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7年12月31日 星期日

【歐洲生態影展巡禮】敬畏之心——義大利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中)


http://e-info.org.tw/node/209276?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d42a589a26-EPAPER2017121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d42a589a26-84956681

【歐洲生態影展巡禮】敬畏之心——義大利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中)


來!和誰一起保衛國家公園?

建立於 2017/12/29
作者:李若韻(Joyun LEE)​
(系列專欄,承接上篇

爬行在阿爾卑斯山的葡萄園梯田

松德里歐小鎮位在義大利最北部,和瑞士相鄰。拜阿爾卑斯山與阿達河之所賜,在面積僅20平方公里的小鎮裡,放眼望去盡是波動的地平線,處處皆有最萌高度差。
4000公尺,是位於小鎮最北端的伯連納高山(Bernina Peak),也是與瑞士的疆界,吸引各國登山者前來朝拜。
2336公尺,是位於小鎮東北端的滑雪場,顏色繽紛的滑雪者自山頂奔馳而下,25公里的雪道,潔淨無瑕,直下1000公尺。
2500公尺,是位於小鎮南端的歐若比國家公園(Park of Orobie Valtellinesi)的平均高度,寬度約50公里,有著自2000至3000公尺的高山群,近年被引進羚羊、獐鹿、山羊,此處適合健行與單車旅行。
307公尺,是位於小鎮中央的河谷低地,兩萬名住戶多居於此。阿達河起源自義瑞交界處,順著山勢向右轉,直直通過松德里歐小鎮。凡是阿達河流經的省份,通稱為瓦特霖納河谷區(Valtellina),是高消費的度假勝地。松德里歐小鎮位居中央樞紐地帶,商店街比比皆是,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已在此舉辦30年。
在高高低低的地平線中,有一條醒目的中間地帶,自700公尺以上,2000公尺以下的向陽坡面,以梯田種植的方式,爬滿著極度密集的葡萄園,它們是松德里歐小鎮最重要的經濟作物:紅酒!
這天中午我們在放映廳前集合,因為影展單位要開車載我們上山,拜訪紅酒莊園。

