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書評書介】《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作家群像顯影 |施懿琳


〈三個寫詩的原住民女生〉,探討卑南族董恕明、布農族伍聖馨、阿美族明夏的現代詩;〈流變與流浪〉,討論泰雅族女性綢仔絲萊渥的個人生命史;〈尋找安居地〉以泰雅族女作家里慕伊‧阿紀兩部小說《山櫻花的故鄉》、《懷鄉》為文本,探討原住民女性不斷離、返於故鄉與他鄉的故事;〈女聲與原味〉從里慕伊小說探討泰雅族特有的飲食風味;〈認同與記憶〉探討排灣族女作家利格拉樂‧阿烏的原住民女性書寫。
【書評書介】《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作家群像顯影 |施懿琳

【書評書介】《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作家群像顯影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
作者:楊翠
出版社:玉山社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年3月12日
《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多重視域》書封

1980年代,緣於以故鄉鹿港作為學位論文,我從中國文學的領域轉身趨近台灣歷史與文化。那是一個多音交響、多族共榮的美好年代,80年代初期的「臺灣意識論戰」,逐漸形構了國人對「臺灣文學」的認知;原住民文化運動也在這一波民主化的過程中開始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彼時的我,凡與台灣相關的資訊史料都感到興致勃勃,不只努力了解漢人在台灣的發展,也對原住民文化充滿興趣。《原報》、《獵人文化》、《山海文化》都是當時閱讀的刊物。
1990年代台灣文學正式走入校園,我在台灣文學史的課堂上,總是以原住民的神話歌謠傳說,作為講述的起始。我對原住民文化、文學的進一步關注,則是在與楊翠、許俊雅共同撰寫完成《台中縣文學發展史》之時。1992年夏,我到和平鄉的環山部落訪問泰雅族三代女性,採集民間故事;楊翠則直接往訪瓦歷斯與阿,在我們共同撰寫的《台中縣文學田野調查書》及後續的《台中縣文學史》裡,留下對原住民文化與文學的紀錄與觀察;這同時也是我與楊翠成為「盟友」之始。
那時的楊翠,像個小女孩,裙子是自己手染的,鞋子是自己縫製的,應該還屬於「後楊逵時期」吧?「少女」楊翠與大地親,栽種好多花草,對俗事的了解卻少了好幾條筋。魏揚還是小小學生哪(幼稚園?),課堂時間總喜歡跑到戶外觀察昆蟲,楊翠說,那種旁若無人的專注,非常人所及。其後,我們持續跑田野,穿寬大牛仔褲裝的楊翠,清瘦的身影根本看不出已懷了魏微,也沒有一點害喜疲累的嬌弱。楊翠就是這樣一位,看似瘦小卻又強健,看似迷糊其實幹練的奇女子。我常被她的樂天和迷糊感染,只要彼此聚在一起,整個情境就從莊重嚴肅快速轉換為滑稽梯突。我後來發覺,原來不只我如此,周邊的友人也都很容易中楊翠的「笑蠱」,見面閒聊時人人笑不可支,所有的煩惱都拋到九霄雲外。吳晟老師說:「阿翠啊,空空」,並非無的放矢。
楊翠這位樂天又略帶迷糊的女子,一旦走入學術的殿堂,卻能立即收斂起愛玩笑的本性,像精明幹練的拼命三娘,搏命閱讀、書寫、研討、演講,以敏銳的思辨力與犀利的文筆展現她知性的特質以及寬廣的觀察面向。早年的碩士論文〈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之研究──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91)關懷日治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至今猶為學界經常引用參考的著作。博士論文〈鄉土與記憶──7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2003)則將研究的對象拉展到戰後1970年代台灣女性小說,兩論文的時間跨度不同,恰好串聯起半世紀以來台灣女性的多種議題。
