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11933?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d7980d3024-EMAIL_CAMPAIGN_2018_04_17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d7980d3024-84956681
環署實測大台北通勤空品 機車污染物暴露最高、排放第二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31日環保署空保處公布大台北都會區通勤期間空氣污染物暴露量的調查報告,搭乘不同交通工具通勤時,PM2.5暴露平均濃度分別為汽車7.6μg/m3、捷運21.9μg/m3、公車23.5μg/m3及摩托車32.1μg/m3。根據這個結果,環保署建議民眾多搭乘捷運系統及公車,才是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健康的選擇。
環保署於2017年的4、5月間,在大台北地區研究通勤期間空氣污染物暴露量。研究人員佩帶微型感測器模擬民眾通勤型態進行,在東起南港展覽館、西至亞東醫院、南達捷運新店站、北抵捷運北投站的區域內,以汽車、捷運、公車及摩托車各種交通工具,平均通勤距離約10.8公里。
空保處處長蔡鴻德指出,從他們蒐集到的PM2.5監測結果顯示,通勤空污暴露量明顯受到選擇通勤工具的影響,平均暴露量約為22.1μg/m3,而選擇使用摩托車通勤者,暴露平均濃度高達32.1μg/m3,因此建議民眾選擇多搭乘捷運系統及公車。
蔡鴻德指出,雖然駕駛汽車的PM2.5暴露量7.6μg/m3是最低,但換算下來,以一台車以二名乘客來計算的話,單位乘客單趟產生通勤的空氣污染卻是最高,排放量可達0.31g,而捷運、公車及摩托車則分別為0.01、0.08及0.23g。
蔡鴻德提醒,選用摩托車的暴露最高、排放量也是第二高,是相當不建議使用的。騎乘摩托車時,空污暴露易受到大氣與機動車輛近距離排氣加成的影響,若民眾非得使用摩托車,建議應配戴口罩或是選擇遠離通勤尖峰路段。搭乘公車的暴露量高於駕駛汽車,是因為轉乘候車及車門開啟帶入等接觸外界的空氣,但整體而言,當車廂內的空調正常運作時,其車廂內PM2.5濃度可降至與汽車內相近。而腳踏車與步行屬短程通勤型態,雖然對空污沒有貢獻,卻是在短時間內發生暴露濃度升高現象,PM2.5暴露量平均濃度分別約29.2與24.5μg/m3,也需注意。
過去英國薩里大學研究報告(I. Rivas et al., 2017)指出,民眾於日常通勤時易暴露於多種空氣污染物的影響中,依據選擇不同型態的交通工具,所承受的空污健康風險程度亦不同。其中以搭乘地鐵時受影響最大,PM2.5的暴露量更明顯偏高(34.5 μg/m3),已趨近對敏感族群不健康的程度(35.5~54.4 μg/m3)。蔡鴻德表示,大台北捷運系統的空品是明顯比薩里大學的研究結果好,約落於AQI屬「普通」的級距(15.5~35.4μg/m3之間)。
蔡鴻德建議,在台北都會區內通勤時,民眾應盡量搭乘捷運系統與公車,除可減少交通工具的空氣污染排放量外,亦可降低通勤接觸的暴露量;若非使用汽、機車不可,則請避開通勤尖峰路段或做好自身防護工作,如配戴口罩及避開停等時間較長的路口,減少空氣污染及通勤時的空污暴露量,提升對健康的保障。
蔡鴻德表示,移動污染源佔全台空氣品質的影響約占1/3,而通勤時使用的運輸工具更影響空品與民眾的身體健康狀況。除了長期的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的規畫外,環保署規劃全台1萬台微型空品監測裝置,今年也預計完成2~3000台的架設,主要以台中、高雄為第一波。蔡鴻德解釋,這一批微型空品監測裝置得到的即時資訊,就可以作為交通管制與調度的依據,將可改善交通空品。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