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以降的臺灣,出現了許多重大史事與轉折,而這些重大事件又與國際情勢緊密關聯。透過多元的觀察與記錄,不但可以補充既有觀點,也能讓我們掌握世界各國看待臺灣的角度。有鑑於此,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特地選在二二八事件70週年,舉辦「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展覽,展出來自美國、澳洲、聯合國以及國際特赦組織的珍貴檔案,並由此進行史料選譯和出版的工作。
【書摘】《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杜正宇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797
【書摘】《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
發佈於 2 月 27, 2018
選譯檔案說明(摘錄)
二十世紀以降的臺灣,出現了許多重大史事與轉折,而這些重大事件又與國際情勢緊密關聯。透過多元的觀察與記錄,不但可以補充既有觀點,也能讓我們掌握世界各國看待臺灣的角度。有鑑於此,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特地選在二二八事件70週年,舉辦「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展覽,展出來自美國、澳洲、聯合國以及國際特赦組織的珍貴檔案,並由此進行史料選譯和出版的工作。
美國外交文件(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US)是過往研究、翻譯二二八事件較為重要的美國資料,而美國駐臺領事館檔案(American Consuiate, Taipei(Taihoku))則有部份文件為FRUS的底稿。為了呈現駐臺領事館人員見證之全貌,美國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 NARA)典藏之美國駐臺領事館檔案,就成為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徵集二二八海外檔案的主要對象之一。
終戰之初,1945年9月8日美國戰略情報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 OSS,中情局(CIA)前身)派遣金絲雀(Canary)小組由淡水上岸,取得日本官方移交之文件、指揮日軍空照臺灣、調查盟軍戰俘營、逮捕日軍戰犯、聯絡規劃日軍遣返事宜等任務。這期間亦不斷拍發電報,向美國報告臺灣戰後初期的政治、軍事、社會、產業、人物等情報。這些記載正是戰後初期外國人對臺灣的重要調查。
二二八前後,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 UNRRA)與澳洲駐華使館,亦有相關檔案留存,也可以為二二八事件提供更多的觀點。於是筆者與師友們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的史料徵集計畫下,赴美國國家檔案館、聯合國檔案館(United Nations Archives and Records Management, the United Nations, UNARM)及澳洲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NAA)等地蒐集檔案,另委請美籍友人Christina協助於美國紐約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複製國際特赦組織美國分會的解密文件(Amnesty International USA Archives)。
海外檔案所勾勒之戰後情勢與二二八事件
♦ 戰後的臺灣
1 陳儀與行政長官公署
二戰結束後,蔣介石委派陳儀為臺灣省行政長官,於10月24日在中國戰區臺灣美軍聯絡組之顧德里陸軍上校(Cecil J. Gridley)與海軍代表葛超智(George H. Kerr)陪同下前來臺灣,隔日即於臺北公會堂舉行受降儀式。本書選譯之文件為美國透過陳儀的姻親、駐中國武官等人所進行之調查,包括臺灣的新統治者(陳儀)(1945年9月22日),以及行政長官公署主要官員(1946年3月)。
2 美國人眼中的臺灣亂象
美國戰略情報組(Strategic Services Unit, SSU)曾於1946年初訪問臺灣人民協會的楊克煌。根據楊的觀察,當時政府官員與軍隊貪污,治安方面則搶劫和敲詐、勒索事件頻傳。楊克煌認為政府沒有考慮到臺灣的重建或是失業問題。在穩定人民生活以及維持公共和平與秩序等方面,警察是重要的。但警察卻以流氓或結夥盜匪為名,鎮壓正派的公民。
有關戰後初期的亂象,本書選譯之文件包括:1945年10月25日,美軍在臺之單位曾調查整理70軍(10月17日抵臺)軍紀不良的事例。1946年臺灣線民向美方匯報20條於是年3-4月間採集的街頭巷議,對統治當局的不滿言論。美國駐臺領事館於1946年10月提出之報告,也提到臺灣治安變差,搶案數量在10月間有顯著的增加。本地報紙將這些搶案與暴力事件激增的原因,歸咎於警方無能與官員貪腐、臺灣人面臨的嚴重失業問題,以及外省人自大陸湧入臺灣所導致的因素等。
3 臺灣人的期望、失望與絕望
美國駐臺領事館於1946年11月23日提出之報告。內容述及從1945年8月16日至10月24日的日本正式投降期間,臺灣人熱切期待重獲自由與重返中國。但隨後卻出現了心理上的普遍轉折。當時的氛圍充斥著觀察與等待,但怨恨與對抗卻都在醞釀當中。最常聽到的抱怨包括:批評政府未在重要機關中晉用臺灣人、未廢除「戰爭特別稅」、在接收日本人工業資產的團隊中排除臺灣人等。後續的發展愈見明朗後,美國駐臺領事館於1946年8月12日編寫之報告指出:臺灣人對陳儀已從不滿轉為憎恨。1946年10月2日編寫之報告則指出,臺灣已出現要求開除陳儀與行政長官公署重要成員的言論。
4 二二八前的反美活動
