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妖畫鬼道】中國官員虛報GDP 數字陞官 官升數字》

 

※※※※※※※※※※※※※※※※※※※※※※

※※※※※※※※※※※※※※※※※※※※※※

 

【中國官員虛報GDP 數字陞官 官升數字】

 

【美國之音記者:斯洋香港報導】
中國各地陸續公佈上半年的GDP(國內生產總值),但是,總和卻比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字總值高出 1.4萬億元人民幣。
有學者認為,地方數據灌水與中國官員考核過於看重GDP增長有關,也有經濟學家認為,中國GDP一向只具有「參考」價值。

*地方數字虛增10%*

中國國家統計局7月中旬公佈,上半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13.98萬億元。
據香港《蘋果日報》的消息,中國31個省份和自治區上半年公佈的GDP總和達到15.38萬億元,比國家統計局多出了1.4萬億,虛增了10%。

*GDP和官位緊相連*

《蘋果日報》因此發表題為「虛增1.4萬億,誰之過?」的社評說,經濟危機下,中央下達「保增長」的死命令,地方官員要出政績不容易,所以要在經濟數據上灌水。
蘋果日報認為,地方官員在統計數字上造假的原因是中國官員考核太過看重GDP的增長,而且,中央政府沒有制訂有效監管機制,因此難辭其咎。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也表示,地方官員為了政績,的確存在虛報和瞞報。
他說:「目前的體制下,我們對統計的弄虛做假幾乎沒有處罰, 再加上目前的政績制度,盲目追求GDP的不斷增長,必然促使各級地方政府官員虛報GDP。」

不過,胡星斗補充說,出現這麼大的出入,原因是多方面的。地方政府存在重複統計,一個企業的生產總值在A省統計,也有可能在B省被再次統計。另外,中國的統計數字大體是根據估計得來的。原先是根據用電量來估算,現在實施節能減排後,更加失去了估算的準則。

*「唯GDP是從」有所糾正*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創辦人經濟學家仲大軍也認為中國的統計方法不是很科學,如何核實數字的真實性的確存在問題。但是, 官員「唯GDP是從」的做法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改正。

他說:「故意造假的現象,現在有些收斂了,不像前些年,有些地方政府刻意追求GDP,誇大產出和增速,向中央邀功請賞。有些地方的領導已經改變了調子,像重慶和廣州,已經明確喊出不要帶血的GDP了。」

*拆了建 建了拆*

在仲大軍提到的重慶和廣東,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7月17號在一次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說:「用生命換來的GDP,白給也不能要。」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則在7月 16號的省委會議上批評一些官員為了「趕數據」,建橋、拆橋、再建橋, 一座橋可以取得三倍的GDP,但是沒有增加社會財富,反而浪費了社會財富。

仲大軍認為,現在的中國,從老百姓到經濟學家,到部份地方官員都看到了盲目追求GDP「其害無窮」。

他說:「因為大家清楚地感覺到,僅僅靠看GDP數字並不能反應中國經濟健康狀況與否。你把很多的資金都花到投資,花到無用的建設上,儘管拉動GDP很高,但是人民群眾的生活沒有改善,民生方面沒有改善,在這樣的情況下,GDP再高大家也不感興趣。」

他相信,雖然部份官員仍然在追求GDP,但是這個現象一定會在短期內得到扭轉。

*中央放任?*

《蘋果日報》的社評還認為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造假睜一眼,閉一隻眼,還有一層「心照不宣的原因,就是擔心經濟數據遜於預期會影響股市,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仲大軍表示認同,認為這樣的說法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股市全仗GDP撐著。」

但是,他補充說,對經濟學家來說, 數據只是一個參考。他呼籲國際社會和中國老百姓也不要太看重GDP的數字。

仲大軍:「數字對於我們這些搞經濟研究的人來說,往往也只是一種參考。真正的經濟學家也不以數字去判斷經濟的實際情況,這(數字不准確)是中國經濟學者,大家習慣了一種現象,僅僅作參考而已,也並不把它當成真金白銀,把它當成完完全全是真實的。」

【從GDP多出1.4萬億看中國經濟復甦真實性】

 

【大紀元綜合報導】近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各省市自治區都相繼公佈上半年的 GDP(國內生產總值),但被大陸媒體發現,全國 31 個省市自治區公佈的上半年 GDP 之和,比國家統計局發佈的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約多出 1.4 萬億元,相差高達 10%。這起統計「失誤」,引發輿論界及民眾一片嘩然,群起抨擊。

地方政府經濟數據灌水

據大陸媒體報導,上月中旬中國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表示,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 139,862 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7.1%。在國家統計局公佈上半年數據後不久,地方 GDP 亦紛紛出爐,增幅普遍高於預期。

有媒體記者發現,31 個省市自治區上半年 GDP 之和為 153,769.4 億元,較國家統計局公佈的 139,862 億元多出了約 1.4 萬億元,而且省級 GDP 平均增幅也超過 9.5%。