松德里歐小鎮的葡萄園梯田,爬滿向陽坡面。攝影者:李若韻
松德里歐小鎮的葡萄園梯田,爬滿向陽坡面。攝影者:李若韻

松德里歐的紅酒文化歷史悠久,攝於鎮上的牆面示意圖。攝影者:李若韻
松德里歐的紅酒文化歷史悠久,攝於鎮上的牆面示意圖。攝影者:李若韻

在1500公尺的山坡高處,俯瞰松德里歐小鎮,照片左下角即是葡萄園梯田。
在1500公尺的山坡高處,俯瞰松德里歐小鎮,照片左下角即是葡萄園梯田。攝影者:李若韻

葡萄酒莊的天台在秋冬雖被落葉或積雪覆滿,但在春夏時,這裡將會擠滿人潮,居高臨下的賞景品酒。攝影者:李若韻
葡萄酒莊的天台在秋冬雖被落葉或積雪覆滿,但在春夏時,這裡將會擠滿人潮,居高臨下的賞景品酒。攝影者:李若韻
松德里歐是義大利北部著名的紅酒區,紅酒文化自西元前便開始,歷史悠久,拜山勢與土壤之所賜,由於太陽直照阿達河右岸山區,帶來難得的溫暖,即使緯度較高、地勢較高,砂質土礫中的葡萄在極大的日夜溫差之中,孕育出精甜的果實。
滿山遍野的梯田式葡萄園,從橫向與縱向,精密使用每一寸的陡坡。當我在松德里歐散步時,曾循著一些小徑向上爬,希望能將它們看得更仔細,不過,當我氣喘吁吁的爬到近1000公尺的高度,卻不得其門而入,葡萄藤的種植管理攸關紅酒品質,栽培期間往往門禁森嚴;到了採收期間,大型酒莊會出動直升機,戴著一大簍的葡萄,直飛工廠製作紅酒!
寸土寸金的梯田葡萄園、長程滑雪道、溫泉飯店,是瓦特霖納河谷區的重要經濟來源。
瓦特霖納河谷區的葡萄園梯田由於過於陡峭,機器難以介入,過往均使用人工採收,但由於成簍的葡萄重量過重,穿梭於險峻地勢的農夫們,往往在生命的危險,近年開始使用直升機,將竹樓垂直載離,直飛工廠製作紅酒(影片為網路資源)
第30屆松德里歐生態影展的訪問來賓共有六位,恰巧是三組夫妻檔。兩對為影展入圍者,是來自德國與奧地利的生態影像前輩,他們在歐洲生態電影圈非常有名,是各大生態影展的常勝軍,作品走經典磅礴路線。這次德國組拍加拿大國家公園裡,北極熊特殊的春天生活;奧地利組拍阿爾卑斯山最險峻的國家公園裡,消失的林曳重返自然。兩大生態電影龍頭一同出席,不知最後獎落誰家?
另一對的氣氛就顯得輕鬆愉快,是來自美國大提頓公園(Grand Teton)的巡山員。松德里歐影展年年與美國國家公園合作,邀請專業人員前來分享經驗。
那天中午我們被邀請到山上酒莊,和影展工作人員與科學顧問們共進午餐,居高臨下的欣賞滿山爬籐的葡萄園、平坦的小鎮河谷,與品嚐手工義大利麵與在地紅酒,非常享受,不難想見這裡一年四季都充滿觀光客。

葡萄酒莊內所典藏的木製酒桶,年份久遠。攝影者:李若韻
葡萄酒莊內所典藏的木製酒桶,年份久遠。攝影者:李若韻

被處理榨汁後的葡萄碎渣。攝影者:李若韻

瓦特霖納河谷區所出產的紅酒風味特別,許多台灣酒商與紅酒愛好者,多拜訪於此與做進口生意。攝影者:李若韻
瓦特霖納河谷區所出產的紅酒風味特別,許多台灣酒商與紅酒愛好者,多拜訪於此與做進口生意。攝影者:李若韻

山在那裡,山真的一直在那裡嗎?

巨大的阿爾卑斯山脈群以「ㄇ」字型畫過摩納哥、法國、義大利、瑞士、德國、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到斯洛維尼亞,我難以想像。
官方資料說它東西長1200公里,寬250公里,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22座4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最高峰為4810公尺的白朗峰,位於法國;對比台灣本島,南北長394公里,寬144公里,面積3萬5千平方公里,275座3000公尺以上的山峰,最高峰為3952公尺的玉山,位於南投、高雄、嘉義交界處。
若直接用數據換算,一整條橫跨中歐的阿爾卑斯山,大概是由快6個台灣拼起來的吧!松德里歐小鎮位居中央,往我左邊看的山峰,將連綿至少三個台灣那麼長;從右邊看,也是三個台灣。
被阿爾卑斯山包圍的松德里歐小鎮,阿達河緩緩流經,好靜好慢,好像永遠都不會變,如果在30年前沒有那場山崩,也許就不會有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了。

