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高房價的幕後黑手】
過去幾年,國有土地一筆筆高價標售,最實際的獲益者,不是絕大部分身為國土主人的你和我。政府持續減稅降稅,最立即的獲益者,也不是撐起國家稅收重擔的九百萬薪水族。房價不平,賦稅不公,台灣九百萬受薪階級已經一肚子火。《天下雜誌》特別進行了「二○一○年稅改大調查」,並且針對台北市公有地標售進行實地訪查,找出為何政府抑制高房價失效?其中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
專輯精采重點:
更多445期相關報導:「土地投機 囤地點火 引爆台灣高房價」、「住宅政策 平不了民怨的「平價」住宅」、「尚華自力都更 住戶變贏家的3個關鍵」等精采文章,請立即前往購買當期雜誌>>
為了了解台北市國有土地標售後的實際使用情況,《天下雜誌》採訪團隊,從媒體報導與國有財產局,整理出過去十年,公有地標售每坪最昂貴的前五十筆土地,一一向建商詢問,或騎著機車做現地查訪。結果除了兩筆土地未找到,發現共有二十二筆土地尚未開發,其餘二十六筆正在或已經興建了住宅。二十六筆中,只有三筆建案提供四十坪以內的住宅,有十八筆是大坪數的房子。換句話說,台北市已被標售的公有地,有將近八成,不是被養著,等待漲價,就是蓋起老百姓買不起的大房子。這些土地,根本沒有進入一般老百姓買的起的住宅市場。
而政府壓抑高房價屢屢失效,導因於始終無法觸及高房價背後,最根本的土地問題。以公告地價課稅,長期持有土地的成本太低,才是房價問題的核心關鍵。
建商養地惜售 造成平均房價不斷飆漲
建商買進土地卻不立即開發,待價格上揚後再推案或直接交易土地套利,在台灣房地產業早已不是新聞。然而如今以台北為首的台灣都會區,建商搶地養地的情況,似乎到了連政府都難以控制的嚴重程度。
根據統計,光是去年全台存貨(包含未開發土地及興建中或待售住宅)前十二大建商,手中就持有價值超過兩千二百億元的未開發土地或餘屋。平均存貨佔總資產比例高達七五%,較三年前升高了五個百分點。建商拉高存貨比重,養地、惜售心態明顯。對一般購屋族造成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不斷飆高的房價。即使房屋賣不出去,建商也不願降價。其中尤其以台北市區最為明顯。
土地稅制落後,是台灣人囤地、囤房嚴重的主要元凶
依據現行稅法,企業土地交易所得免徵營所稅,長期持有土地,每年最高更只要繳納千分之五十五的累進稅率;並且按照遠低於市價的公告地價課稅,養地成本低就是促成財團養地的最大原因之一。此外,國內近來的低利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也間接助長建商養地。根據央行最新統計,目前五大行庫新承作房貸放款平均利率為一.六六八%,已是近十年新低。
台灣已成為養地天堂,國家資產搶救連線成員張維修就憤怒的說:「囤積大宗物資是刑法,要抓去關;為什麼囤土,這種沒辦法進口,又稀少的民生物資,我們還要幫他省稅、給他獎勵、還借他錢?」。
買不起一個窩,讓人民很痛。所得稅也沒少繳,國家財政卻愈來愈糟,更痛。
勞工稅重,企業和富人稅輕,企業還要再減稅,台灣已淪為不義之島
攤開每年政府所收的綜合所得稅來看,其中七二%是來自薪資所得,這個比例,在全世界幾乎最高。也就是說,每個月領死薪水的受薪階級扛起了絕大部分養國家的重擔。
很多真正的有錢人,其實稅繳的很少。根據五年前,財政部唯一公布過一次的資料顯示,台灣最有錢的四十名巨富,有八人一毛稅都不用繳,十七人平均只繳一%的稅。
在台灣,企業愈賺錢,稅負愈輕。《天下雜誌》最新統計,已公布二○○九年財報的上市櫃企業,最賺錢的十家,賺的錢只繳了九.九七%的所得稅。十五家獲利三十億以上的企業,稅率也不到一○%。有獲利但沒繳一毛錢稅,退至有退稅的企業,有五十四家。比一般上班族動輒高達二一%至三○%的所得稅率,低很多。這麼多數字,只為了說明一件事:勞工稅重,企業和富人稅輕。而今天,政府告訴民眾,為了提升國際競爭力,為了減稅救經濟,企業稅負還要再減。
其實台灣的稅制,問題不在稅率,而是在於不公平、租稅優惠太多和漏洞太多。從企業租稅優惠、到股票和不動產交易所得稅的三大漏洞,一日不補,民眾的剝削感一日難除。從今年《天下雜誌》所做的「二○一○稅改大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租稅不公,就是民眾憤懣不平的重要來源。
超過五成民眾認為台灣稅制不公
四月十四至十七日,《天下雜誌》調查中心抽樣電訪一○八四位二十歲以上民眾,結果顯示,有七九%的人同意有所得就該繳稅。但有五四%的受訪民眾,認為稅制不公,只有二四%的人認為公平。
認為稅制不公的人,有七九%集中在「有些人有很多避稅管道但薪水階級幾乎完全無法避稅」、「企業有太多租稅優惠」、「富人賺很多但稅金佔收入的比例很低;一般人賺很少但稅金佔收入比例很高」、「有錢人不用繳太多稅」、「軍公教 人員可以不要繳稅」以及「稅制對勞工階級不公平」等六項。
