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 這悠游徜徉於蔚藍的身影, 是我們在執行珊瑚礁體檢時所拍攝的美麗畫面。 而我們想守護的, 就是這樣乾淨、珍貴的海洋生態。
現實中,海洋面臨的垃圾問題
/////////////////////////////////////////////////////////
左邊圖片為2017年全台各團體發起多場海洋廢棄 物監測行動後,將資料彙整後公佈的數據。
我們可以從中發現,海灘垃圾的前五名皆為民眾日常生活中的一次性垃圾:1、寶特瓶 2、塑膠瓶蓋 3、吸管 4、玻璃瓶 5、塑膠提袋。
這些塑膠垃圾會透過沙灘遊憩的人、一般城鎮中的下水道,一路流入大海。因此,當我們使用量越大,就會有越多的廢棄物流竄至環境中,成為海中生物的夢魘。
世界經濟論壇也預測,海洋垃圾問題若沒有改善,在2050年,海洋將面臨垃圾比魚多的生態浩劫。
我們也發現,淨灘不能只是撿垃圾
///////////////////////////////////////////////////////////////////
從參與澎湖生態島計畫,到舉辦各地的生態工作假期,我們看見台灣海岸線問題,於是在2012年提出海洋及海岸線守護計畫。而我們海洋小組成員也親自走訪全台海岸線,發現了海岸邊嚴重的垃圾問題。為了調查垃圾的種類及數量的數據,我們從2013年開始導入公民科學家的概念,每個月帶領志工及民眾,定期定點在新北市國聖埔海灘進行淨灘及海洋廢棄物監測。
具體數據,才能真正呈現海岸的污染現況;才能展開對話的可能,以突破大家覺得海邊的垃圾都與我無關的迷思。
淨灘或許能立即減少海灘的垃圾,但隔天一次大浪打上岸,頓時還是滿目瘡痍。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持續做監測累積研究數據,唯有了解垃圾從哪來、哪些種類,我們才能真正從源頭減少塑膠垃圾,讓政策走在對的方向。
環保意識扎根,從親身面對問題開始
///////////////////////////////////////////////////////////////////////
讓民眾親自踏在沙灘,用夾子撿起一個個塑膠垃圾時,衝擊往往比看照片及文字來的震撼。當我們親身面對問題,了解其嚴重性,才能真正從"意識"上去改變。
這些一字一句是民眾體驗後寫下的感觸,除了給予我們很大的鼓舞外,也印證了環境教育的重要。
我們成功跨出第一步了!
////////////////////////////////////////////////
2017年7月我們與其他公民團體、環保署一同創立海廢治理平台,針對一次性塑膠餐具的限用時程與內容進行討論。
終於!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功在今年1/1日讓擴大限塑政策上路,14類的店家不能再免費提供塑膠袋,環保署也在2月進一步發佈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減量或限用時程表,而不得提供塑膠吸管項目,將是少數對塑膠吸管展開管制的國家。
另外,為了減少瓶裝水的數量,我們與開放街圖合作,設計了watergo飲水地圖。讓自備水壺的民眾,能透過地圖找到離自己最近的飲水機,增加使用環保水杯的意願。
請支持我們,邁出第二步第三步
///////////////////////////////////////////////////////////////
下半年,我們的海洋小組成員將投入荒野保護協會及綠色和平所啟動的「台灣海岸廢棄物汙染現況快篩調查」,一起算出台灣海岸垃圾到底有多少。每一季展開一次海洋垃圾大調查,結合地理資訊系統與公民科學,描繪全台海岸垃圾分布圖、汙染區,藉此推斷汙染可能的來源、途徑及造成的影響及衝擊,而這也是台灣第一筆珍貴的海廢數據。
在例行性的淨灘上,我們也嘗試結合企業志工,針對外帶飲料杯進行監測。由於台灣特殊的"邊走邊吃"飲食文化,手搖杯一直穩坐歷年來垃圾數量的前幾名。我們希望能利用這個數據,後續開記者會,除了回應限塑政策外,也針對回收系統、複合材質的飲料杯做檢討與改善。
海洋廢棄物監測需要長時間、持續不斷的執行,才能透過數據的變化看出問題所在。如果您也願意為美麗的海洋、生活在海裡的生物們盡一份心力,邀請您支持我們守護海洋,從源頭做起,讓問題能自根本被解決。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