在松德里歐小鎮散步時,感受被山包圍的山居生活。攝影者:李若韻
在松德里歐小鎮散步時,感受被山包圍的山居生活。攝影者:李若韻

阿爾卑斯山中的市集,賣著小鎮居民的日常用品。攝影者:李若韻
阿爾卑斯山中的市集,賣著小鎮居民的日常用品。攝影者:李若韻
瓦特霖納河谷曾在1987年發生一起巨大的山崩事件,掩蓋兩個小村莊,稱為「1987瓦特霖納事件(Valtellina 1987)」。
山崩的起因於1987年七月的那場暴雨,當時的地質學家認為,是來自西部的大西洋冰冷水氣,與突如其來的非洲熱浪,在瓦特霖納河谷的上游相遇,造成冰雪融解與瞬時大雨,排水不及,使得山體開始鬆動而發生近20秒的崩塌,3.5公里寬的山體夾帶著土石流與成千上萬噸的垃圾,從2300公尺滑至1200公尺,掩蓋了聖安東尼摩里諾(Sant’Antonio Morignone)的兩個村莊,癱瘓了阿達河上游河床,成為封閉的堰塞湖,像顆越來越大的水球炸彈。
位於阿達河下游的松德里歐小鎮,在當時嚴陣以待,害怕堰塞湖如果崩塌,突如其來的巨大水體,將會吞沒河谷低地;聖安東尼摩里諾的周邊村莊更加害怕,因為無路可去的水量將慢慢蔓延而侵蝕周邊山區,若不趕緊疏散,將會造成新一波的山崩效應。
當時的義大利政府先採用水管抽水的方式,將洪水帶離堰塞湖,排進較下游的阿達河道;再將因山崩而增高的河床處挖道引流,滾滾土石流順勢而下,來到松德里歐小鎮,造成當時河道洶湧的景況。
三十年前的天災或是人禍,引發當地人對於生態與經濟的反思,老一輩的山中子民們說,從來沒有看過這種事,因為現代人都不照顧山了。瓦特霖納河谷自1965年起,開始大量改建山中房舍成為度假旅館,在1987年洪水事件發生時,紐約時報統計在當地已有3萬棟新建築,為了容納8萬名旅客。
休閒事業所帶來的豐厚利潤,使得義大利原始森林相迅速改變。
1987洪水事件促使松德里歐小鎮的當地教師集結,創辦了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時至今日,影展也已邁入第30年。只可惜這麼重大的事件,似乎受到政治力的控制,當我在影展期間時,我幾乎沒有看到相關的討論,所有的影像與活動都是純真美好的國家公園風光,除了狼回來的主題之外,沒有其他的議題探討;在訪問影展人員時,似乎也不願提起這個敏感話題。由於語言的限制,我並不能斷言當前松德里歐的生態政治態度,只期待當他們用義大利語在台上滔滔不絕的言談中,我錯失知道一些我希望了解的真實。

2016年流經松德里歐小鎮的阿達河。攝影者:李若韻

1987年流經松德里歐小鎮的阿達河,疏散著從上游沖下來的土石流。
1987年流經松德里歐小鎮的阿達河,疏散著從上游沖下來的土石流(圖片摘自義大利媒體

1987瓦特霖納事件的山崩現場,圖片右上方是崩落的山體
1987瓦特霖納事件的山崩現場,圖片右上方是崩落的山體(圖片摘自義大利媒體

來!和我一起保衛國家公園!

「我,身為一個年輕的森林巡護員,我發誓我將珍惜、保護、和尊重美國大提頓國家公園,與任何野生之地」
美國大堤頓國家公園的巡護員麥可(Mike Nicklas),正帶領著教室裡的學生一同宣示,如何成為「國家公園巡護員(Junior Park Ranger)」,很簡單,請舉起右手,誠心的與我複誦誓詞,就可以了!

