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6916?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790f09fa3f-EMAIL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790f09fa3f-84956681
全台八色鳥大調查 17年來數量降30% 新竹以北最嚴重
本報2017年8月2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揮別冬季的陰鬱,八色鳥北上找尋繁殖棲地,全台灣500公尺以下的低海拔森林,正是牠們尋尋覓覓的棲息環境。特生中心今年繼2013年,時隔4年再度完成全台八色鳥大調查,結果顯示夏季來台繁殖的八色鳥數量較2001年整體下降30%,尤以新竹以北地區下降50~70%最為顯著。
石門水庫從多到無 台南丘陵地帶與八色鳥共榮
最近農委會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發表的「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卻指出一項隱憂,台灣鳥種受脅趨勢雖減緩,尤以森林為棲地的鳥種最為顯著,但八色鳥卻是唯一的例外,雖然低海拔地區就足以提供良好的繁殖棲地,近年來族群數量不增反降。
2017年調查結果顯示,八色鳥整體族群數比2001年下降30%,以區域來看,新竹以北下降最多,約50~70%之間,尤其是石門水庫。「以2005年為例,石門水庫127個調查點,其中17點記錄到八色鳥共22隻;2017年在同樣的樣點、相同調查方法調查,竟然未記錄到八色鳥!」特生中心棲地生態組林瑞興指出這個現象。
另一處指標性樣區是雲林湖本村,湖山水庫所在地,2004~2007年間曾維持40~60隻之間,2009年降至10隻,至今仍未回升。
至於八色鳥分布最多的區域,則落在舊台南縣的淺山地區,沿著曾文水庫,白河、東山、楠西一帶的丘陵地數量最多。
「台灣全島低海拔森林,只要森林覆率高、開發程度不高、生態樣貌完整、潮濕的環境,都有機會在夏日碰到八色鳥。」林瑞興說,東部低海拔地區也有八色鳥分布,不過離島尚未有繁殖紀錄。
此次調查結論,與前一次(2013年)結論相較,整體族群數量趨近。在接近20年的監測中,已知2001~2005年之間的數量最多,2009年呈現快速下降之後就維持微幅震盪,數量不再回升。
至於民眾關心的八色鳥到底有多少?林瑞興依據這些年來的資料研判,來台繁殖的八色鳥,約有1萬隻左右。這數量聽起來似乎很多,但散落到台灣低海拔地區並不算多;換個說法,台灣低海拔棲地對這些數量的八色鳥足足有餘,甚至可容納更多數量的八色鳥,然而,這些棲地卻未填滿。
全台八色鳥大調查今年共出動60位調查員,在20天內走遍全台617個樣區、3674個樣點進行調查。
2001年行政院通過實施的湖山水庫,施工期間因危及八色鳥棲地而一度停擺,也因此開啟長達17年的八色鳥族群監測調查。全台八色鳥大調查,即以監測八色鳥來台繁殖族群數量消長為目的。
林瑞興表示,八色鳥是臺灣少數有清楚族群監測資料的物種。特生中心自2004年起,在雲林林內和斗六地區,每年以相同方法監測該地區丘陵地八色鳥族群,同時在2001、2002、2005、2009、2013及今年,於全台進行分布調查。
這可能是水利署最後一次支持這項計畫,不過,無論水利署是否持續挹注資源,「我們都會持續監測。」林瑞興承諾。
八色鳥:美麗、神秘添魅力 台灣夏候鳥
