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2576?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ac4280c860-EMAIL_CAMPAIGN_2017_01_2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ac4280c860-84956681
收回焚化爐調度權 環署如何止垃圾大戰?
作者:賴品瑀(本報記者)
廢清法修正案在去年12月30日通過,除了重新訂出廢棄物的定義,也將調度全台焚化爐的調度權賦給了環保署。此舉為了解決縣市垃圾大戰,也要重新檢視焚化爐遭事業廢棄物排擠了原本設計的家戶垃圾額度。
而焚化爐的底渣與飛灰,如何能得到更妥善的利用與去化也受到重視,環團更是提醒,環保署在「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政策外,更該在努力於回收再利用,尤其是廚餘部分,讓垃圾量能再下降。
據環署督察總隊副隊長林左祥,當年設置焚化廠,本就來是設計為家戶用,只是隨著全國的垃圾回收、垃圾減量越做越好,開始有餘裕,於是收受事業廢棄物,又由於處理事業廢棄物的利潤較高,反而排擠了家戶垃圾的進場,也就肇下近年縣市之間的垃圾大戰。
此次修法,廢清法在第28條明訂了焚化爐使用的優先順序,應優先處理縣市一般廢棄物後,仍有餘裕處理能量,再處理事業廢棄物;同時也賦予中央明確的調度權責,可對地方縣市垃圾進行調度分配。
制度上完備了,但在實行面上如何落實?立委劉建國為此17日在立院召開「台灣垃圾政策新走向公聽會」,出席的各縣市代表普遍表態有意願配合調度,但需要環署能充分溝通、也需考量每各縣市的焚化爐新舊與功能的狀況。從會中各方意見可以看出,中央環保署與地方環保局怎麼溝通配合,應是關鍵。
環團建議:重新架構區域聯防 全國統籌調度、監控中心
環署目前正在因應修法通過,訂定焚化廠調度辦法、強度更高的底渣再利用規範。台灣環盟副會長劉志堅認為,要談如何重新架構區域聯防,就必須檢討過去環署疏於督導的事實。建議在收回統籌權時,也順勢成立「全國統籌調度、監控中心」,除了確保家戶垃圾有焚化廠可進,更著眼統籌解決焚化爐底渣之再處理、利用問題,監控其品質、去處,及可暫置縣市掩埋場所等。及有害飛灰之固化、監控、最終處理及掩埋等。
劉志堅更提出反思,在回歸「焚化為主、掩埋為輔」的政策之外,環署也該更重視有機廢棄物與塑膠的分類與再利用。劉志堅認為,若將兩者分離出來再利用、適燃的垃圾焚化處理後,還需要送到掩埋場的,就只剩下少數不可燃。
有機廢棄物指的即是生廚餘、熟廚餘,近年不時傳出縣市政府無力處理,最後還是進了焚化爐,因此回收率不見進步的窘境,劉志堅建議應該統籌規劃、 設場/廠處理、再利用。劉志堅解釋,並非統一設於一處或少數地點,而是將全國、各縣市、各產源及利用去處,來統一規劃、分布於各地設置。
而廢塑膠則以設廢塑膠處理、回收廠來處理,將各式塑膠妥善分類後,也有助於減少焚化過程戴奧辛的生成,有助減毒。
焚化爐底渣進入公共工程 確認品質為要
而近年人人談底渣色變,因為不斷傳來底渣出現在農田魚塭等不對的地點,目前普遍認為,進入公共工程是最恰當的去處。
但燒出來的底渣是否能順利在進入公共工程,則端看底渣的品質是否可信。例如台中市率先通過《台中市垃圾焚化廠焚化底渣資源化產品管理自治條例》,要求市府各單位的公共工程,採用一半以上底渣資源化產品,同時也要強化料源品質管理及使用量。劉建國則要求工業局與環保局應研究如何穩定品質與把關。
劉志堅則提出,焚化廠底渣處理、飛灰固化及煙囪排氣等項目,都需要加強監控,若要改善,應建立第三者監督團體、系統、制度,以強化監督,建立公信力。別再只是如過去只是一個委辦計畫,環署自身參與度不高。
由於先前爆出底渣處理業者映誠的大規模違法案件,中華醫藥大學教授黃煥彰提醒,不肖業者從混充天然砂、假出貨單、仿天然砂做瀝青料,卻實則回填魚塭等誇張行徑;這當中,環保署放水無要求簽證制度、回填審查機制不確實都需檢討,否則眼看地址在農地、魚塭,或是同一位置已多次申請,怎都沒察覺有異?
工業局終釋出工業區土地 扶植大型處理中心並提昇技術
經濟部工業局從2002年發佈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目前共有58項廢棄物的再利用管理規範,工業局也成立了「工業廢棄物再利用審查作業管制室」,截至2016年,受理了1839件申請案。工業局估算,就2016年的成果,再利用量達1,417.9萬公噸,再利用率達79.81%,再生產業有1627家業者,合計產值達671億。
不過,工業局也坦言,雖然法規制度與產業鏈都有了,但資源純化的技術能力缺乏。因此現況上,多將再生資源外銷輸出歐美日精煉,再另從國外高架輸入特殊精密材料、特用化學品。
工業局打算從引進投資、技術合作、產學升級來改善這點。除了近兩年也不斷向日本取經,並從現有的工業用地找地,如彰濱、觀音、大發工業區,要扶植大型處理中心;也將在多處設置蒸氣供應中心,從有機污泥、廢木材、廢溶劑、棕櫚殼、廢塑膠、廢紙等物質取得電與熱,取代低效率鍋爐。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