除了這兩本長篇巨著外,楊翠持續有多篇論文和專書發表,包括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生命史的〈禁錮與跋涉:女性與白色恐怖〉,楊逵的傳記《永不放棄:楊逵的抵抗、勞動與寫作》、《壓不扁的玫瑰:一位母親的 318 運動事件》⋯⋯。試看她在東華大學華文系網站上呈現的近五年著作:發表十篇研討會論文,三篇具審查制度的論文,不具匿名審查制度的文章則多達十四篇;此外,她還在2015年與廖振富共同完成《台中市史》,與我在2017年完成《彰化縣志‧文化志‧文學篇》⋯⋯當然,這些數據對楊翠來說並不重要,基於使命感,她總是飛蛾撲火般地去完成一個個計劃、一篇篇具分量的論文。作為楊翠的盟友,不免為她缺乏現實感著急,長年來累積這麼多的學術論文,卻未能進一步整理,實在可惜。
楊翠(圖片來源:By 總統府 CC BY 2.0)
還好,在諸友朋的說服下,楊翠終於願意稍稍停下腳步,整合、修潤、刪增,將她一路以來研究關心的原住民女性論文結集成書,並為這些具豐富面貌的原住民女子撰寫了導論〈這二十年間的原住民女性文學〉,以及一篇長達八十頁的〈她們都在寫作: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的總體相〉,全面性地探討不同族群的台灣原住民女性各種文類(新詩、小說、散文、評論、童書、繪本)、各種呈現於文壇的身影(專書、選集、文學獎);而後,從中篩選具代表性的作家與作品,在後續的章篇裡逐一深究:〈三個寫詩的原住民女生〉,探討卑南族董恕明、布農族伍聖馨、阿美族明夏的現代詩;〈流變與流浪〉,討論泰雅族女性綢仔絲萊渥的個人生命史;〈尋找安居地〉以泰雅族女作家里慕伊‧阿紀兩部小說《山櫻花的故鄉》、《懷鄉》為文本,探討原住民女性不斷離、返於故鄉與他鄉的故事;〈女聲與原味〉從里慕伊小說探討泰雅族特有的飲食風味;〈認同與記憶〉探討排灣族女作家利格拉樂‧阿烏的原住民女性書寫。
此外,〈回到出發的地方〉討論泰雅女子麗依京‧尤瑪的政治思想與草根實踐;〈主體還是失落了〉,討論阿美族作家阿綺骨撰寫的台灣原住民女性第一部中長篇小說《安娜‧禁忌‧門》;〈兩種回家的方法〉,比較排灣族女性達德拉凡‧伊苞與圖博女作家茨仁‧唯色兩本有關西藏書寫的異同;〈父系vs.母系〉則探討三位五年級女生:鍾文音、郝譽翔與排灣族女作家利格拉樂‧阿烏的自傳書寫的異同⋯⋯上述諸篇,確實如本書副標所點出的,呈顯「台灣原住民女性的多重視域」,也展現作者跨文類研究的宏大視野。最後收錄的〈《後原運‧性別‧族裔》導論〉則是一位長期關心、書寫原住民女性的學者之回望與省思。此文觀察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台灣原住民族女性運動者如何以少數中的少數,在族群、階級、性別的重重限制下,走出自屬的生命圖像;又如何在原民運動漸趨岑寂之後,轉化能量,從部落草根組織工作、部落社區營造、部落自主性抗爭行動、族群正名運動、青年培力五大面向繼續前進。
二十多年來持續關懷,辛勤筆耕,有著漢族、西拉雅、排灣族混血的大地之女楊翠,終於在她生命的重要轉彎處鎔鑄了多年的心血,結集為這一部擲地有聲的著作《少數說話──台灣原住民女性的多重視域》。這是第一本全面性呈現台灣原住民女性文學,並進行多視角議題探討的論著,展現作者紮實的史學素養與深厚的文學功力,不管對台灣文學、原住民文化乃至楊翠個人,都深具意義。作為多年知交,我為「學術的」楊翠階段性完成專書而喝采;更期待「文學的」楊翠心心念念想要撰述的自我書寫也能及早完成,這將會是她生命的雙向圓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