森林巡護員宣示現場。攝影者:李若韻
森林巡護員宣示現場。攝影者:李若韻

森林巡護員宣示現場。攝影者:李若韻
松德里歐影展長年與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合作,今年請到位於美國西岸懷俄明洲的大堤頓國家公園,鄰近黃石公園,於1929年首次成立,當時園區面積近400平方公里,以大堤頓山為最高峰,群山之中擁有近6座湖泊;在鄰近的傑克森霍紀念碑成立後,1950年後的大堤頓國家公園擴大至1254平方公里,是馴鹿與美洲野牛的重要棲息地。
在不到一小時的課程裡,導覽員出身的麥可,深入淺出的介紹大堤頓公園的生態相,甚至學習了許多動物的叫聲,令學生們印象深刻,此外,麥可要學生記住「五感」的應用:觀察、聆聽、聞、觸摸與品嚐,若有機會時,感官全開。
令我較印象深刻的是,在美國超過400個國家公園裡,分作自然、文化、歷史三大類型,這其中包含非洲公墓國家紀念館(African Burial Ground National Monument),成立於紐約曼哈頓市裡,葬著17世紀末至18世紀的非洲奴役遺體;和911事件不幸墜毀的聯航93國家紀念館(Flight 93 National Memorial),皆屬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
 《美國國家公園系列—黃石公園》,55分鐘,導演Oliver Goetzl,2015年,德國製作。本片入圍第30屆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拍攝位於美國西岸懷俄明洲的黃石公園(Yellow Stone Park)與大堤頓公園(Grand Teton Park),本片共拍攝三年,導演視角窮追不捨,讓觀眾得以觀看許多完整的動物行為,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一開場,在白雪皚皚的山林間,一場狼與馴鹿的追逐戰!(本片延伸資料參考
  《美國國家公園系列—仙人掌公園》,48分鐘,導演Yann Sochaczewski,2015年,德國製作。本片入圍第30屆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拍攝位於美國西南岸亞利桑那州的仙人掌國家公園(Saguaro Park),全片節奏明快,在沙漠生態系中介紹許多難得一見的動植物,最有趣的是導演在烈陽下大玩仙人掌的影子遊戲,說明乾旱極地中。(本片延伸資料參考
陪伴麥可出席的太太蘿絲,雖然本身職業並不是森林巡護員,但同樣熱愛自然,在課堂空檔期間,蘿絲給我看許多她手機裡的照片,是她與麥可在工作之餘,遊覽住家附近的國家公園的風景照,春夏秋冬,截然不同的風貌。「你說是不是很美呢?」開朗的蘿絲即使在跟我說話的同時,仍然不自覺的神遊到美景裡。
「我還記得我小時候第一次看到藍龍膽(Gentians),它真的好美!但老師說我不能採它,因為它已是義大利的瀕危植物了!」瑪茜拉是松德里歐小鎮的中學英文老師,也是從小在松德里歐出生的當地人,她已與松德里歐影展合作近20年,每年都帶著學生前來參加工作坊,了解各個國家的生態知識,和順便練習英文聽力(麥可全程使用簡易英文與當地學生授課與溝通,氣氛融洽)。
對松德里歐小鎮的年輕世代,國家公園是個保護與尊重大自然的地方,在地的學生每年都會前往小鎮南端的歐若比國家公園,進行校外教學,並被鼓勵寫出英文、法文、德文的文字導覽,提供來自各國的旅客參考。
政治正確的教育容易推行,政治正確的語言也容易被傳遞,但國家公園隸屬於國家政府,如果政府想要重整範圍或是改變用途,或是政府與巨大財團合作,從人類利益為前提作出改變時,將會犧牲到國家公園裡最美麗的蟲魚鳥獸,但卻能讓人類看見更美麗的風景(即便美景內的生物相變得乏善可陳,雖然人眼不一定有能力察覺)。
學校老師能教育這些嗎?或是生態影展能提醒這些嗎?關於人性?關於人與森林之間長久以來的競爭關係?為何我們不敢正眼看待「好美」背後的「好殘酷」?待在松德里歐影展三天後,我的心中漸漸有了這個疑問。

美麗的藍龍膽,是松德里歐中學教師瑪茜拉對於國家公園的第一個印象。 攝影:Marcella Fratta
美麗的藍龍膽,是松德里歐中學教師瑪茜拉對於國家公園的第一個印象。攝影:Marcella Fratta

第30屆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所舉辦的校園巡迴講座,至少有六千名學生參與,此照片翻攝於松德里歐地方報紙。
第30屆松德里歐國家公園影展所舉辦的校園巡迴講座,至少有六千名學生參與,此照片翻攝於松德里歐地方報紙。攝影者:李若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 本專欄與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林務局   合作刊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