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針氈坐成軟沙發!
多年前有一家電腦公司,由於歐洲分公司的業務發展不順,於是老闆決定將這分公司收掉。
當老闆徵詢相關員工,有誰願意負責執行這項吃力不討好工作時,有個年輕的業務看到身邊的人都不敢正面注視老闆的眼神,於是他興奮的對老闆說:「我願意!」
老闆很驚訝,因為年輕人的資歷不是最深,平常也不多話,但是在緊要關頭願意跳出來的竟是他!
老闆心想,既然這小夥子還蠻有勇氣的,也就讓他去了。
為什麼大家都不願意接手這項任務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在一般人眼中,去結束一家海外公司對自己的業績表現沒有任何幫助。此外,資遣外籍員工本來就是件令人不悅的差事,而且,如果資遣過程稍有不慎,很有可能會挨告。
任何聰明人都知道這是個燙手山芋,但這位年輕人為何還願意接手這樣的工作呢?
答案很簡單,這個人相信「別人不做就是機會所在!」
郭台銘先生在《虎與狐》一書中曾表示,大部分的人都有一定的聰明才智,但卻很少人能有處世的智慧。
聰明顧名思義就是耳聰目明,所以反應也比別人快,看到眼前利益就能快速的掌握。但智慧源自於信念,深信一件事情是正確的,也是決策時最重要的依據。
當20年前土地價值狂飆時,許多企業家非常聰明,他們快速的出脫廠房土地,大撈了一票。但是在這股熱潮中,郭先生秉持著對創業的願景信念,堅持持續投資發展而不搶熱錢。事隔多年後,郭先生的智慧決策終於開花結?
鴻海登上Business Week年所公佈2005 IT Top100的第二強,至於當年那些聰明搶到熱錢的企業主呢?有些日子過得不錯,但絕不可能有郭先生今日的格局。
回到這故事裡的男主角,為什麼他要接下這燙手山芋呢?
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在那個年代裡,職場上還普遍存在所謂資深制度的職場倫理。所以,這位年輕人很清楚的看到這點,如果在目前的位子上,前面有太多的前輩導致自己升遷困難,而且公司的好客戶,或是容易爭取的客戶,早就已經有前輩們服務著,所以,除非能跳脫目前的環境,才可能有機會為自己開創新局。
而且這位年輕人也早就對海外分公司的問題進行過研究,他發現在富裕的歐洲國家,隨著人力成本日漸提昇,所以對於個人電腦的需求一定會快速增加以取代日趨高漲的薪資水平。所以,在前往歐洲的旅途中,他心中其實已經燃起一個小小的野心:「如果我能讓歐洲業務成長獲利的話,才能創造一個真正完全屬於我的舞台。」
果然,這個年輕人的信念是對的,歐洲市場其實正在崛起,只是過去經過長期的虧損,造成當地分公司主事者越來越悲觀、保守,員工士氣更是低落。
這位年輕人抵達歐洲分公司後,首先分析當時的市場現況、公司財務結構、員工組成背景以及通路商的關係。
這位原本負責在三個月內結束分公司營業的人,非但沒有開始資遣員工,反倒激勵員工共同背水一戰;並透過研究數據指出商機所在;調整財務結構,節省非必要支出以支援行銷業務活動;最後秉持著雙贏原則與通路商建立夥伴關係。
三個月後,財務報表上首度出現盈餘。
這時,這位年輕人向老闆報告,請問是否還要他結束海外分公司並回台灣復職,而老闆的答案當然是:「好好幹,歐洲就交給你了。」
這個故事背後,驗證了許多職場上發展的重要觀念。
首先,想要成功,不可能期待別人施捨位置,而是需要自己創造舞台。
職場上,看得到的好位置早就被別人佔光了,如果成功是如此輕鬆簡單,那麼,誰都可以做也就不需要你來了。
所以,如果你能夠擁有決策的智慧,發現那些聰明人不願意做的苦差事中的價值,那麼你才有機會成就一番事業,郭台銘先生如是、故事中的主角也是如此!
其次,上班族必須透過市場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職場上難免有所謂的資深倫理,故事中的主角亦深諳其理,他不會憑著小聰明去搶奪前輩們的好客戶,但也不會一味的埋頭苦幹去開發那些難度高、成本高的客戶。
相反的,他卻是積極研究趨勢,找到市場的機會,所以當其聰明的同事都只看到事物的表象:一份虧損的財務報表、一群沒有衝勁的員工、離鄉背井和可能被告的冒險旅程,立即就做了聰明的決定,就是苦差事讓別人去做。
但是故事中的主角卻是透過智慧在做決定,先一步看到未被發掘的市場機會,並且有勇氣去面對挑戰。
所以,上班族想要出人頭地的話,必須有智慧去創造自己舞台、有勇氣接受挑戰和不斷充實專業知識能力,把別人眼中的針氈坐成軟沙發。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