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在很多不同的書和文章中,看過下面這兩個故事,雖然我不能確定這些研究的真實性,但我非常肯定它背後所隱含的教育意義:
耶魯大學1953年的研究
1953年,美國耶魯大學對畢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有關人生目標的研究調查。
在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向參與調查的學生們問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有人生目標嗎?」
對於這個問題,只有10%的學生確認他們有目標。
然後,研究人員又問了學生第二個問題:「如果你們有目標,那麽,你們是否把自己的目標寫下來呢?」
這次,總共只有3%的學生回答是肯定的。
20年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世界各地追訪當年參與調查的學生。
他們發現,當年白紙黑字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下來的那些人,無論從事業發展還是從生活水平上看,都遠遠超過那些沒有這樣做的同齡人。
這3%的人所擁有的財富居然超過了餘下的97%的人的總和。
哈佛大學1979~1989年的研究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關於目標對人生影響長期追蹤調查。
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差不多的年輕人。
調查結果發現: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且長期的目標。
10年的追蹤研究結果,他們的生活狀況及分佈現象十分有意思。
那些占3%者,10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
10年來他們都朝著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
10年後,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的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那些占10%有清晰短期目標者,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那些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爲各行各業的不可缺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其中占60%的模糊目標者,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麽特別的成績。
剩下27%的是那些10年來都沒有目標的人群,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的生活都過得不如意,常常失業,靠社會救濟,並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世界。
有一次我就和一位很優秀,目前就讀某國立大學的朋友小孟(化名)談到這個問題。
那天的部份談話內容大概是這樣:
『你為什麼說每一天從起床就開始想睡?大四不是會比較輕鬆嗎?』
『我念獸醫系,要唸五年。』
『然後呢?』
『我也覺得很慘啊!大家都要變研究生了,只有我還在跟可笑的期中期末奮戰。』
『呵!如果有興趣倒沒關係啦!研究生不研究生,不如好好思考未來重要。』
『是沒錯啦!』
『閉上眼睛想想三年,五年和十年後的自己。擁有什麼?在哪做什麼?最希望達成的目標是什麼?過怎麼樣的生活?』
『那些東西怎麼想都覺得好遙遠。』
『先想出個明確的目標,然後,從現在開始的每一天,都該為自己期待的未來,做些努力。』
『是沒錯啊!但是人總是有怠惰的時候嘛!』
『我保證這些有95%的學生都沒想過。怠惰很正常,但是,方向還是要先思考過,不然飄呀!飄的,就在茫茫人海中迷失了。』
『有想過,大家都是有想過的,只是大多數人都對自己太好,太縱容怠惰了。』
『其實大部分的人都只是模糊的想了一下,我指的是你可以具體的思考一下,什麼是你真正要的?用心的思考,你會發現,很多事物不見得是你本來的認知。』
『嗯!我也很想知道,但是,沒有人可以掛保證不是嗎?如果有人能跟我說怎樣做一定會成功,那我一定會照著做的,想到如果想到是這樣,有時候就很無力。』
後來,我們當然還繼續聊了很多,我也教了小孟一些具體訂目標的方法。但那還不是我在這邊想提的重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小孟在上面最後那句回答:『我也很想知道,但是沒有人可以掛保證不是嗎?如果有人能跟我說怎樣做一定會成功,那我一定會照著做的。』
一個曾經讀北一女,也將要從國立大學畢業的大學生,竟然希望別人給他保證,他才願意如何如何?你們認為這只是會是他個人的問題嗎?不!我認為主這要是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所造成的問題。
還有另一次,我和一群朋友吃火鍋。
我又再次談到目標的重要,我建議大家自己的人生應該倒過來思考。
『倒過來』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應該先想想你人生這齣戲所期待的結局,再想如何規劃達到結局的過程。我當時就說:『希望你們可以先試著想一想,自己將來的墓誌銘內容(解釋:放在墳墓中或刻在墳墓上,記錄死者生平事蹟的簡介!)。如此一來,便可能從自己墓誌銘內容中瞭解自己的價值觀和對此生的目標。』
大家一開始對我說這樣的話覺得有點驚訝,不過後來想想也都能接受。只是後來其中一個也非常優秀,大學畢業已經在廣告公司工作的好朋友小敏(化名),又說了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
小敏說:『人訂一堆目標有什麼意義呢?應該好好的活每一天,好好的活在當下呀!』
呵!你們不覺得這句話乍聽之下似乎有幾分道理?
不過,這句話真的有道理嗎?
我們應該好好的活每一天,好好的活在當下,這當然沒有錯。
但我們為了好好的活每一天,好好的活在當下,所以就不該訂目標?
因為也不知道訂了有沒用是嗎?
不!我認為絕對不是如此。
的確,沒有人能預測未來,也沒有人可以控制未來,然而,你越清楚的去想像並描繪你所希望的未來,為自己訂定出明確的目標,讓自己為了目標做些具體可行的計畫。每天都讓自己往目標前進一點點,那你現在的不確定感和焦慮便會減少,你才可能真正的好好的活每一天,好好的活在當下。
看到這裡的你們,是否可以完全理解我上面這段解釋中所要強調的意義嗎?
