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info.org.tw/node/218065?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661b0e6438-EMAIL_CAMPAIGN_2019_05_08_03_56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661b0e6438-84956681
也是「韓流」 植物藝術繪畫20年風潮 精華作品來台展出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廖靜蕙報導
台灣咖啡館林立,路上幾乎可見人手一杯。但要提到這些咖啡的前身,恐怕少有消費者認真想過。近日在台北植物園歷史建物欽差行台展出的韓國當代植物藝術畫,即把阿拉比卡咖啡,從枝條、葉片、花和果實,描繪得一清二楚,讓手中的咖啡香醇之餘,多了一份知性。
由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與韓國植物藝術繪畫聯合會(KBAC)合作主辦的「韓國當代植物藝術繪畫展」,即日起開展,現場展出由韓國21位藝術家工筆描繪的50多幅植物藝術畫作,即日起至6月16日止,歡迎民眾於開館時間前往參觀。農委會林業試驗所長張彬表示,此次展出的畫作,將植物特徵描繪得精細傳神,絕對值得到場欣賞。
張彬表示,植物藝術繪畫結合了科學與美學,兩者結合生動而精確。一方面講究植物分類的實證精神,適切反映出植物的形態與特徵,另一方面藉由藝術家的敏銳觀察與嫻熟技法,勾繪出植物生命之美,透過兩者融合淬鍊,讓許多難以言喻的植物特徵,得以生動、精準的呈現。
植物繪畫非藝術家專利 從繪畫觀看植物非凡力量
「植物藝術對人的影響,無論身、心或社會關係都相當正面。」KBAC主席申素英18日受邀於欽差行台演講時指出,韓國對於植物藝術有興趣的年齡層相當廣泛,一些生活經驗較不愉快的人,來到教室時表情憂鬱,由於喜愛植物或藝術創作,上課三、四周後,變得較有笑容,即使是不愛說話的人,話也變多了!
韓國約於15~20年前興起植物藝術繪畫的潮流,植物藝術繪畫不再專屬畫家、藝術家;畫風也從參考日本當代植物藝術,逐漸摸索出屬於韓國本土的風格。
KBAC的目的是能與各地廣泛交流植物藝術創作的經驗與作品,並與海外優秀的藝術家合作。申素英十分肯定能和台灣以植物藝術繪畫合作交流,並因此認識更多台灣植物,期待台灣更多藝術畫家投入植物藝術創作。
提到做畫,一般人都會擔心不會畫或畫不好,而視為畏途。申素英分享經驗說,初學者可由簡單的材料開始,例如從葉子開始畫,觀察葉脈的紋理,或上面形成的水滴流向;接著是構造比較簡單的花,畫久累積一段時間的經驗後,會讓學員到花園裡摘植物解剖、觀察內部構造。
那麼學員需要具備植物知識嗎?申素英回答,不需要。作畫的過程,就是學習植物知識的過程。此次展出的畫作中,就有一幅是在咖啡農場直接採下阿拉比卡咖啡樹枝條作畫,同時請教主人咖啡的知識。
透過韓國人愛喝咖啡的習性,觀察阿拉比卡咖啡樹,還解剖果實,學員原來不知道裡面的構造,透過解剖讓大家興趣盎然,瞭解每天喝的咖啡豆,成長的背景,以及果實的樣子。
植物知識雖給人艱澀的印象,但他教學的經驗中,解剖觀察構造的過程,反而吸引學員更想探索植物知識。
繪畫過程也會帶到植物的歷史、人文、地理。此次展出的畫作中,包括一幅只分布於江原到韓國西海岸一帶的特有種植物──東江白頭翁(Pulsatilla tongkangensis Y.N.Lee & T.C.Lee),這種植物可當蔘藥吃,深具歷史性。構圖包括幼苗、根系,以及隨葉子枯掉而生的花朵,畫作生動描繪枯葉與鮮花的對比,令人感受良深。
無論原生或外來植物都值得透過畫筆觀察,在漫長的觀察過程中漸生情感。另一幅是以韓國路上常見的植物蘿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為創作題材,這是很多小學或住家會種植的植物,它的果實可以食用。看似平凡常見的植物,卻花了他一年的時間完成,畫中類似「翅膀」的種子構造栩栩如生,連訪花昆蟲都入畫,展現平凡植物的不凡魅力。
從畫家筆觸觀看植物 台灣植物繪畫勢力有待凝聚
植物科學繪畫呈現葉、花、果,不同季節的變化,甚至連授粉昆蟲也一併觀察,完成一幅植物繪畫,動輒一年時間。林試所台北植物園長范素瑋即建議,不要錯過畫家的視野,即使是原本熟悉、常見的植物,也可能有不同的覺知。例如桂花,我們只注意花和香氣,卻不曾注意過果實的樣子;透過畫作,得以將植物的不同面貌呈現出來,由此增加觀眾認識植物的視野和角度。
特展選於5月18日世界博物館日開展,林試所台北植物園園長范素瑋表示,這是台北植物園身為博物館成員,回應主題「博物館作為文化樞紐:傳統的未來」的方式。
話說去年博物館日主題是「植物繪圖日」,20多國在當天展出植物繪圖作品。在此之後,韓國積極對外拓展。此次得以與KBAC合作,是透過台北植物園長期合作夥伴--韓國樹木園媒合,經過一年的策畫,得以將作品呈現給台灣社會。
畫展選在欽差行臺舉辦還有另一層意義。范素瑋解釋,欽差行臺原本不在臺北植物園內,而是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的辦公廳舍,自從它不再作為總督府的設施後,曾經辦理過第四回、第五回的「臺展」(也就是臺灣美術展覽會),甚至在1930-1932年間也舉辦多場美術畫展。在這棟「老牌的」美術展場舉辦植物藝術繪圖展,相得益彰。
此次受限於展場,只能從400多幅畫、70多位畫家中,挑出21位畫家、50幅畫作。植物藝術繪圖特別適合植物園推廣,范素瑋表示,台灣不乏植物藝術創作者,卻沒有推廣。台北植物園的立場是鼓勵以科學的態度,結合藝術創作的植物繪圖,未來考慮結合藝術家、畫家推廣類似的活動,拓展植物藝術的疆界。
韓國植物藝術繪畫聯合會(Korea Botanical Arts Cooperative,KBAC)簡介
KBAC是由韓國國內及海外的植物藝術畫家共同創立,目的在於推動植物藝術繪畫發展,自2012年開始從事植物藝術的推廣,隔年開始社群的經營,2015年8月登記法人,成為正式的組織,約2400位學員。成立以來,每年均受邀赴海外展出,以促進國際間美學、科學與文化等交流。
KBAC協會著眼於與二十幾所大學、各大百貨公司、文化藝術中心以及各地里民中心等400多個場所,執行未來美學教育、終生學習教育等講座或課程。2018年有三十幾位藝術家和畫家加入,預計每年以招收40~50位畫家的速度成長。協會這幾年陸續在俄羅斯、中、英、愛爾蘭、越南、泰、印等國家,舉辦活動並與當地植物藝術創作者交流。
為了協助這次畫展,KBAC主席申素英女士特別抵達臺北植物園參與布置。申素英表示,畫會非常支持會員參與國內外相關的展覽、出版與教育活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