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劉憶如:美元利差交易造成泡沫】
作者:劉憶如(中國信託首席經濟顧問) 出處:Web Only 2009/11
(作者為中國信託首席經濟顧問,本文轉載自2009.11.13 經濟日報)
新興市場與已開發國家的分歧脫鉤現象,愈來愈明顯。一方面石油、能源、黃金等商品價格持續不斷上漲,亞洲及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資產泡沫化的疑慮也愈來愈深;另一方面,美國最大的中小企業貸款商CIT集團聲請破產重組,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五大破產案,美國失業率亦已衝破10%且不見起色。
國際金融市場的失衡,源於美元利差交易(carry trade)在這段時間內的興盛,但正如近來許多機構所提出的警告,利差交易終有反轉的一天,而當反轉開始發生時,又將是一番驚天動地的資金大震盪。
對許多新興市場而言,走出金融海嘯的今年,看到的是股市及房市的V型反彈,甚至引發一個接著一個國家祭出「冷卻市場」的財經方案。看似源源不絕的國際資金流入,來自於借貸幾乎不需付出成本的美元。所謂「幾乎不需成本」,是因為美元不但仍維持零利率,且已連續九個月貶值,因此借了美元換成其他貨幣,日後償還美元貸款時,其實僅需較少的資金,這也是罕見的「負利率」之國際金融市場失衡現象。
這幾個月以來,借入美元的人享有極高的報酬率,因為借錢的成本為負,幾乎不用考慮投資在什麼標的都穩賺不賠,這當然除了助長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化之外,更引導石油、能源、黃金等商品價格的飆漲。使問題更加惡化的,還有因為亞洲各國因不願讓自己的貨幣升值過多,因而也不敢太大幅度的調升利息去抑制泡沫的擴大,「投鼠忌器」的顧慮使得新興市場的泡沫與歐美國家的不振,形成強烈的對比。
但是,市場總是不會永遠失衡的。當終於有一天,市場上愈來愈擔心泡沫擴大,或是擔心新興市場的各國央行將較大幅度地調升利息時,這種借入美元的利差交易就會停止。屆時,借了美元的人須開始拋出手中資產,一方面獲利了結,另一方面償還美元貸款。而這種行動一旦開始,即將在短期內蔚為風潮,不但將造成股市房市商品等資產價格的快速滑落,更將因須購買美元去償還美元貸款,因而促使美元急速地止跌回升。而美元的回升當然造成借貸美元成本的上漲,因此又將使投資人愈發急著償還美元,剛好就會是目前「利差交易」過程的相反,也因此極可能引發一陣混亂。
泡沫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在於泡沫的破滅而非泡沫的形成。對許多人而言,在泡沫形成時,他們擷取豐厚報酬的果實,且並不相信那僅是短暫的泡沫;但當泡沫破滅時,轉瞬間曾經擁有的財富縮水消失,這種痛苦可是非常真實的。
最近召開的幾個大型國際財經會議中,與會各國紛紛提醒大家,全球復甦步伐仍未穩健,例如G20財政部長和央行總裁會議達成共識,世界各國將互相監督經濟政策,並將在經濟完全復甦後,以各國合作及協調的方式退出非常規的總體經濟政策,G20的領袖高峰會中並預定將在明年11月之前完成「較明確的政策建議」。
因此,目前全球其實是處於「並不明確」的政策狀態。國際資金較正常時候更大幅度且快速地到處流竄,追逐的是短期的高報酬。日前我國央行限定外資進入台灣後不得停泊定存,亦是防堵國際資金來台炒匯的一種做法。
在配合國際情勢、央行可能無法即刻升息時,投資人即使享受資產價格上升所帶來的利潤,也不要因而被沖昏了頭,亞洲的復甦當然有其基本面的支撐,但「美元利差交易」所造成的泡沫現象,究竟仍須時時警惕在心。
