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9510
2016/09/21, 生活
別讓舊衣回收成浪費的推手,三位「衣櫥醫生」女孩提倡平價時尚租借
Photo credit: 衣櫥醫生、Sonia Tzeng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三人化身「衣櫥醫生」,希望有一天能讓衣物交流成為普遍存在大眾心中的生活觀念。
文:JC.L|編輯:陳欣瑜
時下盛行的「快時尚」,意即以低廉的價格,買到當季最流行的衣服。或許昨天才在新一季雜誌上看到的時髦衣物,今日就會出現在街角的平價服飾店架上。因為便宜,所以穿破了不心疼,換季了就塵封在衣櫥深處;因為便宜,過時了就全部扔舊衣回收。而這些回收的「舊衣」最後都去了哪裡?業者眼中的無限商機,是不是成為了現代社會「過度消費」的推手?
三個八年級生,來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成長背景、教育環境,卻不約而同地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為了推廣相關理念,促成了「衣櫥醫生」的誕生。
因為想做一件事,就把三人聚在一起了!
大學畢業沒多久的庭荷,是衣櫥醫生的發起人。庭荷說,大學時的自己,常常省下吃飯錢也要為自己添購新衫。因為太愛衣服了!也意外發現自己搭配上的天賦,經常擔任朋友的穿搭顧問。
但過程中,庭荷漸漸發現了幾個盲點:許多朋友打開衣櫥,裡頭滿坑滿谷的「戰利品」,卻找不到一件合適的「戰袍」。好不容易挑了幾件衣服搭配好,穿在朋友身上卻有違和感。或是在挑選衣服的過程中,在衣櫥的深處翻找出好幾件吊牌未剪的新衣。「買了衣服為什麼不穿呢?明明很多衣服,怎麼會找不到衣服穿呢?」
庭荷認為平價服飾導致人們常衝動購買,卻未曾思考自己是否適合;買回家後發現與自己的風格不同,櫥窗中亮麗時髦的衣服只能在自家衣櫥中束之高閣。
「快時尚」讓人趨之若鶩,卻也產生了「過度製造」、「過度消費」及「過度丟棄」的問題。
美麗的衣服最後只能送進舊衣回收箱嗎?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大家找到自己的穿衣風格、又能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而家中過多的衣物也能適得其所,找到真正適合的主人呢?許多的想法充斥在庭荷腦中。此時,她遇到了另一位夥伴——Sonia。
與庭荷相反,Sonia不是一個熱愛買衣服的女生,衣櫃打開幾乎都是容易穿搭的基本款,覺得找到自己的風格後,省去了不少衣服的開銷——不管是金錢或時間,進而能將精力花在自己覺得重要的事情上。
受到大學好友的影響,Sonia慢慢接觸到免費商店、禮物經濟等概念。而好友在社群網站上建立的校內贈送物品社團,也改善了搬宿舍時物品被大量丟棄的狀況。舉辦活動時多的便當、快要過期的折價券等,也能透過這個社團改變被丟棄的命運,由於社團成員都是校內學生,更能免去寄送等資源消耗。
大學畢業後,兩人仍持續關心相關議題,並在去年九月,於大安森林公園舉辦了第一場「免費廢物派對」—— 一個將身邊還堪用的物品,送給需要的人的聚會。活動除了促進物品流動外,也期許能創造一個讓大家交流、認識新朋友的空間,從走繩、音樂Jam到舞蹈教學,都是免費廢物派對裡的「友情激素」。
活動中,Sonia體會到:「東西是拿來用的,而不是擁有的。」當她將收藏多年,但已不再需要的筆記本送到有緣人的手上時,物品的價值才真正發揮。另外,Sonia也深信,當身邊都是自己喜歡且需要的物品時,才更有餘裕去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
家輝,兩位女孩口中的「資訊王」。個性低調,思緒縝密,是團隊裡強而有力的後盾。每當庭荷與Sonia天花亂墜發想點子時,家輝總是適時停下來,為三人的討論做簡單的結論,然後大家再進一步分析其中問題、探討解決方法。高中時期,他便對「反資本主義」相關議題產生興趣,資本主義下的社會雖然經濟繁榮,但大量的生產製作卻是靠著不斷消耗、壓榨自然資源而來。
3年前在某一次活動認識了庭荷,也陸續參與這位「行動派」女生發起的活動。不只是紙上談兵,更付諸行動,這也是家輝決定投入的原因。