二二八事件前後,出現了許多反美活動。臺灣團體曾於1946年12月20日,針對東京澀谷(Shibuya)事件,舉行抗議美方判決不公的集會遊行。美國駐臺領事館認為,近來對澀谷事件的抗議,是第一個意圖組織化、指揮臺灣民意的事件。
此外,臺灣民間於1947年初,流傳著種種不利於美國的傳言。美國駐臺領事館獲悉臺灣謠言四起,於1947年1月10日向美國駐南京使館、國務院匯報如下的消息:臺灣民間傳言美俄即將開戰,美國會在臺灣展開大規模軍事活動。例如,近幾個月來持續反美的《人民導報》就造謠:根據美國領事館發布的消息,美國航空隊將派駐臺灣,臺中附近的機場已被選為基地。美國陸軍航空隊(USAAF)也正積極準備在臺中建立B-29轟炸機工廠。還有一些謠言聲稱30萬名美軍即將進駐,已有1,600人在淡水登陸。很多臺北人相信,基隆居民已被下令疏散到山上,有些人甚至相信基隆已經被轟炸。最極端的說法是:蔣介石1946年10月到臺灣時,曾和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進行祕密會談,安排將臺灣賣給美國,以換取國共內戰所需的大量金錢。這個傳言持續了2個月,而現在被連結到共產黨對國民黨的指控,認為國民黨在美國有大筆資金可供其使用。再加上1月份,臺北聲援沈崇案的反美抗議活動。兩次的反美活動,加上種種謠言,形成了二二八事件前的反美聲浪。
♦ 二二八事件的國際觀點
1 國際媒體報導
二二八之後,國民黨政府原欲封鎖鎮壓新聞。如3月12日中宣部長彭學沛就在記者會中以臺灣未靖為由,婉拒外國記者至臺灣採訪,但最後仍無法拒絕外國媒體的採訪。3月19日,時代幸福雜誌社駐華辦事處主任葛維廉、《紐約前鋒論壇報》(New York Herald Tribune)記者藍德(Christopher Rand),及《密勒氏評論報》(The China Weekly Review)的小鮑威爾(John William Powell)等人抵臺採訪事件真相,於27日離臺。
小鮑威爾的父親鮑威爾(John Bill Powell)是上海《密勒氏評論報》的主編。二戰期間,小鮑威爾任職美國戰時情報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OWI)。戰後《密勒氏評論報》在上海復刊,由小鮑威爾任主編。他的報導也為澳聯社(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 AAP)等國際通訊社所採用,成為西方媒體了解二二八的媒介之一。
本書選譯之外媒報導,如蘇聯塔斯社(Tass News)1947年3月5日於莫斯科(Moscow)的報導指出,2月28日爆發的事件,已造成軍警在內約4千人傷亡。《百眼巨人報》(The Argus)1947年3月12日的報導指出,現在與中國軍隊一塊的中央社,在戒嚴之下控制了通訊,成為臺灣這座孤島唯一的新聞來源。由於二二八處委會似乎想擔當自治政府的角色,陳儀已下令解散處委會。澳聯社則引用小鮑威爾於上海的報導(1947年3月31日),認為陳儀在二二八時血洗臺灣,造成5,000名臺灣人死亡。西方目擊者曾看到20位鄉下的青年被折磨打傷,然後以刺刀處刑後投入溪中。另一位西方人目擊軍隊搜索民宅,大肆掃射任何來應門的民眾。
國內典藏的二二八相關英文剪報,主要藏於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之葛超智檔案。包括The China Press、New York Time、China Daily Tribune等。另有中研院近史所藏China Weekly Review微縮卷。澳洲國家檔案館之收藏則有塔斯社、澳聯社、《百眼巨人報》,以及來源為坎培拉(Canberra)、新德里(New Delhi)、東京(Tokyo)、新加坡(Singapore)等地之剪報,相信亦可相互對照。
2 美國的觀察與政策傾向
美國駐臺領事館於1947年3月3日的文件認為二二八時的族群衝突嚴重。行政長官公署若不能滿足臺灣人的要求,人民與政府之間的衝突將會擴大。3月7日的文件指出,二二八事件爆發後,臺灣存在著陳儀政府、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和一個重要的地下組織等三股政治力量。地下組織和處委會關係密切,主張武裝反抗、國際干預及臺灣獨立。3月10日的文件則提出美國對二二八後續處理的政策傾向,支持由文官替代陳儀。4月6日提出之報告,內容敘述二二八事件之經過、軍隊鎮壓情況、白崇禧來臺等。大致總結1947年3月間的臺灣政治情勢。
陳翠蓮教授曾以國務院機密檔案(Central Files),引述前引之3月3日、3月7日與3月10日之文件,認為三文均是由葛超智撰寫。蘇瑤崇教授則以美、日資料,論述外國人見證的鎮壓、清鄉,分析長官公署的排外風潮及託管論,並附錄Central Files與二二八有關的文件。
3 澳洲之解讀
澳洲駐南京公使館於1947年3月17日呈交予澳洲外交部長(Minister for External Affairs)的報告認為二二八事件的主因是官員貪汙,造成經濟難以復原。3月28日的報告中則敘述二二八事件的爆發、鎮壓,以及白崇禧來臺之事。
4 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之記載
1947年3月4日,UNRRA駐臺人員估計二二八事件已造成兩千人死傷,建議關閉臺灣辦事處,將人員撤出。該署駐臺人員認為,臺灣人現在要求經濟和政治改革,這是政府沒有能力解決的問題。結果可能有二:一、政府派來部隊造成殺戮;二、武裝的臺灣人和政府武力形成對峙。這將發生經濟、政治崩壞,更多血腥、飢荒和病疫。臺灣人了解中國政府在與日本簽定條約前沒有合法地位,要求聯合國與美國為現今狀況負責。台北二二八紀念館亦保存不少UNRRA駐臺人員的見聞與書信。蘇瑤崇教授就曾運用薛禮同(A. J. Shackleton)、路易士(Louise Tomsett)與彭德華(Edward E. Paine)等人留下之紀錄與書信,還原UNRRA駐臺人員見證之二二八事件。
本文選摘自《解密.國際檔案的二二八事件:海外檔案選譯》一書,經遠足文化授權轉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