【二○一○投資戰略 與熱錢共舞】
作者:張翔一.丁筱晶 出處:天下雜誌 437 期 2009/12
金融海嘯的災難至今餘波未了,央行與各國政府為振興經濟的寬鬆貨幣政策出現副作用,熱錢猛虎出閘、四處亂竄,投資市場泡沫四溢,投資人幾乎無從判斷真假,展望二○一○年,恐怕直到年中之前,投資人都必須學習適應「與熱錢共舞」的投資大環境。
二○一○年即將來臨。在這金融海嘯陰影逐漸消褪,全球景氣基本面轉好的一年,專家卻異口同聲說:投資理財的難度,明年恐怕比任何時刻都要艱辛。
股債市反彈幅度已高,加上熱錢亂竄,兩大原因讓二○一○年理財變成高難度技術。
○九年初至今,MSCI新興市場指數大漲七五%,回到去年八月,雷曼兄弟破產前一個月的水準。追蹤全球股市的MSCI世界指數,從低點起算,漲幅也超過六八%,回到金融海嘯前水平。甚至連金融海嘯的震央美國,道瓊指數也上漲近二○%,重回萬點大關。「說得誇張點,今年低點進場,幾乎閉著眼睛買(新興市場股票),都能有三○%以上的獲利,」摩根資產管理副總陳敏智說。
另個難度,在於無人能掌控全球亂竄的熱錢資金。這些熱錢,最早是央行與各國政府救市的美意。
全球央行吹泡泡
有如電影「美麗人生」(La vita e bella)中,一九四○年代的納粹德國場景。猶太裔的父親為兒子不斷編織美麗的故事和幻想,讓兩人忽視身處集中營的殘酷事實。去年底以來,以美國聯準會為首、各國政府「下猛藥」,紛紛提出振興經濟方案,對市場注入大量資金;並透過央行降低利率,製造寬鬆的貨幣環境,為的就是遮掩高達數十兆美元的全球資產減損黑洞,讓經濟恢復生機。
在景氣露出曙光的同時,寬鬆貨幣政策的副作用──熱錢,以更快的速度,向全球蔓延。根據IMF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各國政府投入救市的總金額,已經超過兩兆美元,足足可買下全台灣所有上市公司三次有餘。
原先計劃用來打消金融業不良資產,或增加企業放款,增加實體經濟流動性,「卻有很大一部份資金,流入了股市等風險性資產,」陳敏智觀察。
金融海嘯後,全球熱錢究竟膨脹了多少?至今仍無法確切統計。
根據路透社援引全球避險基金調查機構報告指出,自去年中低點以來,全球避險基金規模,整整增加了一兆美元,總規模達到兩兆零三七○億美元。而透過融資槓桿操作,避險基金的影響力不僅於此。
大量熱錢鎖定金融海嘯中,受傷相對輕微的新興市場。以中國門戶、新興亞洲的指標市場香港為例,短短一年內,淨流入七三○億美元熱錢,相當於二.三兆新台幣。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陳德霖形容,這樣的規模,是「前所未見,聞所未聞」。三月迄今,恆生指數已上漲超過九一%。
「太多跡象都顯示,今年以來的股市大漲,只有兩個主要原因:去年的超跌,和今年以來大量投機熱錢的推升,」永豐金控研究總處處長黃蔭基說。
熱錢打亂判斷基準
與熱錢共舞,將成為二○一○理財環境的新挑戰。
熱錢的特色在於消息面反應快、槓桿操作,追求利潤極大,殺進殺出毫不猶豫。與依照基本面指標、中長期投資的傳統共同基金形成對比。數以兆美元計的熱錢洪流湧入市場,徹底打亂了全球股市的判斷基準,更增加大幅震盪的風險,和股市泡沫的可能性。
以杜拜為例,十一月底危機爆發,與杜拜關係不深的亞股,一天下挫約三%,蒸發近八百億美元市值。兩天後,救世主阿聯出現,總規模超過五百億的熱錢再度湧入,亞股急速反彈三.三%,創下八個月來最大單日漲幅。
「如果十一月底放假,現在才回來,恐怕會以為杜拜根本沒發生過任何危機,」前美林北美首席經濟學家大衛.羅森堡(David Rosenberg)十二月初在寫給客戶的報告中如此開頭,「然而,血淋淋的事實是,這是另一個危機的前兆,全球資產價格正面臨過高修正的風險。」
