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10794
夢幻湖「聲景」盡收耳際 《在湖畔傾聽》新作發表
本報2018年4月1日台北訊,郭叡報導
「在這裡,生命不一定是看見的,而是用聽見的。」自然作家暨野地錄音師,同時也是台灣聲景協會理事長范欽慧,以穩定的語調告訴在夢幻湖畔參與傾聽的人們。
31日下午2點,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與台灣聲景協會在陽明山遊客中心舉辦《在湖畔傾聽》有聲書作品發表會。陽管處長詹德樞表示,在環境教育中,實際體驗是一種認識環境保護與生物多樣性的方式,而聆聽自然的聲音,便是一種很棒的方式。
「生命不是用理解的,而是實踐的。」在作品發表會中,范欽慧分享著20年來至今的心路歷程,並告訴與會者,生命不單只在學識上的意識與理解,更該是一種行動與參與。透過整個2017年的行腳,在清晨、午夜,在不同的季節當中紀錄下陽明山夢幻湖當中的聲音,與在自然當中的觀察與洞見,完成了本次有聲書作品《在湖畔傾聽》。
傾聽是神秘、古老的邀請
處於視覺與聽覺爆炸世代的人們,不論在平日或假日,總是被各式各樣的畫面與聲音填滿,以致感官慢慢麻痺而最終無感。而當人們願意來到夢幻湖畔,無需盛裝、無需任何條件即可進入這美好的「音樂包廂」,當參與者準備好傾聽的心態,在此處成為一位傾聽者,便可以尋求轉化成更好的自己,在其中被療癒與修復。
「可能你看不見生命的樣子,但你可以聽見生命的聲音。」范欽慧分享著過去在夢幻湖畔錄音的見聞。他在湖畔邊聽見民眾說著「這邊怎麼沒有水,怎麼這麼醜,是誰說要來的?」,而當民眾發現有個人拿著錄音器材在此處進行著他們沒有頭緒的事情時,傾聽的邀請便如此自然的在對話中展開,「你在這裡做什麼?」、「我在錄音呀。」、「錄什麼聲音呢?」,在這樣的對話之後,人們便開始重新啟動自身的感官,真實聽見與感受在分散四處的生命。
聲景即為生命的聚合 是過去也是未來
在有聲書CD當中,一共有8個曲目,參與錄製的成員不乏台北長年公民台北樹蛙、陽明山暮蟬、鳴聲如狗的貢德式赤蛙,以及多種長駐於夢幻湖區域的生物們,而人類與飛機也參與在其中。聲景能明確顯示出一個區域複數生命體的存在,比起明確可見的地景,更能直接展現當中的生命力。范欽慧希望這樣的聲景記錄,不單只是對於濕地的保育,而更能作為一個邀請傳遞給更多的人,能在其中得到療癒也成為參與者、行動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