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8762?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f9f6a831a6-EPAPER2017121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f9f6a831a6-84956681
【2017回顧】農地工廠關鍵年 政院邁出第一步
整理:陳文姿
回顧台灣四、五十年農地違章工廠亂象,今年可說是個關鍵年。行政院終於面對現實,10月核定通過「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專案。雖然首波對象只有17家,但12月高雄、台南均開始執行拆除,可說是關鍵第一步。
中央首波跨部會 農地工廠拆除專案成形
農地工廠問題由來已久、中央與地方始終不願面對。中央直指拆除權責在地方,地方則受制於地方民意,以拆除預算被刪除等為由,長期放任不管。少數縣市長,如桃園市長鄭文燦、台中市長林佳龍都曾祭出拆除動作,但多數縣市仍無作為。中央更是兩手一攤,拿出來「未登記工廠補辦臨時工廠登記辦法」來「輔導」違章工廠取得臨時登記,美其名「輔導」,工廠仍是留在農地上。
回顧這一年,1月開始,經濟部工業局為處理農地工廠,推出「串珍珠」計畫,引發民間大反彈。不顧工廠違法使用農地的事實,放任工廠留在原地,僅將污染以管線傳送到污染處理設施。
3月行政院政委張景森找民間團體討論農地工廠,表示願意先處理蔡政府時期(2016年5月20日以後)新增的農地工廠,並提出「田園化生產聚落─違章農地工廠」處理方案。當場民間立即舉發三家正在搶建的農地工廠,指出農地首要工作是即報即拆,否則再多輔導政策都無濟於事。
6月,三個月過去,這三家違章工廠依舊屹立。但中央跨部會合作也逐漸成形。去年520後新增的農地違章工廠多少家?經濟部曾盤點出623家,但農委會依據內政部衛星航照圖比對變異點後,僅找到疑似新增建物286處。經現地調查後,首波定調34家。最終,調查農用建築建照後,9月鎖定17家。這與民間團體預估農地工廠年增5500家的數據相距甚遠,但為了見證中央與地方首度合作的違章工廠拆除作為,民間團體在這波行動中以支持代替批評。
農地工廠根深蒂固 中央與縣市角力戰年底見真章
農地工廠根深蒂固,中央跨部會下出指導棋並不容易。9月12日彰化縣長魏明谷逕行提出「五不一絕對」,被視為是挑戰中央政策。「五不」指的是不污染農地、不污染河川、不污染空氣、不影響公安、不逃漏稅,且工廠在2017年9月12日前已經存在,縣府將給予業者「就地輔導」;「一絕對」指當日起絕對不能在農地上蓋工廠。
9月初閣揆換人,一度讓農地工廠政策陷入未明的狀態。10月中,「保護農地─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行動方案」終於核定。
11月,農委會在官網上開設專區,列出17家首波拆除的工廠清單,及處理進度,供外界檢視。
「拆除農地上新增違規工廠」三步驟,首先是對違規工廠裁罰6至30萬,並限一個月自行拆除;一個月後未拆者再次開罰並斷水斷電;再一個月沒拆則由政府強制拆除,預計三個月可以看到結果。12月4日,高雄、台南開始執行強拆,中央與地方終於聯合跨步向前。
長期縱容的農地工廠問題無法一夕根治,但增長趨勢能否就此劃下休止符,行動與時間將是最好的證明。
【相關文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