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1403?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c766108962-EMAIL_CAMPAIGN_2016_11_25&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c766108962-84956681
詹詒絜:COP22丟出一堆問號 實質進展等明年
作者:詹詒絜(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氣候與能源專員)
11月19號凌晨兩點多,第22屆聯合國氣候會議(COP22)終於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畫下句點。
原本會議開始前,COP22 被期待能為《巴黎協定》擬出各種運作機制,讓氣候資金順利到位、督促「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 確切實踐、甚至刺激各國繼續提升減量行動的企圖心。只不過,從會議最後產出結果及談判進度來看,本屆成果似乎不如預期。
馬拉喀什拋四考題,明年再展開實質討論
接近尾聲時,大會公布了一份「馬拉喀什行動宣言」(Marrakech Action Proclamation),重申優先將氣候行動列為各國政治承諾的急迫性,及批准《杜哈修正案》(Doha Amendment) 的必要性,企圖帶給各國領袖(包括下任美國總統川普)一個訊息:暖化的科學證據不容質疑,在氣候行動上各國應團結一致 (solidarity),批准《杜哈修正案》和《巴黎協定》皆是必須的。
然而,這份宣言比較像政治上的拉攏動作,試圖把大家更靠攏在同一條船上,從實質層面觀察,馬拉喀什行動宣言並未替《巴黎協定》各項機制的安排,帶來多少進展。
要檢視 COP22 有多少實質成果,還是得視《巴黎協定》工作小組 (APA)、其年度例行會議 (CMA)、及締約方大會 (COP) 等談判機制,最後產出的結論而定。
首先,《巴黎協定》工作小組最後丟出四大考題:減緩行動的框架指引、調適通訊 (adaptation communication) 的內容書寫和提交指引、NDCs 的透明化機制、全球定期盤點的機制,要求各國須在明年(2017年)三月到五月向氣候公約秘書處(UNFCCC Secretariat)提交,每個國家都要提出對於上述指引和機制的想像,以及希望看到的成效。
從此不難判斷,關於《巴黎協定》未來怎麼落實、執行,目前還停留在一個集思廣益(brainstorming) 的發想階段。要真正展開討論,已經是明年度的事了。
至於《巴黎協定》例行會議的決議,則白紙黑字表示要讓締約方大會監督協定工作計劃和運作機制,意味只要是氣候公約的締約方,即使還沒批准《巴黎協定》,都得參與工作計畫的討論。
這項決定顛覆了以前《京都議定書》的作法,以前非《京都議定書》締約方的國家,在其例行會議只是「觀察員」(observer) 角色,不具參與任何相關討論的義務。這次《巴黎協定》CMA 的決議,卻費盡心思要把所有氣候公約的締約方都拉上同一條船,任何一國都不能拒絕參與討論。
調適基金列入《巴黎協定》?意見依然分歧
另外,關於「調適基金」(Adaptation Fund) 是否該成為《巴黎協定》其中一個計畫資金來源?則是本屆氣候會議一大爭論。締約方大會的決議內容,也在此給各國出了一個考題。
眾所皆知,調適基金的籌資進度一直不好,大部份是靠德國、瑞典、比利時等少數幾國撐著。若此基金被認定為《巴黎協定》的正式資金來源,意味往後除了「綠色氣候基金」(Green Climate Fund),已開發國家還需承諾另一筆錢投入調適基金,對許多國家來說負擔更重;但對不少迫在眉睫的開發中國家來說,無疑是多了一顆救命丸。
在立場分歧的討論之下,締約方大會最後決定由各國在明年三月提出看法,各自闡述:若把調適基金列為《巴黎協定》正式資金來源,其相關制度和運作管理該如何設定?
總的來說,曾被寄予期待的 COP22,被意外當選的川普攪亂一池春水,讓大會始終瀰漫著一股揮之不去的不確定感,猶如一群原本準備朝終點衝刺的跑者,突然不約而同地放慢速度,頻頻回頭張望、有的甚至停下腳步。如此一來,不僅拖累了談判進度,也導致本屆會議未出現太多突破進展。
然而,氣候暖化的速度不會等人,各種氣候因應行動的一點遲緩,或領袖人物的刻意漠視與不作為,恐怕都將造成難以彌補的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
- 《川普陰影下,《巴黎協定》仍將存活!》 張楊乾
- 《動能不足的氣候「行動」峰會》 李河清
- 《《巴黎協定》如何落地?到摩洛哥找答案》 詹詒絜
- COP22大會:抗氣候變遷 資金是首要議題 環境資訊中心
- COP22:第22屆聯合國國際氣候大會重點整理 KPMG
- COP22 閉幕 各國促特朗普聯手抗氣候變化 立場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