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夥伴
農曆新年要到了,在這個喜氣洋洋的時節,寫這封信給你, 想邀請你一起為海洋行動,支持我們推廣海洋環境教育, 讓海年年有魚!
除夕圍爐的餐桌上,歡騰氣氛中登場的是阿嬤的拿手菜─紅燒魚, 伴隨著手起筷落的節奏,耳畔響起的是帶著笑意的提醒:「 記得不要全部吃光啊!要留一點魚,這樣才是年年有餘喔!」 辛苦了一年,我們都盼著能迎來一個更加豐饒富庶的年。
食的文化淵遠流長,象徵「昌隆」的白鯧是辦年貨的首選, 但是或許你也發現到餐桌上的魚似乎變小了, 或是不經意聽到媽媽喃喃的說,白鯧的價格一年比一年還要貴, 一公斤竟要兩千多元,甚至已將白鯧悄悄換成了較為便宜的金鯧。 理當是更加豐饒富庶的一年,似乎感覺有些黯淡?
大家都說,海裡的魚越來越少了,這是真的嗎?數據會說話, 最近中研院研究團隊分析過去30年來北海岸的魚類監測資料, 發現:
北海岸魚種從30年前的120種,銳減至今約20~30種, 平均每隔10~15年即減少一半。魚種組成方面也有改變, 過去具經濟價值的烏魚、白帶魚居多, 逐漸為刺河豚和臭肚魚所取代。研究團隊推估,依此趨勢, 加上未有相關海洋保育對策, 台灣可能會比聯合國預估的2048年更早面臨海中無野生魚的處境 。
什麼原因讓魚不見了?事情的真相你知、我知、大家知, 連一些漁民都說:「抓過頭了!」
台灣雖然是海島,但是海洋文化對許多人來說, 或許僅止於海鮮文化,觸及的只有端上桌的那尾清蒸石斑。 東港的黑鮪魚、花蓮的曼波魚, 經過政府大力推廣後似乎是旅行當地不能不吃的名產, 但是這些魚種都已面臨滅絕的危機,對當地來說, 雖能帶來短期榮景,但如果未來無魚可捕,又怎麼能有「餘」呢?
雖然我們都是海島的子民,對海洋卻越來越陌生, 我們的講師在推廣時, 就曾遇過幼兒園老師不知道原來台灣就有綠蠵龜! 我們的國民教育是否有完整的海洋教育?如果不瞭解海洋, 甚至是桌上的海鮮,要怎麼知道如何選擇、 如何改變我們的行為去保護她呢?而失去海中女神庇蔭的我們, 不論金鯧、銀鯧,或許再也不復得。
為此我們開啓一個海洋環境教育推廣計劃, 一方面先瞭解國中小學校海洋課程現況,規劃講座推廣的教案, 另一方面培訓海洋種子講師,讓更多愛海洋、有理想的人, 成為有能力推動改變的行動者,並到國中小學校進行講座推廣, 首要關注位於海岸區域的學校,內容包含認識台灣海岸線、 認識漁法與過度捕魚對棲地的影響、以及如何吃對海鮮等。
這些種子,將會在孩子心中發芽,並成為更堅定的行動力! 美麗海洋已岌岌可危,邀請你今天就加入小額定期捐款, 幫助我們長期投入守護棲地的工作, 或單筆捐款支持海洋環境教育推廣計畫,讓我們一起推動改變, 復興台灣的海洋文化!
捐款支持
→現在就加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小額定期捐款
→單筆捐款支持【海洋環境教育推廣計畫】專案
→單筆捐款支持【海洋環境教育推廣計畫】專案
環境信託中心 專案經理
林育朱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