專家預期,明年儘管大衰退機率不高,但像杜拜破產這種「小中風」恐怕將層出不窮。
各國政府其實已看到問題,只是短期內經濟衰退的陰影似乎更甚。今年十一月,在蘇格蘭舉行的G2○財長峰會中,決定在景氣明顯恢復前,救市方案將會延續。主要已開發國家如:美國、英國、歐盟和日本,預計將遲至明年第三季才會升息抑制熱錢。
換言之,展望二○一○年,恐怕直到年中之前,投資人都必須適應「與熱錢共舞」的投資大環境。
與熱錢共舞,專家建議,理財投資必須掌握以下關鍵:
關鍵一:資產配置機動調整
在泡沫中理財,投資人必須機動調整自己的資產配置。在熱錢退燒前,獲利了結。
陳敏智分析,目前全球股市中的資金行情,很可能在明年中或第三季後,面臨關鍵轉折。他建議,二○一○年的資產配置,在股市、高收益債等風險性資產,和現金、公債、投資級公司債等固定收益型資產之間,一定要有至少一次的「攻守」大幅調整(見表二)。
以積極型投資人為例,上半年,可將七成資金配置在股市,債市與另類投資標的;其餘三成配置在無風險資產——投資等級公司債或公債來保本。但到了下半年,一旦美國為首的已開發國家央行升息,風險性資產比重要下降到五成,把資金移往無風險資產,包括:現金。
「現在(投資)情勢變得十分特殊,甚至有點弔詭,」陳敏智說,「全球、尤其美國景氣尚未明顯好轉前,股市泡沫破裂的機率反而不高。」他說。
聯準會何時升息,是個關鍵因素,他建議投資人以美國失業率是否回落至七%以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否超過預期二%,來掌握美國開始升息循環的前兆。
關鍵二:分批進場,趁早停利
與熱錢共舞,第二關鍵是投資紀律。
新光投信國內投資部協理謝學雲指出,資金行情通常只是景氣回升的第一波漲幅。明年第一季,投資人仍可加碼新興市場股市,然而必須謹守「不追高、淺嘗即止」的原則。
黃蔭基說得更直接,「不論投資個股、單一國家基金或區域型基金,二五%的停利點是上限,超過(停利點)一定要先跑,等拉回之後再重新佈局。」他並建議目前空手的投資人,由於目前各國市場都已有一波漲幅,較難判斷相對低點,因此只要是投資股、匯等風險性資產,即使是單筆投資,進場時一定要分三批買進,才能避免買在高點。
另外該注意的,是被投資國家的財政紀律,像杜拜這種過度舉債的國家就不宜重壓,甚至應該避開。
渣打銀行亞洲區總經濟師關家明認為,在經濟剛走向復甦,變數仍高的時期,政府是否有足夠健康的財政體質,成為關係國家經濟成長的重要指標。
除了經濟成長數字,政府負債佔GDP比例指標是否遭過警戒值四成也很重要。譬如,英、美等國○八年已超過警戒線,○九年後更超過一年GDP,未來進一步舉債、刺激經濟發展的程度有限,長期經濟發展將嚴重受限,如同陷入「失落十年」的日本。
而對於新興市場而言,政府若有債務問題、尤其外債比例過高,則可能成為熱錢狙擊的對象。目前新興市場中的巴西、印度,政府債務問題都相對沉重,需要注意。
關鍵三:強者恆強,基本面仍有參考價值
要抵抗熱錢上沖下洗,抓住長線投資趨勢,透過基金定期定額投資,是另外一種方法。
花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鄭貞茂就指出,全球貨幣寬鬆所造就的熱錢效應,不會是長久的現象。對長線投資人而言,能否掌握經濟版圖發生的重大變化,重新佈局。
鄭貞茂指出,經濟板塊移動的三大趨勢為:
趨勢一,全球經濟成長動能由受金融海嘯重創的已開發國家,移轉到新興市場。而新興市場中,又以財務體質相對健全的新興亞洲復甦最快。今年全球GDP成長率,已經出現此消彼長的落差(表三),明年差距可能更加拉大。因此長期股市佈局建議加碼亞洲新興市場。
趨勢二,新興市場成長下,基礎建設帶動全球原物料的長期需求,因此具有豐富天然資源的國家如拉丁美洲各國、俄羅斯、澳洲等國,經濟復甦速度相對樂觀。