就這樣,應用英文系畢業的庭荷,收集國外二手衣物處理的資訊及理論知識,也實地走訪國內相關組織,再結合自己的想法擦出新的火花;活潑外向的Sonia勇於嘗試新的事物,有影像長才及行銷背景的她對網路社群經營已有構想;家輝善於記錄、統整及歸納,靜靜的架構專屬於三人的資訊庫。「衣櫥醫生」於是有了初步的雛形。
從發散到聚焦,一步步向前邁進
「衣櫥醫生」受到荷蘭的「衣服圖書館」啟發。荷蘭的衣服圖書館提倡「從租借共享取代販售」,利用與圖書館相似的租借模式,讓大眾都能享有以平價追求時尚的權利。二者的相似之處皆是減緩快時尚或過度消費問題。而衣櫥醫生的走向較偏向「居家管理顧問」,或是美國證照中Professional organizer的角色。
考量到現階段多數台灣人對「共享衣服」接受度不高,衣櫥醫生希望能夠釜底抽薪,從根本解決問題——人們常因為不會收納而忘記自己已經擁有了哪些衣服;或是找不到自己的風格而盲目消費,那麼首要之務就是宣導「斷、捨、離」的觀念。
衣櫥醫生的理念就是:先將衣櫥精簡化,看到多的、發現少的。再以「精準購買」代替「盲目消費」,購買前衡量該衣物能穿的場合、自家的衣櫥空間,進而達到精準購買的效果。
為了合乎理念,衣櫥醫生在各方面都盡力追求以消耗最少的資源,達到最好的效果。除了透過社群網站傳達資訊,亦著手進行二手衣物交流活動。第一場活動選在台北大學三峽校區。除了友人情義相挺出借空間之外,也考量類似活動在學生圈較容易喚起共鳴。
三人實地考察後發現,三峽的舊衣回收箱為數不少,而且流動率相當高,幾乎每週都能看到滿滿的衣物被放入又被收走,顯示該地區有潛在市場。若能得到居民及學生的高度響應,衣櫥醫生就能更有效率的推廣他們的想法。
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前提下,讓大家享受到穿新衣服的喜悅。而如何降低能源消耗,避免讓二手衣物交流活動成為另一個舊衣回收場,衣櫥醫生必須要找出一個審核標準,並且訂定出方便大家作業的程序──是衣櫥醫生的最大課題。
從今年3月成立至今,三人面對的挑戰一關接一關,如同發起人庭荷一直強調:「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其中最現實的,是來自家人的關心與懷疑。
「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全宇宙就會來塞爆你的待辦清單 。」-人生百味朱剛勇
衣櫥醫生為非營利團體,出發點也不是為了牟利。但若是資金短缺,許多活動亦無法順利進行。平均年齡不到25歲的三人,擁有最多的是年輕人獨有的幹勁與衝勁。為了讓衣櫥醫生能順利的進行,庭荷、Sonia和家輝,也對未來有完整的藍圖。
在最近一次的二手衣物交流活動落幕後,衣櫥醫生有更進一步的走向:家輝發揮他美術系所長,利用剩餘衣物手作運用,讓衣服布料發揮完整的價值;而庭荷和Sonia則在社群網站互動平臺上,則會與大家分享衣物收納法、或是翻譯相關文章供大家參考。同時,衣櫥醫生也在物色適當的實體空間,讓人人都能體驗衣物交流的樂趣。
你對這個世界好,這個世界也會用好的方式回應
三人一步一步從無到有,每一步留下的汗漬都是夢想的痕跡。不追求大富大貴的飛黃騰達,衣櫥醫生表示,他們最終的目標,就是讓衣物交流成為一個普遍存在大眾心中的觀念。
衣櫥醫生同時也注意到,全台各地有越來越多的免費商店正方興未艾,這對於一直朝目標邁進的他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因為衣櫥醫生知道,他們仨正在創造的是一個容易沁入人心的溫暖力量。將來若是需要一件新衣,第一個想到的不再是到賣場消費,而是到二手衣交流空間與他人分享所需,亦能自然發起在地衣物交流活動,更能讓網路時代之下隔閡的人心再次緊密連結。
未來,當免費商店不再特別,衣物交流已是常態;當過去那個人人都懂得珍惜物品的美好年代重現,衣櫥醫生就能功成身退。三人都表示,即使偶而陷入對未來的迷惘,但始終相信「行動是迷惘的解藥」。有彼此的陪伴,伴隨著相互激盪而來的創意與無限的行動力,衣櫥醫生相信有一天,人人也都會是自己的「衣櫥醫生」。
責任編輯:李牧宜
核稿編輯:楊之瑜
核稿編輯:楊之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