七成民眾認為稅改對企業與有錢人有利 近六成民眾認為政府不照顧一般老百姓
對於政府將營所稅從二五%一路降到一七%的新政策,有四三%的受訪民眾認為不公平。並有七成的人認為,這兩年來的稅改,對企業和有錢人愈來愈有利。而且,有近六成的人認為這兩年政府不照顧一般老百姓。
減稅真的能救經濟?千億財政赤字誰來補?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克魯曼,就曾指出減稅像注射嗎啡,很容易上癮;過去二十年,美國的紀錄從不支持減稅對經濟供給面有效。但兩年來,馬政府對企業界、富人端出一盤盤租稅減免優惠,近日又為了「促進產業升級條例」落日後,彌補大企業沒有了研發等租稅抵減所造成的稅負增加,政府決定將營利事業所得稅,從二五%降到二○%。並且,為了和在野黨提出的一七.五%稅率拚場,行政院版的營所稅再降到一七%。
這所謂的「一七%加一加一」方案,即將在週五的立法院內通過,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史上最大的減稅案。這減稅案發生的時間點,卻是中華民國財政正處在八年來最槽的時刻,年度財政收支從四年前的盈餘近四百億,變成五千億赤字。
台灣需要公平的土地稅制以及房價透明化
為避免炒高房價囤地養地,首先,不動產交易應該要按實際交易價格課稅,台灣的困難在市場不夠成熟,房仲制度不夠全面與透明。學者指出,先進國家不動產交易都透過經紀公司和銀行交易,所有的資訊政府都能夠掌握。「長期看增值稅還是一定要取消,回歸到所得稅裡去。政府要想辦法把掌握交易資訊的前置工作一步步做好,按實際交易價格課稅是水到渠成的事,」一名前朝政務官指出。
再者,取消所有租稅優惠,擴大營所稅的稅基,同時復徵證所稅,並按實際交易價格課徵不動產交易所得稅,充裕國庫,做各項提升台灣的投資,才是真正提升台灣國際競爭力的關鍵。
《2010年稅改大調查說明》
「2010年稅改大調查」係天下雜誌群調查中心於2010年4月14至17日進行,成功訪問1,084位20歲以上台灣地區民眾;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正負3.0個百分點以內。調查是以台灣地區住宅電話為母體做尾數2碼隨機抽樣。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地區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後加權處理。
調查執行:天下雜誌群調查中心
【台灣房地產市場的「邪惡第五波」?!】
最近,房地產價格飆漲的話題,又再度被搬上檯面。在政府官員、房地產及銀行業者、學者對於高房價問題炒得沸沸揚揚之際,21年前的「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過高」的事件,也準備再度捲土重來。
話說無殼蝸牛運動的濫觴,起自於民國76(1987)年,國產局標售華航附近土地創下當時天價,引發了台灣嚴重的房價狂飆期。當時,民眾在所得並無明顯提高,但房價卻在短期內高速上漲,民眾在此房價飆漲狀態下,產生預期房價高漲心態,明顯感受到不安。對此,社會不滿情緒高漲,才產生了第一次無住屋運動。
據了解,當時全台房價一陣狂飆,2年內大約飆漲了2倍。以台北市為例,房價在民國1989、1990年2年內,上漲的幅度約為1988年的3倍之多。也就是說,民國1988年時可以買一層房子的錢,在1990年時,只能買到1、2間廁所。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989年5月10日,板橋新埔國小教師李幸長,徵得同事數人支持,在新埔國小內召開第一次籌備會,並定名為「無住屋者自救委員會」,揭開無殼蝸牛運動序幕。
1989年6月11日「無住屋救援會」於師大舉行成立大會;6月28日無殼蝸牛組織確立正式名稱為「無住屋者團結組織」;7月26日無住屋者團結組織正式向內政部提出申請,成立社團;8月12日內政部核准無殼蝸牛組織登記,全名為「中華民國無住屋者團結組織」;8月26日,無住屋者團結組織,舉行忠孝東路數萬人夜宿活動,以理性而幽默的方式抗爭,寫下了「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的歷史紀錄。
為什麼筆者要花這麼多的篇幅,詳細介紹無殼蝸牛運動的始末?因為熟悉台灣股市及房市歷史走勢的人都知道。就在無殼蝸牛夜宿忠孝東路的第二年(1990年),股市及房市都在陸續登上新高之後,便如江水般「一瀉千里」,歷經多年仍然無法恢復。
