
宋:我們的商業模式是想創造三贏,不管是業者、用戶、甚至替政府解決車位不夠的問題,在台北市打造一個車位,成本大概要200多萬,我相信反對(共享車位)聲音不多。不過平台還是要做好管理,才不會衍生更多問題。
高:創業至今的進度符合預期嗎?未來還有哪些規劃?
宋:以公司營運者而言,永遠都太慢。我希望短時間內創造更多車位,讓使用者更便利。但使用者太多、車位太少的話,也不會成功,供需之間還是要有平衡。除了台北市,新竹我們也訪查過,有到竹科管理局拜訪,也到工研院去請教,發現那邊也很缺車位,包括新竹、台中、高雄,都是下一階段想去的地方。
未來跟「車位」有關的,我們都會列入市場範圍,最直接的就是「電動車位」跟「充電樁」的整合,也在評估「自駕車」的停車系統,自駕車是可以找到路邊車位,可是它怎麼知道一棟建築裡的地下停車場哪個是空的?抵達前會不會被占用?這些都是我們在研發的方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