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肝膽胃腸疾病之飲食注意】
本文作者【林政寬醫師】
本文由【亞東紀念醫院】提供
中華民族自古就十分重視吃,因此有所謂「民以食為天」之諺語,隨著時代的進步,生活的富足,國人開始要求不只吃得飽,更要吃得巧,對於許多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病友,更是希望能從日常的飲食中「吃出健康」。身為肝膽腸胃科醫師,每日常常會有機會回答許\多病友及其家屬們,有關各種飲食注意事項,可見國人對於飲食及疾病治療的重視程度,以下藉由簡單扼要的說明,希望能回答許多有著肝膽腸胃疾病的人之問題。
◎食道疾病的飲食:
胃食道逆流疾病、逆流性食道炎:
飲食及生活習慣要調整,忌煙酒、咖啡、巧克力、薄荷、乳酪或辛辣食物。
建議飲食包括:高蛋白質、低脂、適度纖維質食物。
睡覺時用枕頭將頭抬高,睡前不要吃宵夜。
平時不要繫太緊的皮帶,不要暴飲暴食,盡量少量多餐進食,餐後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保持輕鬆愉快心情,站一會兒或走一走可幫助胃腸消化。另外肥胖的患者,要考慮減重。
食道裂孔疝氣:
餐後勿平躺,勿多食湯汁,少量多餐\保健康。
食道弛緩不能症:
避免過冷或過熱等刺激食道黏膜的食物,若體重減輕時,應適時增加熱量和蛋白質食物的攝取。
食道腐蝕性傷害:
急性期須禁食密切觀察可能產生的併發症,在恢復期可實用軟質食物,注意營養的均衡,要避免高纖維食物,以免發生食道阻塞情形。
也要避免煙酒、吃辛辣、過燙或過冷的食物。
食道狹窄:
熱量及蛋白質食物要足夠,不宜攝食過多的纖維質食物,以避免更厲害的阻塞,若嚴重到無法從口進食時,須考慮作胃造廔灌食。
◎胃部疾病的飲食:
消化性潰瘍:
最重要的是避免容易刺激胃酸產生的食物,包括:煙酒、咖啡、茶葉及辛辣的食物,應儘可能減少調味的佐料,以清淡新鮮而衛生的飲食為主。
多喝牛奶反而會刺激胃酸產生,因此並不鼓勵。
服用消炎止痛藥會破壞胃對酸的防衛機制,除非必要盡量避免。
不必要的甜食或巧克力會刺激胃酸分泌。也要盡量減少食用。
溫和的蘇打餅乾,是中和胃酸不錯的食物。
飲食型態上,三餐要規律定時定量,最好在固定的時間場所用餐,早餐不可不吃,睡前避免吃宵夜。
用餐時減少壓力,不要邊做其他事邊吃飯,保持愉快的心情進食,細嚼慢嚥,不要暴飲暴食。
急性潰瘍時,注意應以軟質食物為主,症狀明顯時,可考慮少量多餐的型式。
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的急性期須完全禁食,待出血停止後才考慮開始進食。
進食一般先由刺激性低的流質食物開始,由開水、糖水、果汁或是運動飲料,進展到稀飯上的米湯、豆漿或是牛奶等,若未再出血或出現食用後不適現象後,則可開始食用稀飯、軟麵包或麵條等,一般會建議吃幾日的軟質食物,以避免較硬的食物顆粒摩擦出血傷口,再度引發出血或是影響傷口癒合。大約三天到一週後就可恢復成正常飲食。
若是潰瘍患者,仍須注意前述飲食原則。
對於出血後的貧血現象,飲食上可多食含鐵質豐富的食品,包括:豬肝、深綠色蔬菜、豬血、雞血或是豬血糕等。
急性胃炎:
避免一切會刺激胃部的藥物或食物。若是一開始症狀明顯,並不強迫進食,但須補充適當水分及電解質,可考慮飲用運動飲料。待症狀較緩解時,可進食清淡無油膩的食物,如:稀飯配醬瓜、白吐司麵包等,通常一兩週後可恢復成一般正常飲食。
消化不良及胃功能障礙:
飲食上少接觸如:煙、酒、咖啡、茶葉、碳酸飲料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盡量減少攝取豆類及澱粉類會產生較多氣體的食物,避免會改變腸胃蠕動的食物及藥物,如:巧克力、甜食、糯米類、油膩食物,以及抗乙醯膽胺、鈣離子拮抗劑等藥物。可多吃青菜水果,少吃大魚大肉。