實際回顧1986年以前,台灣的房地產價格還相當穩定,1987年開始上升,尤其是以1989年上升最多,直到1990年台灣的房價才略為下降。其後雖然仍略為上漲,但是1992、1993年之後,台灣房地產進入長期的寒冬,這與台灣不動產市場泡沫破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同樣的,在上表中可以看到台灣的股價指數也從1987年6月的1735.7點開始上漲,其後經過幾次的起伏,直到1990年2月,衝到台灣股價的歷史最高點11983.5點。
其後,台灣的股價開始一路下滑。而造成台灣股價在1990年2月大幅下跌,以及房地產價格在1990年停止上漲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於1989年2月28 日,中央銀行把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準備率由23%大幅調升到27%;同時,對於商業銀行對於不動產市場的放款進行選擇性的信用管制。
根據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的分析,在貨幣供給大幅緊縮的情況下(1990年貨幣供給成長率為-6.6%),再加上不動產市場急需調現的情況下,企業與投資者開使大量拋售股票,結果造成台股指數開始下跌。 之後在2001年10月,政府立法允許外國人購買不動產,以活絡房市,將基本放款利率從2002年的7.1%,降至2003年的3.7%,並採取其它配套措施發揮功效之下,房地產市場才開始回溫。
如果從2002年開始計算這一波房市的起漲點,今年應該是第8個年頭。儘管政大教授張金鶚目前的房地產市場是「缺乏支撐,值得憂慮」,一位筆者熟識的股票市場人士,倒是以股票市場中的「邪惡第五波」,來形容這一波房地產漲勢。也就是說,就算政府馬上開始採取選擇性信用管制,房價(特別是台北市及豪宅)還是會持續上漲一段時間。
這是因為如今的環境,與民國77、78(1988、1989)年類似。當初,由於央行總裁採取「每天緩步升值」的政策,使得國外熱錢持續不斷地匯入,形成一幅「台灣錢淹腳目」的特殊景象。
由於當時國人可選擇擇的投資工具不多,泛濫的游資便開始追逐起稀有的標的,例如股票及房地產。如今,這樣似曾熟悉的資金行情,正一波波地推高國內房地產的價格。
然而,股票市場裡形容「邪惡的第五波」的特性是:漲勢非常快速、凌厲,而且漲幅最大的股票,都是以「高價的大型股」為主。這一段「邪惡」但「獲利幅度驚人」的第五波,通常就只有藝高人膽大,本錢又非常雄厚的大戶能玩。
筆者認為,假設這樣的假設成理,不同目的的購屋者(例如自住、投資、出租…),恐怕要打的算盤都不會完全相同。
投資客:從邪惡第五波「高價、大型」的特性來看,就算是非常「稀有」而有上漲潛力的物件,除非是手中資金充沛,存在銀行還拿不到利息的有錢人家,否則是不可能有機會坐上市場投資的賭桌,與眾多法人、大戶一起玩「梭哈」的。
何況有錢人買的,多半是具有「隱藏資產」效果的豪宅,不但少有人「流通(買賣)」,更不會有人出租獲利。一方面高檔套牢的「節稅成份」可能會降低,另一方面還真有可能手中握有太多的「不動」產呢?!
包租公、婆:事實上,儘管房價仍可能飆漲,但不論是「以租待售」或是想「純粹出租,賺取比銀行定存還要高一些」的房東,恐怕也需要從「租金收益報酬率」的角度,衡量是否划算才是。
因為根據永慶HOUSEFUN租屋的資料,大台北地區的租金持續下滑,2010年第一季的租金,普遍比上一季下滑近2成,和去年同期比較,下挫了 1.5成左右。 永慶租屋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金融海嘯後,經濟不景氣,商辦與店面空置率上升,連帶也影響一般住宅的租金。而在房價持續維持高檔,租金卻下挫的情況下,台北市住宅租金投報率,不到3%,其中又大安、信義、中正區最低,連2%都不到。
自住客:沒有必要急著在市場一面倒地認為「房價還會上漲」之下搶購,因為房價怎麼上去,就會怎麼下來,絕對沒有只漲不跌的道理,更何況目前台灣的出生率又創下新低,在需求將持續減少的大前提下,一般住宅並沒有太樂觀的理由。
以上一波起跌點—民國1993年為例,之後國內房地產價格長期低迷了10年(超過歷史記錄的每7年左右就一個循環走勢),才又在政府的多項政策作多下緩步漲升。
事實上,對想要買房子的人來,最應該擔心的不是「房價一直往上漲,怕買不到房子」,而是「有沒有定期儲存購屋基金,並且放在較為安全且投資報酬率更高的投資標的上」。
更重要的是:如果連購屋基金都沒有,更有工作不穩定及降薪之虞,只因為建商「租不如買」及政府「青年購屋優惠方案」的慫恿,就輕率地投入「一圓購屋」的美夢當中。
因為人性就是如此,當「從來沒有」之際,可能只是心情的失落而已;但如果是「得而復失」地被貸款銀行「掃地出門」,恐怕就不只是「一生積蓄盡付流水」可以輕鬆形容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