沒關係,我再講一個鵝卵石的故事:
在一次在一堂『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
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裡的『鵝卵石』。
當教授把石塊放完後問他的學生道:『你們說這罐子是不是滿的?』
『是!』所有的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說。
『真的嗎?』教授笑著問。
然後再從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從罐口倒下去,搖一搖,再加一些。再問學生:『你們說,這罐子現在是不是滿的?』
這回他的學生不敢回答得太快。
最後班上有位學生怯生生地細聲回答道:『也許沒滿。』
『很好!』教授說完後,又從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進罐子裡。
倒完後,於是再問班上的學生:『現在你們再告訴我,這個罐子是滿的呢?還是沒滿。』
『沒有滿。』全班同學這下學乖了,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說。
『好極了!』教授再次稱讚這些『孺子可教』的學生們。
稱讚完後,教授從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來已經被鵝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滿了的罐子裡。
當這些事都做完之後,教授正色問他班上的同學:『我們從上面這些事情得到什麼重要的功課呢?』
班上一陣沈默,然後一位自以為聰明的學生回答說:『無論我們的工作多忙,行程排得多滿,如果要逼一下的話,還是可以多做些事的。』
這位學生回答完後心中暗自得意地想著:『這門課畢竟講的還是時間管理啊!』
教授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點了點頭微笑道:『答案不錯,但並不是我要告訴你們的重要關鍵。』
說到這裡,這位教授故意停頓住,再用眼睛向全班同學掃了一遍慢慢的說:『我想告訴各位最重要的關鍵是,如果你不先將大的『鵝卵石』放進罐子裡去,你也許一輩子都永遠沒機會把它們再放進去了。』
沒錯!我認為大的鵝卵石就是依據你的核心價值觀所訂出來最重要的目標,而小碎石和沙子就是你生活中次要的瑣事。
好!再拉回我和小孟的談話中。
『但是你知道的,人生總是只有一次,想給自己最好的,卻因此拿不定主意。』
『所以你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紙和筆,寫下你覺得『自己最好的人生』中該擁有的東西、人、事、物或期望享受的一切,這就是你的目標,無論大小都應該一項項的列出來。』
『噢!那可能會出現很多矛盾耶!』
『不用急,慢慢想,慢慢寫。之後,你會開始從上面看出些端倪。』
『什麼端倪呢?』
『慢慢看出什麼是你此生目前的價值觀?』
『hmmm.......』
『接著,你會開始比較其相同、類似、差異或衝突之處。』
『嗯!好吧!那我明天就這麼做。』
『還有你可能會看到,某些目標是環環相扣的。完成1,才能2.....』
『有些是包含的有了A就有A1..A2...A3....』
『嗯!嗯!』
『有些是相斥的,畢竟人生的時間有限,你做了Q,就不可能擁有P。』
『所以你慢慢會開始取捨,取捨不見得是刪去,應該說是排序。』
『你開始分的出,A>B>C.........』
『嗯!這個建議很好。』
『開始知道什麼是不做一定會後悔?什麼只是覺得可惜?什麼又是可有可無?然後你的目標會慢慢明確。』
『很多年輕人(甚至活了一輩子的人)都不曾思考過這些。事實上,在成長的過程中也不曾有人教我們,我覺得很可惜,當然這些只是我這一年多來慢慢思考的結果,你可以參考看看。』
『OK!你告訴我。︿︿』
看出重點了嗎?
訂出要自己的目標其實不難,不過請不要只用想的。
(我國中時讀英文印象最深刻的兩句話一句是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另一句就是 To know is one thing;to do is another。
有些人看了我寫的東西會說,你說的故事我在哪也看過,或你說的我明白之類。但我寫文章的最大用意是,希望看的人能試著用心去實踐,當中強調的關鍵內容,不然一切都只會是空。)
所以,請寫下來,只需要準備一隻筆、一張白紙和可以安靜思考未來的自己。
訂出目標後,你可以定時(一個月、半年....)視情況修正更改都OK,沒人說不能改,重要的是順從你自己內心,最真誠的渴望,去訂出自己此生的目標(長、中、短期....)。
我前面雖然有說這主這要是教育(包括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的問題,但在這裡我想特別強調的,是教育的確是一個未來需要去改善的部分,但我們的人生,應該有一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那就是-你自己。
無論你身處什麼環境,最後你自己的人生都必須自己負責。
這社會充滿著太多怨天尤人的靈魂,他們總愛說:『這是誰誰誰的錯,是環境的錯,是政府的錯,是學校的錯,是社會不景氣的錯等等......』但他們在檢討問題時總是失憶似的忘了應該把-『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列為其中一個選項,以至於永遠沒有辦法突破現況,永遠只能在批評、抱怨和責備中不斷輪迴。
這兩個多星期,我自己在寫了前一篇關於不要自我設限的文章-『你該不該衝破自己人生的障礙』後,也開始不斷的自省,也一直檢討自己是不是在哪個部份有自我設限的情況。
例如,我想要幫助並正面影響更多的人,希望和更多人分享一些人生中很重要,但在過去受教育的過程中卻沒有人教我的那些關鍵課題,所以我打算先從寫文章、寫書的方式開始,等慢慢累積實力有些成就後,才更有資格和說服力利用演講的方式去把理念告訴更多的人。
前幾天,我坐在火車上默默思考著。
突然間,我有個完成不同的想法,既然我想幫助別人是好事是對的事,那我為什麼一定要自我設限?非得等自己有成就,賺了錢或有知名度後才去做這些事?
為什麼不現在就去做?
馬上就去做?
我願意下個月就開始到全台灣各學校去免費演講,希望能先走遍所有的大專院校,和許多對未來還很茫然的大學生們分享一些人生中的重要課題,並希望對他們有所啟發。
或許,在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挫折,甚至也可能會有人嘲諷我說:『你又不是學教育的?你又不是什麼大人物?你賺大錢了嗎?』不過沒關係,當你眼中只有目標,只有想幫助別人的強烈信念,你就不會一直在意目標以外的東西。
我一直期許自己不只是人生路邊『指示的路牌』,只會告訴、建議別人你們應該往哪邊走?我期許自己是個『揮汗的嚮導』,從實踐自己所有的人生目標做起,身體力行,自強不息。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