進食時細嚼慢嚥,不可暴飲暴食,儘可能少量多餐,養成定時定量飲食習慣,睡前避免吃宵夜,最好不要飯後立即工作或運動。另外更要減少工作及生活上的壓力,改善睡眠品質,以最愉快的心情用餐,避免自律神經系統的失調影響到胃腸正常功能。
胃癌及胃腫瘤:
因胃部空間變小,蠕動功能變差,飲食上須少量多餐,避免飽食。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症狀嚴重時可考慮改吃流質飲食。須補充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以適當的調味刺激患者食慾。若出現潰瘍或是出血時,須配合前述的原則。
◎腸道疾病的飲食:
腹瀉及急性腸炎:
腹瀉症狀較緩和時,可開始喝開水或是稀釋的運動飲料,補充流失的水分及電解質,若不再腹瀉時,可嘗試進食米湯、稀飯等清淡飲食,需避免含油、肉食或是奶類食品,之後再逐步恢復成正常飲食。
乳糖酵素缺乏症:
因無法吸收乳糖,會造成腹瀉情形。少吃牛奶及乳糖製品的食物,如:乳酪或奶油等。增加對肉、魚、家禽肉類、蛋和不含乳糖之牛奶替代品攝取,以增加食用蛋白質量。也可增加攝取果糖、凍膠質和不含乳糖的甜點,以提高攝取熱量。
腸激躁症:
多吃高纖維飲食,遠離刺激類食物,如:奶製品、巧克力、蛋類和小麥類食物。一天吃二、三十克的纖維素,不僅能促進腸胃蠕動,緩解腸道痙攣。另外減輕壓力,讓心情放鬆也十分重要。
大腸憩室症:
應食含纖維素的食品,避免使用低殘渣性的飲食。若無法忍受高纖維食品時,可用甲基纖維素或洋前子來取代。因高脂肪食物會造成腹部不適,因此建議要攝取低脂飲食。
潰瘍性大腸炎:
因為慢性不定期發作的腹痛與血便,蛋白質會流失,所以食用高蛋白質的食物是必要的,如:魚、肉、蛋類等,也要進食高熱量、適量脂肪,以補充脂肪痢的損失。少量多餐外,也要限制纖維素的攝取,減低對發炎黏膜的進一步傷害。若不能吃蔬菜水果者,必須補充維生素及礦物質。
大腸癌及腺瘤性息肉:
避免西方化的低纖維高脂肪飲食,如:紅肉及飽和脂肪,有報導指出食用貝他胡蘿蔔素與維他命C,可抑制腺瘤性息肉的增殖。
慢性便秘:
宜多吃高纖維素食物,如蔬菜水果類,適度的運動與紓解壓力。養成定時排便的衛生習慣。易脹氣者,盡量減少攝取豆類及澱粉類等食物。
痔瘡:
多喝水,多攝取含纖維質食物,如:蔬菜、水果類或全麥麵包等,預防便秘產生。也要避免熬夜,久站久坐,過度勞累,少喝酒、吃肉類、動物性脂肪及吃辛辣食物,引發症狀加劇。最重要的是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
◎肝臟疾病的飲食
脂肪肝:
戒酒、控制體重及脂肪類與熱量的攝取,對於已累積於肝臟內的過多脂肪,要藉由適度而持之以恆的運動習慣來消耗。
慢性肝炎:
飲食要營養均衡,注意維他命的補充。
平時要養成正常作息,不酗酒及不亂服用藥物,定期就醫追蹤肝功能。
肝炎發作、肝硬化或肝衰竭:
依病況輕重度,分期調整飲食。
無肝衰竭者,要補充適量的能量和維他命,充足的休息,使肝功能逐漸恢復。若已發生肝昏迷時,要謹慎控制蛋白質攝取量,甚至採取低蛋白飲食。若有體液蓄積或腹水者,更要適當地限制水分及鹽分的攝取。
酒精性肝疾病:
戒酒、充足的熱量攝取及補充維他命。
◎膽囊及胰臟疾病的飲食:
膽囊結石症:
採用低脂飲食,避免油炸油膩等會引起腹部不適的食物。減少高熱量食物,也要避免長期空腹。多吃蔬菜水果或高纖飲食。維持適當運動習慣,減輕體重。
急性膽囊炎:
急性期應暫時停止進食,等發炎改善時,開始嘗試液態食物,逐步由低脂飲食回復到適量脂肪飲食。
急性胰臟炎:
急性期應禁食,等腹痛已緩解後,才可開始逐步回復飲食,一開始應以清淡的飲食,如:水、果菜汁、去油的湯汁或脫脂牛奶等,少量多餐,再逐步換成稍含油脂的低脂軟質飲食,最後回復到可忍受之正常飲食。
慢性胰臟炎:
一定要戒酒,飲食要減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少量多餐,補充適當的維生素,力求營養素及熱量之充足均衡。若有糖尿病時,應嚴密監控血糖值。
◎癌症病患的飲食:
飲食原則:
鼓勵病患進食,採取少量多餐方式,攝取必要的高熱量、高蛋白及易於吸收的飲食,必要時補充維生素及缺乏的營養素。
化學治療時之飲食:
鼓勵足夠的飲食,避免熱量不足,體重減輕。食物中要注意補充蛋白質及適量維生素,注意水分流失及電解質不平衡。也要促成正常的排便習慣。
放射治療時之飲食:
若唾腺或食道黏膜受到影響,導致吞嚥困難,要注意補充水分,吃流質飲食,避免乾澀需咀嚼的食物,盡可能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食物。若味覺受到影響時,可加重某些食物味道,如:甜味、鹹味或酸味等,像布丁、蛋糕等高熱量之甜食。若腸胃道黏膜受影響,於急性期應加強食慾之刺激,止吐止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及低渣飲食,腹瀉時應給與低乳糖、低脂食品,補充足夠水分、電解質及適量維生素。若數年後應防止發生腸道狹窄,需食用高纖維食物,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預防便秘。
預防癌症飲食:
足夠的蔬菜,減少高熱量、過多肉類及動物性脂肪,更要減少非必要的食物添加物。食物要新鮮,避免包裝及保存過久的食物。醃漬或燒烤食物少吃,補充適當及足夠的維生素。
◎消化系統手術後病患的飲食:
胃切除後的飲食:
少量多餐,攝取高蛋白質、適量脂肪與低糖飲食,維持理想體重,補充維生素與鐵質,以防貧血。用餐\時以固體食物為主,細嚼慢嚥,減少流質攝取。
膽囊切除後的飲食:
切除膽囊後,腸道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因此要避免油膩及刺激食物,動物性蛋白質及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取量應減少,而應多吃蔬菜水果及高纖維食物。因脂肪吸收減少,而減少脂溶性維生素及鈣質的吸收,故有需要補充綜合維他命製劑。
腸造口後的飲食:
補充水分及鹽分,若有切除部分小腸造成腹瀉時,要減少食用乳糖,補充中鏈三酸甘油脂及維他命B12。飲食上要注意不要吃會脹氣的食品,或是不易消化的纖維質食品。而有些食物如:玉米、豆類、洋蔥、甘藍、辛辣食物、魚類、抗生素或是某些維他命補充品等,會使造口產生不好的氣味。
痔瘡手術後的飲食:
服用低渣低纖維飲食,減少排便次數及糞便量,使傷口快速復原,避免感染發生。等傷口復原後,可恢復正常飲食,但要含足夠纖維質食物,避免便秘的發生。
食道手術後的飲食:
不抽煙,不喝酒,拒絕咖啡因或是油炸食物。吃飽後多站著,少立即躺下。吃飯時細嚼慢嚥,心情保持愉快。
肝臟手術後的飲食:
補充充足的營養,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要有足夠的休息與睡眠,不喝酒,不吃不必要的藥物。
胰臟手術後的飲食:
避免飲酒及刺激性飲食之攝取,勿暴飲暴食,注意營養均衡,避免高脂肪飲食,也要定期偵測血糖。
【什麼是糖尿病?】
本文由【國民健康局】提供
正常情況下,身體會將吃進去的澱粉類食物分解及轉變成葡萄糖,做為身體的能源。而胰島素是由胰臟製造的一種荷爾蒙,它可以幫助葡萄糖進入細胞內,提供熱能,糖尿病病人因為胰臟不能製造足夠的胰島素,葡萄糖無法充分進入細胞內。留在血中使血糖濃度升高,一部份排入尿中,形成糖尿病。
為什麼會發生糖尿病?
糖尿病的發生與遺傳體質相當有關係,其他如肥胖、情緒壓力、懷孕、營養失調,都會促使糖尿病發生。但是糖尿病絻絕對不是傳染病不會傳染給別人,也不會受別人傳染。
糖尿病有麼症狀?
發病初期,大多數人都沒有症狀。除非做健康檢查,否則不易發現。病情隨時間加重血糖逐漸高,才有尿多、口渴、飢餓、疲勞、視力模糊、體重減輕或傷口不易癒合等症狀出現。
【低血糖】
本文由【國民健康局】提供
通常血糖濃度低於60mg/dl時,會產生一些低血糖症狀:但是有些患者的血糖由高濃度急速下降時,雖然血過糖仍未過低,也可能產生類似低血糖的症狀。
什麼情況會引起低血糖?