31 個省區中,有 13 個省份呈二位數增長,天津和內蒙古更以 16.2% 的增幅居首。而浙江、上海、山西、新疆、甘肅和寧夏 6 省增幅低於 7.1% 的全國平均水平,負增長省份則只有山西一地。

據報導,中國地方 GDP 之和多出國家統計數據,由來已久。2006 年多出 8,048億,2007 年多出 1.2464 萬億,而今年僅上半年就多出 1.4 萬億,相差高達 10%。

對於 GDP 為何「部份之和大於整體」,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葉青將之解讀為「各地數據存在重複計算的問題」。不過,也有專家認為這一解釋太牽強,因為 1.4 萬億元相當於上半年中國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即使「重複統計」現象存在,數據也不應該相差如此之大。

專家們認為,各省上報 GDP 數據時,顯然是數據越高越好,因為數據直接代表一個省、市的發展,直接關係到當地官員的政績。

為顯政績→數據源頭動手腳

中國官員的考核過度看重 GDP 增長,因此在金融危機衝擊之下,官員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下令死保 GDP 增長,同時要想從中央 4 萬億經濟項目中分一杯羹,只有兩條捷徑:一是在經濟數據上灌水,二是大搞重複建設。

對此,外界普遍認為,許多中國地方官員為顯示自己的政績,不惜繼續在經濟數據上灌水,以製造一份完美的「GDP 數據」。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稱,有些官員為了「趕數據」,建一次橋是 GDP,把橋拆了又是 GDP,再建一次還是 GDP,於是一條橋增加了三次 GDP,實際受惠的利益只有一筆,其他的都是浪費。

國際金融報評論文章說,中國地方政府及官員為了自身的政績和前途,在統計數據造假上,便有著莫大的驅動力。評論指出「多收的」1.4 萬億,揭開的不僅僅是務虛層面「GDP」崇拜的蓋子,更是務實層面經濟增長的虛假繁榮。

虛假數據堆砌的繁榮

實際上,中國地方政府的統計數據造假、虛報,早已不是祕密。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說,從近年來全國統計執法檢查的情況看,虛報、瞞報、偽造、篡改統計資料的違法行為約佔全部統計違法行為的 60%。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數年前便曾指出,地方政府統計數字「灌水」,已呈逐年擴大之勢。

對於內地各省市區 GDP 虛報多出 1.4 萬億,香港《蘋果日報》稱,地方政府灌水行為實在太誇張,中國經濟復甦的真實性究竟有幾成?

報導中稱,北京當局對地方政府的造假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明知地方政府統計數據造假而未制訂有效的監管制度,更未曾追究相關官員責任,還有一原因,當局惟恐經濟數據遜於預期,會影響股市、進而影響社會穩定。

報導指出,在此情形下,中國今年的保八(GDP 年增 8%)目標可能會「實現」,不過,其數據恐怕也難保沒有水份。

【金融時報:中國中央和地方GDP出現差異】

 

【大紀元記者薛婉淩編譯報導】英國《金融時報》8月4日以「中國今年上半年經濟資料出現差異」為題,指出中國上半全國各省級政府提報的GDP數據總合,遠高於中央政府統計局公佈的情況,中國統計數字的精確性再度令人質疑。

報導指出,中國31省及自治區公佈上半年GDP總合為153,760億人民幣,相當2兆2千5百11億美金,比國家統計局(NBS)發布的139,860億高出10%。同時,除了7個地區以外,其餘各省區提報的GDP成長率,都比統計局發布的7.1%要高。

中國的CDP數據向來被認為能夠左右世界經濟走向或預測景氣是否趨於復甦,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但是這種資料上的差異,提醒人們中國的統計資料往往不可靠,官員們會出於個人和政治原因,經常隨意操縱資料。

報導指出,即使是官方控制的媒體,近日也都對數據的準確性提出疑問。隸屬於人民日報的《環球時報》報導說,一般民眾對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上半年城市人口薪資上昇13%、達到2千1百42美元」這項數據,冷嘲熱諷。

此外,一項網路線上民調顯示,88%的受訪者,對官方數據表示懷疑。

官方喉舌英語版的中國日報(China Daily)在星期二的社論中,引用另一項民調結果表示,對官方數據持懷疑態度的民眾比例,從2007年的79%上升至91%。

海外的經濟學家也對近幾個月的數據可性度表示懷疑。總部在華盛頓的傳統基金會經濟學家德瑞克席勒,在提及統計出上半年度數據所需時間的問題時說道:「面對一個多元複合的經濟體,在資料來源有限的現實下,國家統計局竟然只需花15天就能統計完擁有13億人口的經濟成長數據。」「更糟糕的是,統計結果是為了符合黨的需要而製作出來的。」

部分經濟學家表示,省級官員為了前途,對誇大經濟成長樂此不疲。

經濟學家還說,國家統計局對省級官員的行徑心知肚明,因此,都會用他們自己的統計模式,下修初期的預估。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