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11301?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63e4541e62-EMAIL_CAMPAIGN_2018_04_1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63e4541e62-84956681
塑膠污染入侵深海又一例 南澳洲原始海域 海床檢出塑膠微粒
本報2018年4月30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林大利審校
大澳洲灣(Great Australian Bight)是澳洲最珍貴、最遺世獨立的海域之一,科學家最近卻在這片海域海面下2公里的海底沉積物中,發現了塑膠微粒。
根據英國衛報報導,大澳洲灣是一片原始未開發的生物多樣性熱點跟海洋寶藏,但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CSIRO)科學家分析採集自此地離岸數百公里的海床樣本時,竟檢出塑膠微粒。
環保人士和科學家呼籲,政府和企業應視此發現為嚴重的警訊,戮力減少不必要的塑膠使用,並透過立法和激勵的方式來應對日益嚴重的海洋塑膠問題。
CSIRO首席研究科學家、沉積物分析團隊成員之一哈德斯蒂(Denise Hardesty)博士說,「這顯示塑膠在我們的環境中是多麼的普遍。連在澳洲這個已開發國家,從從海面到海底,都有這種人造廢棄物。」
「無論在哪裡,經過這些區域的生物都會接觸到它,無論是釣魚線還是塑膠袋,都被分解成數千個小碎片。離岸幾百公里、深度幾公里,這麼不可能有塑膠的地方都能找得到。塑膠真的無處不在。」
利用一種可以讓任何塑膠在特殊光線下發出螢光的紅色染劑,科學家得以分析出沉積物樣本中的塑膠成分。這次研究檢測到的塑膠碎片至少10微米寬,與非常細的羊毛寬度相同(10微米=0.001公分)。CSIRO科學家正在進一步分析和撰寫論文,準備發表至科學期刊上。
目前,在澳洲和世界其他幾個沒那麼偏遠的海底,已經發現微塑膠。
2017年,CSIRO研究人員在塔斯馬尼亞德文特河的沉積物中發現了塑膠。這個團隊也在同一條河流的貽貝消化道中發現了塑膠纖維。
由於現在塑膠微粒和微塑膠纖維在我們的空氣和水中無處不在,CSIRO的研究人員必須竭盡全力減少污染沉積物樣本的外來污染源。
研究設備必須用去離子水預先沖洗,實驗室溶液必須過濾,分析要在通風櫥中進行,人員必須穿著由天然纖維製成的衣服。還進行了空氣監測,以找出空氣中懸浮塑膠最少的實驗室區域。
2017年,一個耗資2000萬美元、由政府和石油業資助的四年期研究計劃結束,揭露深海海床上有個過去未知的豐富棲地。
協助主持此研究的副教授坦納(Jason Tanner)是南澳研發中心(South Australia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海洋生物學家及海床專家。他指出,「該處動物相的多樣性相當高,濾食動物、軟珊瑚、海綿和許多移動型生物,像是海星、海參、海膽,當然還有魚。我們從樣區中發現了近300種新物種。」
坦納說明,在深達3公里的海底採樣過程中,他們使用了4公尺長的拖網,幾乎每一次都會撈到一些人造廢棄物。海床上的濾食動物可能會吃到塑膠,但「不確定這會造成什麼影響」。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8年4月23日),microplastics found in Great Australian Bight sedime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