8月的八色鳥已經難得一見。更早之前的5~7月,因為求偶和育雛,牠們非得大聲鳴叫,或飛來飛去找食物不可,因此很容易看到其身影;當小鳥離巢獨立後,親鳥就躲在一些人跡罕至不易發現之處,只要不鳴叫,人們很難察覺牠的存在。這也說明,何以早年很多人以為八色鳥數量很少的原因。
由於外觀美麗,每年夏天才會到訪,又因行蹤神秘、不易看到,八色鳥魅力滿點,無論是國內或日本、韓國,都深深吸引賞鳥者,守候八色鳥的到來。而八色鳥也不令人失望,每年4月中陸續聽到八色鳥叫聲,4月25日到5月第一周大量族群進入,絕大多數鳥都是5月初入住,直到9月底10月初。
八色鳥是台灣的夏候鳥,雖曾有一兩筆12月的紀錄,但不能因此說牠冬天會留在台灣。
「就像少數、非常年輕的(冬候鳥」黑面琵鷺,也曾整個夏天留在台灣、不飛回繁殖棲地的紀錄。」林瑞興說,可能是與返回繁殖棲地也沒有繁殖機會有關。這種習性發生於很多種鳥類身上,例如剛出生的家燕,到度冬棲地後,不會馬上回台灣繁殖棲地,而是過了一年、身體夠強壯、繁殖機會大時才回來。
由於湖山水庫施作,影響當地野生動物棲地,許多人建議經濟部水利署中區水資源局復育棲地,讓八色鳥數量增加。但是依據這幾年族群調查,林瑞興認為八色鳥數量消長不是台灣棲地問題,「因為棲地都在,只是數量變少。」
林瑞興分析近20年的資料,台灣低海拔森林的變化不大,雖有湖山水庫開發,但約四百公頃面積相較於全台低海拔棲地,八色鳥的族群下降比例遠高於棲地變化,若將經費投注在湖山水庫一帶復育棲地,對八色鳥幫助不大,而應該改以低海拔整體森林生態為復育的主體。
跟著八色鳥去旅行 度冬地、遷徙路徑與繁殖地面貌待釐清
林瑞興從現有的資訊和相關生態知識推論,解決八色鳥族群數量下降的問題,就得全面性檢視度冬棲地、遷徙路線以及繁殖棲地現況,而這牽涉到跨國合作,相較本土鳥種面臨的問題複雜得多;另外,氣候變遷是否導致其遷徙路徑與繁殖地的分布改變,是必須考量的因素。
首先,八色鳥度冬之謎至今未能解開。已知的繁殖棲地韓國偏南以及濟州島;日本南部(本州中部以南);中國安徽、江蘇、河南、河北等,華中山區,以及台灣本島低海拔。以往文獻認為度冬棲地在婆羅洲,疑因熱帶雨林快速砍伐,迫使八色鳥往外擴散。
林瑞興在與日、韓八色鳥研究團體互動過程中了解,台灣在八色鳥繁殖棲地監測做得最完整,但遷徙路徑及度冬棲地的追蹤技術仍未能突破。八色鳥因為體型小,無法負荷主動發射訊號給衛星接受的發報器(衛星追蹤器)的重量;即使是重量約1~2克的Geolocators(地理定位器),也因預測牠下次回來地點、回收定位器難度過高,尚無成功的案例。
其他分布範圍族群資料付之闕如,在此條件下,難以推知度冬區和遷徙地對八色鳥族群的影響。
其次,八色鳥的族群數量真的減少嗎?會不會是分布範圍改變,而非族群數量減少?而分布範圍的改變則與氣候變遷有關,因為越來越熱,牠可能隨著往北移,但是牠改變速度會這麼快嗎?
林瑞興請教日、韓八色鳥研究者,八色鳥的數量有沒有變多?他們都提到有增加、感覺上似乎變多,卻缺乏系統的監測數據,只是零星接受到類似的回報。八色鳥族群數量之謎,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當一個地區支撐很多八色鳥,代表此地森林樣貌完整、丘陵、山谷這類鑲嵌地形變化多端,在台灣也意味著較少受開發影響的區域。」林瑞興說。牠的存在代表完整的森林棲地,找出牠度冬棲地以及遷徙路徑,了解這些地方發生什麼事情,將是八色鳥保育以及維繫低海拔森林生態的重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