趨勢三,對於台灣、南韓等出口導向為主的亞洲國家而言,即便歐美消費尚未恢復,但由於歐美採購經理人指數逐漸恢復,明年企業庫存回補就足夠支撐出口。加上中、印兩國內需長期成長,因此明、後年,經濟成長將逐漸加速。
保德信投信投資長余睿明建議,長線投資人,單一國家基金以大中華區相對看好,區域型基金則以亞洲(日本除外)基金、拉美基金為加碼首選。
二○一○年,不論對全球經濟和投資市場而言,都是一個全新的開始和挑戰。儘管熱錢泡沫和通膨陰影仍如影隨形,但專家大多認為,最壞的時刻已經過去,資產過高隱憂,明年還不至於崩盤,或引發第二波金融海嘯。
只是就如經濟版圖位移,此消彼長的國際現實一般,明年的投資市場,贏家與輸家之間的距離,很可能愈拉愈大。掌握投資關鍵,審慎佈局,才能與熱錢共舞,賺取財富之餘,還能全身而退。
【「降稅救經濟」─是放屁!】
作者:朱敬一 出處:Web Only 2010/04
(作者為中研院院士、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
這篇文章大概是報端出現「屁」字甚多的首例。大學教授怎麼可以口出穢言呢?我得先要釐清:「放屁」不盡然是粗鄙的語言,有時卻是醍醐灌頂的智慧開示呢。引一則小故事吧:
大禪師 放屁開示
宋代大學者蘇東坡自覺禪定功夫了得,以「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自喻,將兩句寄送給佛印禪師指教。禪師在信上寫了「放屁」二字送回。東坡大怒,過江質問,惟禪師已外出雲遊,留下「八風吹不動,一屁打過江」對句,讓東坡自知受教。你看,「放屁」是智慧言語吧!
話說「降稅救經濟」的放屁邏輯,大約是出自美國前總統雷根時代,當時冠之以「供給面經濟學」之名。這些學說更原始的源頭,則是出自所謂的拉弗曲線(Laffer curve)。這名詞需要向讀者做一番解說。
拉弗教授指出,當所得稅率是零時,政府的總稅收必然是零,但是當所得稅率是一○○%時,由於個人所賺的每一毛錢都要完全課稅,個人全無淨收入,此時或則人人不想賺錢,或則賺了錢也不申報,故政府稅收很可能也是零。既然稅率為零與稅率一百%都得到稅收為零的結論,而現行十幾廿趴的稅率卻有正稅收,這表示若將「稅率」放橫軸、「稅收」放縱軸,其間的關係是「倒U」字型的;這就是拉弗曲線。
降稅論 皆在君側
雷根時代的若干經濟學者指出,當時稅率過高,已經越過了倒U型的頂點,故降稅反而能擴大稅基、增加稅收。但前述推論的關鍵假設是:「現行稅率已經過高,且超越倒U頂點」。經濟學文獻顯示,這是一個全無佐證的「放屁」言論。
諾貝爾經濟獎得主托賓(J. Tobin)確實也用胡說八道(nonsense)總結其批評,議成禪師語言就是「放屁」。
既然沒有任何降稅救經濟的證據,為什麼有這麼多人信誓旦旦地說這些屁話呢?答案很簡單:你得分辨一下,講這些話的人是誰?通常,能夠到府院高層身旁咬耳朵的都是些商人、企業家,他們不主張降稅,那才是活見鬼。但是,倘若府院高層竟然不察覺自己周邊民意抽樣的偏差,誤以為大老闆「降稅救經濟」是金枝玉葉的真理,那麼外界實在不能怪這些講屁話的人,而要責備那些誤將屁話當真理的政治人物。
救台灣 摒棄C咖
讓我明明白白、斬釘截鐵地這樣說:拉弗曲線只是邏輯概念上的論述,而降稅會使稅收增加也完全沒有實證基礎。業者找歪理為自己降稅做主張可以理解—那是自利。但若哪位學者竟然胡說八道地主張或呼應「降稅救經濟」這種乖論,那麼幾可斷言—那是放屁。如果還有政客要以「降稅救經濟」這劑爛藥去傷害台灣—那是智商太低。無論如何,降稅的結果是—台灣人民遭到遺棄。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