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環署擬調漲空污費救秋冬空品 業者反問夏季缺電怎解


http://e-info.org.tw/node/202103?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7ee030b865-EMAIL_CAMPAIGN_2016_12_28&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7ee030b865-84956681

環署擬調漲空污費救秋冬空品 業者反問夏季缺電怎解


建立於 2016/12/27
本報2016年12月27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為了解決秋冬空污問題,環署要祭出固定污染源的空污費費率調整,希望以經濟誘因讓業者在秋冬降載減產,改到春夏時段增產。此草案已報院,原本更打算最快明年一月就要實施。但27日下午的公聽會中,「第四季才是電子業的大季」、「夏天才是缺電的時候」製造業者也從國家能源、市場需求的角度,提出要落實的困難之處。

2016-12-27_05-06-45
環署擬調漲空污費救秋冬空品,空保處為此召開公聽會。賴品瑀攝影。
相同排放量的空污物,因為季別不同,對環境的影響也有差別,因此環署將提高秋冬季節費率,在秋冬(第一季、第四季)時,SOx、NOx的費率平均每公斤提高2元、VOCs提高每公斤5元,但若業者從產能減產、提高防治設備處理效率,將有適用費率與優惠係數的減免優惠。
受衝擊的業者,多為電力及燃氣供應與基本金屬、化學原材料、非金屬礦品、塑膠製品、電子零組件等製造業,合計約有3565家業者。環署空保處評估,會有30%的業者在費率調整後,進行10%的降載,因此每季可以減少2,136公噸的排放量,等同台中火力電廠停轉21天。

2016-12-27_05-13-07
空保處評估,會有30%的業者在費率調整後,進行10%的降載,因此每季可以減少2,136公噸的排放量,等同台中火力電廠停轉21天。翻拍自簡報資料。
不過,業者們除了不滿每次環署都想找製造業開刀並不公平外,更提出全球市場需求變化快速,不可能受季節限制、台灣的供電狀況是夏季吃緊等問題。更提出應該有「好學生條款」,對於已經採取最佳可行性技術,目前已無法再提升的業者,也應該拉大優惠係數等來鼓勵他們,更應該檢討目前依照產能來算空污費的計算方法,因為他們在改善技術後,並沒有隨著產能變大而增加排放。
經濟部工業局表示,會持續協助業者改良設備,「贏回空污費」,但也提醒,應該給予已經改採天然氣等清潔燃料的業者、或是已經採用最佳可行性技術者一些獎勵,不要再提高他們的空污費,才是給「更大的蘿蔔」。台電代表也表示,目前已經有電廠開始配合政府秋冬降載,但卻沒有獎勵,若是也能納入,將是鼓勵更多電廠願意配合降載。

幾千億的訂單  幾千萬空污費不成誘因

在降低產能一途上,多位業者代表提到,國際市場需求變動快速,他們並無法夏季生產囤到秋冬才賣。電子業者更指出,他們一季的訂單是幾千億,幾千萬的空污費對他們而言誘因不大,而質疑這個政策的效果。面板公會更直指,對於歐美市場來說,因為聖誕節的消費潮,第四季才正是產能最大的時段。
鋼鐵公會更指出,環署要提出這個政策也該顧及台灣的能源政策,夏季一向是國內用電高峰期,台電鼓勵業者在冬季用電,如今環署卻要提高秋冬的空污費率,兩者有矛盾。而國內的勞動力也需要考量,以電弧廠有22家為例,業者要怎麼怎麼臨時增加人手,都是落實這個政策的問題。
對於工業的排放佔全台空污3成,卻總是成為眾矢之的,業者有滿腹苦水,直問為何其他排放來源就是享有獎勵與誘導,製造業卻是面臨處罰,工業局甚至強調,工業佔了全台GDP的三成,很多人都仰賴工業生存。
也有業者反問空保處這些增加的空污費,環署收了之後又打算用在哪裡?玻璃公會更直指,目前的空污境外污染是主因,政府應該與周邊國家進行協商,而非一直對工業。
空保處副處長謝炳輝表示,會再考量這些業者的意見,不過這個既定的政策,雖然原本預定明年一月完成修正恐怕來不及,但仍爭取年後儘早上路。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