[1]胰島素或磺醯尿類口服藥使用過量。
[2]服藥後未進食或吃得太少,或進食時間配合不當。
[3]運動過度激烈,卻未補充食物。
低血糖發生時,會有什麼症狀?
[1]初期可能會有飢餓、發抖、冒冷汗、心跳加速、無力、頭暈、嘴唇麻等症狀。
[2]若不立刻服用含糖食品(如糖果、果汁等),甚至會進行至意識不清、抽筋、昏迷。
發生低血糖時,該怎麼辨?
[1]若病人意識清楚,應立即進食含10-15公克易吸收之糖份的食品,例如:含糖飲料(120-150cc)或3-4顆方糖,或一湯匙蜂蜜。10-15 分鐘後若症狀尚未解除,可再吃一次,若低血糖症狀一直沒有改善,則應立該送醫院。如症狀改善,但離下一餐還有一小時以上,則宜酌量喝牛奶或吃些土司或餅乾等。
[2]如果病人不合作或昏迷,家屬可選擇下列方法處理:
˙將病人頭部側放,把巧克力軟膏,或一湯的蜂蜜,或糖漿,擠或灌入病人牙縫中,並按摩臉頰,以利其吸收。每10分鐘一次,並立刻送醫治療。
˙肌肉或皮下注射升糖素,兒童約0.5毫克、成人約1毫克;或靜脈注射葡萄糖,並立即送醫。
如何預防低血糖?
[1]注射胰島素和口服降血糖藥時劑量要準確,且於使用後按時進食。
[2]從事額外的運動之前,須先吃些點心。若從事刻烈的運動,每半小時吃含15公克醣的食物,例如:半片土司(25公克)或一份水果。
[3]外出時應隨身攜帶方糖、糖果、餅乾等,以備不時之需。
[4]隨身攜帶糖尿病護照,並記載聯絡辨法(醫院、家人等電話),萬一低血糖昏迷時,可爭取急救時間。
【高血糖急症】
本文由【國民健康局】提供
高血糖急症有那些?
當體內缺乏足夠的胰島素時,我們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醣類)就無法被有效利用,,而造成血糖過高。若胰島素分泌極少,體內的脂肪會被分解,形成酮體,而造成“酮酸中毒”。若血糖很高(有時超高1000mg/dl)而且意識不清,但沒出現酮體則稱為“高血糖高滲透壓非酮性昏迷”。
高血糖可能的原因?
[1]合併其他疾病,如感染、中風………。
[2]自行停止降血糖藥物。
[3]飲食過量。
[4]情緒壓力。
[5]不知道有糖尿病,或未適當治療。
高血糖可能有那症狀?
[1]口渴、多尿、體重劇減。
[2]噁心、嘔吐、腹瀉。
[3]皮膚水乾燥。
[4]眼眶凹陷。
[5]酮酸中毒者呼吸深而快、呼氣有水果味。
[6]心跳快速。
[7]姿勢性低血壓。
[8]不同程度的神智不清。
怎樣預防高血糖?
[1]按時吃藥或注射適量的胰島素。
[2]遵守飲食計畫。
[3]定期監測血糖或尿糖。
[4]每天運動。
[5]按時回醫院複診。
[6]對於高血糖的症狀,提高警覺。
如果懷疑出現高血糖急症時如何處理?
[1]立即驗血糖。
[2]若能吞食,請多喝開水。
[3]立即求醫。
【糖尿病的慢性合併症】
本文由【國民健康局】提供
糖尿病的可怕,在於發病初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您常會忽略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展,合併症就一一發生了!
糖尿病有那些慢性合恲症?
1.大血管病變:
腦心臟及足部等部位的動脈硬化可能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及足部症變;足部的血液供應減少,造成間歇跛行`足部冰冷、感覺異常、足部易感染、傷口癒合慢。約有一半的截肢病人患有糖尿病。
2.眼睛的病變:
糖尿病是造成成人失明的主因,常見的病變有白內障、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青光眼。
3.神經病變:
包括自主神經或週邊神經的損傷,引起心悸、腹脹、便秘或腹瀉、小便困難、失禁或姿勢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手腳發麻及刺痛、感覺遲鈍。
4.腎臟病變:
引起蛋白尿、血壓上升等症狀,甚至腎衰竭引起尿毒症,而需要終生洗腎。
預防方法:
[1]良好控制血糖、血脂肪和血壓。
[2]至少一年檢查一次眼睛。
[3]多做足部運動。
[4]經常檢查足部,預防足部受傷。
[5]預防尿路感染。
[6]早期偵測尿中的“微量白蛋白”早期治療。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