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球日|鄭安珉、吳宜靜 編譯;林大利 審校
環境漸漸崩壞,本來以為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還可以撐住世界,但此刻,山神可能會一臉頹喪地告訴我們「喔,大家,其實我老早就撐不住了」。
環境崩壞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就連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恐怕也「撐不住了」。2019年2月國際山區整合發展中心( ICIMOD )公布的評估報告( The Hindu Kush Himalaya Assessment )指出:到本世紀末,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將會失去 87% 原始棲地,帶來的影響將擴及整個世界。
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不僅是世界屋脊上的冰雪消失而已,作為世界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熱點,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Hindu Kush Himalayas, HKH)的動植物物種、作物多樣性及生態系多樣性也正在消失。物種減少意味著該地區向亞洲其他地區提供的重要環境服務,像是水源涵養及固碳功能等等,也將會跟著消失。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是亞洲十大主要河流源頭,供應近 20 億人生活所需的水、食物、能源及碳固存。照片來源:Bill Teasdale(CC BY-NC-ND)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是亞洲十大主要河流源頭 1,為將近 20 億人提供水、食物、能源及碳固存 (carbon storage) 。但是這份報告為這個地區所描繪的未來,卻是一幅淒涼的景象──人類活動的發展、污染、資源過度開發及氣候變遷,導致該地的生物多樣性急遽下降。該地區已喪失 70-80% 的原始棲地;到 2100 年,喪失的比例可能會增加到 80-87%。在印度一側的喜馬拉雅山區,就有四分之一的特有種可能在 2100 年前滅絕。
喜馬拉雅山區及青藏高原升溫的速度是全球平均值的三倍,1970年代以來,已經有15%的冰川消失。此份研究證實了早期研究結果:當氣溫隨著氣候變遷升高,青藏高原上大面積的草原、高山草原、濕地及永凍土將在 2050 年消失。隨著氣候變遷的影響日益加劇,以及預計要在這個脆弱地區動工的基礎建設、貿易路線及水力發電設施,將會讓情況更加惡化。

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  生態最豐富也極其脆弱

西起阿富汗西部、東到中國,廣大的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不僅擁有大片的雪域,還有鬱鬱蔥蔥的熱帶山谷、山地森林、高山草原、高海拔草場及濕地,以及乾草原 (arid steppe)。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西起阿富汗西部、東到中國,是世界的最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熱點。Photo credit: The Third Pole
這片豐富的棲息地保存世界上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也為老虎、大象、麝香鹿、小貓熊及雪豹等等罕見瀕危的動物提供棲息之地,包括其中還包括許多尚未被發現的物種。以1998 到 2008 年間為例,喜馬拉雅山區東部每年大約可以發現35 種新物種。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為珍稀動物提供棲息之地,圖為雪豹。來源:Marc Feldmann(CC BY-NC 2.0)
然而,這些動物 (除了在過去十年數量反彈的藏羚羊及大貓熊)大多數正在走向滅絕。杜鵑花、蘭花、罕見藥用植物及野生食用植物也受到威脅。生態系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弱,導致野生動物族群和植物失去生產力、植物和生長季節發生變化,整個生態系向更高海拔移動。
這份報告強調,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的基因多樣性別具有全球性的意義。因為光是在尼泊爾發現的稻米就有2500 種,喜馬拉雅山區西部也發現了 100 種印度香米。作為遺傳資源,農民種植的作物具有提高作物產量和對抗蟲害的潛力,對於全球糧食安全至關重要。作物多樣性減少,代表糧食安全很容易受到氣候變遷影響。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的基因多樣性對於全球糧食安全至關重要。吳宜靜攝。

自然災害、醫藥疾病、多元文化將隨著生物多樣性喪失而崩壞

自然災害加劇

氣候變遷與傳統管理系統崩潰,也使得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2。冰層消融將擾亂重要河川的水流,隨著冰川的退縮而消融的凍土層也將導致山崩。冰川消失,更意味人們將承受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壓力。

多元文化喪失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也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地區。除了貿易的功能之外,路經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的古絲綢之路也促進了幾世紀以來的文化、知識交流。1000 多個不同民族居住在人口密集、佈滿作物的山谷中,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習俗、農作物以及深厚的在地知識。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也是世界上文化最多元的地區,約有1000 多個不同民族居住其中。來源:Evgeni Zotov via flickr(CC BY-NC-ND 2.0)

人類健康崩壞

此地生產藥用植物已有數千年的歷史。當地的生態系將對大型製藥公司產生影響,因為認識植物和草藥對人體效用,乃至於開發藥物,都和生態系有直接關連。
一旦疾病帶原動物遷移到新的棲地,以及因水資源變化所引起的新型疾病出現,生物多樣性的喪失也將導致蟲媒傳染病(vector-borne diseases)疫情擴大。

草原和濕地成了荒漠 更大的威脅迫在眉睫

過去幾十年來,保育方法已經出現了積極的轉變──從聚焦於排除人類的保護區,轉向以社區為中心開展保育行動。這種參與式方法在森林和濕地的復育開始發生積極的變化。在神聖的小樹林等宗教場所周圍,生物多樣性顯得更加豐富。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中有不少宗教場所,周圍小樹林的生物多樣性顯得更加豐富。Photo credit: Vita wu
然而,社區行動還不足以遏止大規模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水力發電廠的發展便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當地已經有超過 550 個大型水力發電計畫存在或正在建設當中。在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新貿易路線,像是橫越脆弱地區的鐵路及道路工程,這些建設雖然可望為偏遠地區帶來新的機會,但同時可能也會加速資源開採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
氣候變遷正在驅使生態系發生大規模的變化,尤其是青藏高原上主要河川水源地的永凍土,發生大規模的沙漠化,導致大片珍貴的草原和濕地變成沙漠。

環境保護工作需要更大的野心

興都庫什喜馬拉雅地區大約有四成區域被指定為保護區,但實際上,保育措施落實得並不完整。許多地區位處偏遠,當局幾乎無法掌控。印緬熱點(Indo-Burma hotspot)就是一個例子:該地區橫跨印度和緬甸,擁有最多的特有種,但保育工作卻遠遠落後於其他地區。
最後,該研究報告的作者呼籲位於該地的國家、捐助國政府及民營部門加強對保育的財政承諾。
[1] 雅魯藏布江、恒河、印度河、湄公河、黃河、長江等十大河流都發源與此。
[2] 蘇黎世大學地理系託拜厄斯・布魯赫表示,印度河冰川覆蓋範圍很大。雖說喀喇崑崙山脈的冰川處於物質平衡的狀態,但這種平衡中既有冰川的融化又有冰川的快速推進。這個過程增加了冰川湖發生潰決洪水的風險。隨著冰川的退縮而解凍的凍土層也會導致山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