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2064?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5676fc5f54-EMAIL_CAMPAIGN_2016_12_26&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5676fc5f54-84956681
空氣戰爭
採訪、撰稿:張岱屏;攝影、剪輯:陳忠峰
十月開始,東北季風吹起,塵霾季節報到。望著灰色的天空,年幼的孩子每一口呼吸,都讓父母擔憂。為了掌握空污資訊,民眾自發地認養簡易測站,除了監測,更要積極尋找解方...
有人開玩笑說,到了秋冬季節,藍天白雲幾乎成了「台北限定」,當台北天空一片清朗,中南部卻籠罩在灰濛濛的塵霾之中。好不容易等到藍天,媽媽們立刻帶著孩童出門,呼吸難得的好空氣。
謝小姐六年前從新竹搬來台中,當初以為台中天氣好、空地多,沒想到孩子的健康頻頻出狀況。後來謝小姐與小孩加入親子共學團,一問起來發現幾乎每個孩子都有過敏或呼吸道的問題,有的孩子甚至每逢紫爆,就開始流鼻血。
2011年台大公衛學院的流行病學研究發現,PM2.5只要超過17μg/m3以上,孩童氣喘就診機率就會明顯增加,超過28μg/m3,則會引起孩童較高的呼吸道發炎反應,並造成肺功能下降。而國際癌症研究總署也認定,PM 2.5是一級致癌物質,與肺癌有直接關係。
PM2.5不僅影響呼吸道,還會經由血液擴散全身,台大教授鄭尊仁做動物實驗就發現,老鼠暴露在戶外空氣下三個月,跟沒有暴露的相比,會出現心血管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腎臟方面的問題,跟人類的流行病學研究結果類似。
今天出門到底該不該大口呼吸,是許多人心中的疑問。官方空氣品質測站已經不能滿足許多人知的需求。2015年底,一群創客(Maker)決定自己動手,以光學原理做出簡易的PM2.5監測器,起初只是想知道住家附近的空氣品質究竟如何。中研院資訊所副研究員陳伶志,是這個計畫的發起人之一。
到目前為止,全台灣已經有1500多個「空氣盒子」測站,成為最即時、最密集的PM2.5監測網,其中一千多台是由廠商捐贈給地方政府,另外三四百台,則是由民間發起認養。在江慶洲號召下,台中市民踴躍認養,目前台中市有超過300個PM2.5簡易測站,是全台灣測站最密集的地方。
空氣盒子的數據,雖然不如官方測站精確,但是布點密集、反映即時,可以作為環保單位稽查污染源的線索,累積資訊由中研院匯整做分析研究。目前大部分的空氣盒子都裝設在小學。中部縣市的學校師生也養成習慣,依照環保署空氣品質指標懸掛空品旗,決定今天的活動。
究竟霾害源頭是來自哪?根據環保署委託成大做的研究,PM2.5有四成來自境外、六成來自境內。而境內污染中37%來自交通、31%來自工廠、32%是餐飲等其他污染源。但中興大學環工系教授莊秉潔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環保署委託成大研究的結果,所引用的氣象模式跟台灣實際氣象資料有落差,導致沿海工業區中大工廠及火力電廠的污染排放被低估。
莊秉潔分析近年的空污情況,認為台中火力電廠與中龍鋼鐵,是造成中部地區紫爆的關鍵。他也發現,1980年代火力電廠在各地設廠後,周遭男性呼吸道癌症的死亡率,比設廠之前明顯增加。
台中火力電廠是全世界最大的燃煤電廠,每年排放約14000公噸硫氧化物,23000公噸氮氧化物,及1000公噸的PM2.5。莊秉潔分析中火排放到空氣中的重金屬物質,發現鉛、鎘、砷、汞等含量都超過美國的標準。
台電表示,十多年來致力於改善空污,硫氧化物已經降低八成,氮氧化物也降低五成,目前正利用大修時期,加緊改裝老舊機組的污染防治設備。中火一到四號機空污防治設備完成後,預估PM2.5的排放濃度,可以從27μg/m3,下降到15μg/m3,預計2020年完工,同時台中電廠也正規劃新建兩座天然氣機組,未來可以取代除役的燃煤機組。但是對於民眾而言,迫切需要的是解決當下的污染。
今年初,台中市府和台電達成協議,官方測站如果有六個PM2.5達到71以上,就配合降載,但實際上能不能降載,還是得看供電狀況。學者呼籲,以比較乾淨的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但天然氣機組因為運轉限制與環評承諾,冬季發電量往往只有50%到70%。另外天然氣除了運轉限制外,發電成本比燃煤電廠高,基於成本考量,台電往往優先調度燃煤發電。
如果把空污的健康代價計算進去,燃煤成本還會這麼便宜嗎?許多媽媽們說,為了抵禦空污,每個月開空氣清靜機、買濾網、口罩的錢,就已經好幾百塊。
今年12月,環保署新的空氣品質指標AQI上路,比過去進步的是,這項指標涵蓋了PM2.5、臭氧等污染物。PM2.5良好等級,也從35μg/m3,下修到15.4μg/m3,從黃色、橘色到紅色分別對極敏感、敏感與一般族群提出警告。比較引起爭議的是,過去PM2.5超過71就算紫爆,現在從51-150都屬紅色警戒範圍,環保團體認為指標匆促上路,缺乏社會溝通。
環保署則表示,AQI只要達到100以上橘色等級,就會開始啟動應變機制,環保署也推出秋冬季節空污管制措施,包括加強管制老舊柴油車、提高柴油車牌照稅,並在秋冬季節提高污染產業的空污費,希望廠商在空污嚴重期減量生產,配合降載。目前環保署的管制策略大都以協調、獎勵為主,莊秉潔建議可以強制減量的方式,要求產業逐步改善。
環保署訂出目標,兩年內空氣品質達紅色警戒的天數,要減少20%、四年內要減少50%,但是政府採取的策略,能否正中污染要害?優先順序要如何釐清?望著被塵霾占領的天空,這場空氣戰爭正要開始...
※ 本文轉載自 公視 我們的島【空氣戰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