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6年2月8日 星期一

丟掉不必要的東西,人生更快樂!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物品不是我們的主人」


http://buzzorange.com/2016/01/26/the-theory-of-throwing-out-things/

丟掉不必要的東西,人生更快樂!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物品不是我們的主人」

文/佐佐木典士;編/
相信大家一定都聽過「斷捨離」這個詞吧?
物欲是人們的天性,但同時,「追求幸福」也是,
在日本三一一大地震、較差的景氣、失業潮等社會背景推波助瀾之下,
01
現在不少人開始理解到,幸福,跟擁有的東西數量多寡一點關係都沒有;
換句話說,當擁有的東西變少了,人反而較容易珍惜現有之物、反而更容易感到幸福。
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想讓自己變得更幸福,
與其出門「掃年貨」,不如開始「丟東西」吧!
在丟東西之前,先好好想想:
我們為什麼擁有那麼多非必需品?
擁有那麼多物品的目的是什麼?
因為我們想要「展現自我價值」。
我們每個人亟欲透過物品,向全世界展現自己的價值。
02
"人們希望看起來幸福,
遠勝於擁有幸福,
這就是人們感到痛苦的原因。"
——拉羅什富科
過去的我早已擁有所有的生活必需品,但還是覺得離自己的理想生活很遙遠。
人類很容易認為自己的現實與理想間「相距甚遠」,面對不如己意的生活,便開始覺得自己不幸。
我就是因為一直覺得「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才會認為自己悲慘。
我家不夠寬敞,放不下皮沙發,也沒有可以舉辦烤肉派對的屋頂露臺,
更沒有可以欣賞夜景的高樓層公寓。我「想要」的願望一個都沒實現。
事實上,現實與我想像的正好相反。我許下的願望都實現了,想要的東西也全都擁有了。
為什麼會這樣?且聽我娓娓道來。
03
"工作不能代表你,
銀行存款不能代表你,
你開的車不能代表你,
你皮夾裡的東西也不能代表你。
就連你身上穿的衣服品牌,
也跟你毫無關係。"
——泰勒.德頓《鬥陣俱樂部》

先從工作說起。
我們每個人心目中都有屬意的公司,希望有一天能貢獻所長,於是到該公司面試、在該公司工作。
或許我們服務的公司並非第一志願,甚至不是第二、第三志願,也不是自己感興趣的業界,純粹是為了餬口飯吃才勉強妥協。
正因如此,我們每天數落公司、說主管壞話,一心只想跳槽,另謀他就。
話說回來,若我們自己沒有寄履歷表過去,沒有接受面試,根本不可能在該公司工作。
或許該公司的職場文化與我們想像的差異甚大,或許主管真的很惡劣,公司也可能是黑心企業。
但我們都是基於「想進入那家公司工作」的心願寄送履歷表、完成面試過程。
若一開始你根本不想在那家公司工作,就絕對不可能前往面試。
換句話說,你早就實現了「想進入那家公司工作」的心願。
我相信當你收到錄取通知的那一刻,一定是欣喜若狂。
住的地方也是如此。過去十年我一直住在同一個租屋處,十年前的我真的很想搬家,所以花了很大的心力才找到那間房子。
我還記得剛住進去時的喜悅。以我支付的租金而言,那間房子的格局可說是相當划算,
正因如此,我才會那麼開心。
我在夢寐以求的地區租到理想房子,展開新生活,當時的興奮感如今還歷歷在目。
無奈長期居住下來,我卻只看到房子有多小、有多舊這些缺點,愈來愈不滿。
十年前我明明實現了想搬進這裡的願望,為什麼現在卻覺得自己不幸呢?
同樣的道理也能套用在擁有的物品上。我以衣服為例。
以前的我經常覺得衣櫥裡少一件,每到假日就花一整天逛街買衣服,逛到腿都痠了也要買到自己喜歡的款式。
買完衣服回家,開始在鏡子前上演個人服裝秀。
第二天穿上新衣服出門時,不禁感到十分風光,覺得自己好像明星一樣。
為了買到自己想要的衣服,就算將卡刷爆也不足惜。
我明明擁有一堆自己想要的衣服,卻還是視而不見,每年嚷嚷著「沒有衣服穿」。
其實,你的願望早已實現。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是感到不滿足,覺得自己不幸?
人之所以感到不滿足是因為當我們實現願望之後,就會慢慢「習慣」。
久而久之,「習慣」就變成「理所當然」。
人類對於「理所當然」的事物與狀態,最後容易感到「厭倦」。
穿上剛買的連身裙,相信每位女性都會感到高興。
但穿過五次之後開始「習慣」,喜悅的情緒逐漸遞減。穿了十次之後,連身裙變成舊衣服,
「理所當然」地成為衣櫥裡的一分子。
穿了五十次之後,就都會感到「厭倦」。
願望實現後必然會經歷「習慣」,建立「理所當然」的前提下,朝「厭倦」的負面想法前進。
最後黯然失色,變成可有可無的無聊物品。這就是從「習慣」邁向「厭倦」的過程。
正因為人存在著從「習慣」邁向「厭倦」的習性,
才會讓我們在實現夢想之後,開始對已實現的夢想發牢騷,深信自己不幸。
反之,只要不「習慣」,我們就能繼續享受願望實現的喜悅,永遠感到幸福。

要我們永不厭倦自己擁有的舊物,持續感到滿足,就不會增加新東西。

04
"幸福並不是擁有
你真正想要的。
而是珍惜你所有的。"
——史查鐵爾
物品本身沒有好壞,而是當數量過於龐大時,它們將控制你的生活。
我們一定要重新省思這樣的價值觀。物品不能代表我們,當然也不是我們的主人。
它們原本只是工具而已,不是為了顧及他人眼光而存在。
人類擁有物品,只是因為自己需要。
05






(本文為合作媒體 FLiPER MAG 授權刊載,原文刊載:丟掉不必要的東西,人生更快樂!極簡主義者佐佐木典士:「物品不是我們的主人」,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