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6954?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527fd2ab86-EMAIL_CAMPAIGN&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527fd2ab86-84956681
5%人擁80%生物多樣性 聯合國:原民以這六種方式幫助全世界
本報2017年8月28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原住民雖然僅佔全球5%人口,卻是守護環境的關鍵。傳統原民土地涵蓋全球22%的陸地,卻坐擁80%的生物多樣性。」
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最新發表的報告,原住民的食物比較營養、具有氣候韌性,且適應環境,對於受到氣候威脅的地區而言是理想的食品。FAO還稱原民是消滅飢餓和緩解氣候變遷「無價的夥伴」,「沒有原民的幫助、沒有維護原民權益,無法真正找到氣候變遷和糧食危機的解答。」
森林是減碳的重要機制。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全球1/3的森林主要由原住民、小農和當地社群所管理。FAO指出,原民的生活型態和生計是保育自然資源、永續栽種和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教材。
8月9日國際原住民日這天,FAO強調「動員原民專家對於解決今日與未來糧食和農業問題至關重要」。
根據FAO的報告,原住民以六種方式協助全世界對抗氣候變遷:
1. 原民傳統農業能適應氣候變遷
過去幾世紀,原住民發展出能適應極端環境的農業技術,包括安地斯山的高海拔、肯亞的乾草地和北加拿大的極度寒冷氣候。
這些通過時間考驗的農法,包括防止土地侵蝕的梯田或使用氾濫土地的水上花園,非常適合用來適應日益頻繁的氣候事件和溫度變化。
2. 原住民保存和重建森林與自然資源
原住民自視為與自然連結、是生活環境的一部分,視自然資源為共享財,予以尊敬。透過保護森林河流等自然資源,許多原民社群幫助減緩了氣候變遷的衝擊。
3. 原民食物增加飲食習慣的多元性
目前全世界的飲食習慣只依賴少數幾種作物,小麥、水稻、馬鈴薯和玉米佔全球熱量消耗的50%。然而透過藜麥、圓齒酢漿草塊莖(oca)和辣木(moringa)等營養原生作物,原住民能幫助全人類擴張飲食習慣的多元性。
4. 原民食物能適應氣候變遷
許多原住民居住在極端環境中,他們的食物也是適應極端環境的作物。原住民常栽種適應當地環境的原生物種,更能適應乾旱、高海拔、洪水或其他極端條件。
5. 原民傳統領域坐擁80%的生物多樣性
保存生物多樣性是糧食安全和營養的關鍵。動植物的基因庫藏在森林、河流、湖泊與草原中。原民永續的生活方式能保存這些環境,進而保護生物多樣性。
6. 原民生活型態適應當地環境並尊重自然資源
原住民的生活型態適應並尊重當地環境。在山中,原民的生活方式保育土壤、減少侵蝕、保育水源並減少災害的風險。
在牧場上,原住牧民社群以永續方式管理放牧和種植牧草,保護牧場生物多樣性。 在亞馬遜雨林中,原民入住的生態系統獲得改善。
參考資料
作者
蔡麗伶(LiLing Barricman)
In my healing journey and learning to attain the breath awareness, I become aware of the reality that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world are breathing the same breath. Take action, here and now. From my physical being to the every corner of this out of balance's plan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