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9年6月26日 星期三

林下生雞 土雞保種,從實驗室走入原鄉


https://e-info.org.tw/node/218691?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fd5a2b84e6-EMAIL_CAMPAIGN_2019_06_03_03_57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fd5a2b84e6-84956681

林下生雞 土雞保種,從實驗室走入原鄉

2019年06月24日
公視記者 陳寧 葉鎮中
在台灣各地,曾經有著各式各樣的特色土雞,牠們在山林間、農家後院,自在生活著。畜牧生產的現代化洪流,卻讓多樣化的土雞品種,漸漸消失。當一群30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中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會創造出什麼樣的契機?
三十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
30多年來持續保種在學術單位的土雞,走進人口外移、林地流失的原鄉部落。
樹上的紅肉李,隨著夏天腳步來臨,悄悄轉紅。園子裡的土雞,看到何美欄出現,迫不及待地圍過來,飽餐一頓。北上工作20多年,一年前決定回到南投曲冰部落生活,何美欄是當地少數的返鄉青年。因緣際會,決定投入養雞事業,他沒有太多務農經驗,一路跌跌撞撞。
身為養雞新手,何美欄努力克服困難,心中也憂慮著部落自然環境的改變。看著周邊林地一片片消失,取而代之的菜園、生薑園,滿足了山下消費者的需求,水土流失、農藥濫用,卻一點一滴侵蝕著自然的樣貌。
能不能協助部落居民,找出一套友善環境,又能創造經濟產值的農業型態?他們選定部落裡的紅肉李果園,作為第一個實驗據點,在果園裡低密度放養土雞。雞不但是最好的除草工,雞糞回歸土壤,又成了最天然的肥料,可說是一舉數得。為了維持地力,他們除了降低飼養密度,每賣出一批雞之後,會讓土地休養生息一個月,再繼續飼養。
布農族長輩流傳一句俗諺:「竹筍開始長的時候,雞就會死去」,梅雨季節高溫潮濕,雛雞容易失溫,疫病也特別猖獗,要找到適合在山區放養的土雞,也費了一番工夫。在中興大學動物科學系協助下,部落引入「中興紅羽1982」這種土雞進行飼養。
南投曲冰部落的紅肉李果園下,居民嘗試低密度放養土雞。
南投曲冰部落的紅肉李果園下,居民嘗試低密度放養土雞。
1982年,對台灣土雞研究來說,是重要的一年。當時,台灣的畜牧產業漸漸從農家副業,轉變成集約式、大規模飼養。為了追求生產效率,透過育種改良所產生的白肉雞,只要35天就能上市,搭著美式速食文化的風潮,席捲全世界,各地原有的特色土雞品種,不斷快速流失。為了保存台灣的土雞種原,中興大學動科系名譽教授李淵百,在校內成立了土雞保種中心。
李淵百和學生陸續從南投、新竹、嘉義、花東和金門,採集特色土雞品種。同時也從民間種雞場引入紅羽土雞,進行改良。經過多年研究,這些土雞相較一般的商業雞種,具有抗病力強,肉質細緻,風味獨特等優點,卻因為體型小、生長速度慢,已經在民間絕跡。如今市面上所見到的仿土雞,多半是土洋混血,在提升產肉效率的過程中,混合了國外雞種的血緣。
1982年,台灣的畜牧產業漸漸從農家副業,轉變成集約式、大規模飼養。
1982年,台灣的畜牧產業漸漸從農家副業,轉變成集約式、大規模飼養。
小時候和阿媽一起養雞的記憶,重新回到何美欄和哥哥的生活中。更讓他們驚喜的是,中興大學所保種的另一種「信義土雞」,和阿媽養的雞,十分相似。
中興大學動科系的孵化室中,學生們忙碌的為剛破殼的小小信義土雞施打疫苗、別上翼號。這些保種雞的後代,每隻都有專屬編號,確保血緣純淨。
中興大學動科系的孵化室中,學生們忙碌的為剛破殼的小小信義土雞施打疫苗、別上翼號。
中興大學動科系的孵化室中,學生們忙碌的為剛破殼的小小信義土雞施打疫苗、別上翼號。
這一天,是信義土雞重新返回部落的日子。李淵百的布農族學生全國成,特地來到學校,護送小雞回鄉。36年前只能步行進入的部落,如今已經開闢方便寬闊的大馬路。人和部落的居民,熱烈前來迎接。
早期,南投山區交通不便,布農族人普遍有在自家養雞、繁衍小雞的習慣,意外保留當地特色的土雞品種。李淵百認為,交通越便利的地方,雞種交流越頻繁,土雞消失的速度可能也越快,他決定前往山區調查。
在全國成協助下,他們三度深入山區,歷經山崩路段的驚險,總算在人和部落找到特有雞種。信義土雞到底是怎麼來到南投山區?已經難以考據,但可以確定的是,牠的祖先曾經隨著布農族人四處遷徙,和他們緊密生活在一起。
李淵百的布農族學生全國成,特地來到學校,護送小雞回鄉。
李淵百的布農族學生全國成,特地來到學校,護送小雞回鄉。
事隔36年,全國成找到當年提供信義土雞種原的兩戶人家,請他們的後代協助復育,等族群慢慢擴大後,就可以分送給部落居民飼養。
土雞為部落帶來新的產業契機,不過對部落小農來說,屠宰和行銷,是需要克服的難關。2013年,農委會以防疫為由,宣布傳統市場禁止宰殺活禽,大幅改變了土雞的產銷體系,小規模飼養的農戶,經常面臨找不到電宰場殺雞的困境。
雖然農委會開放部分偏遠地區與原鄉,家禽可以不需送入電宰場。但是為了確保肉品的安全衛生,部落仍然希望能找尋合法的電宰場。曲冰部落所飼養的土雞,幾經波折,總算找到業者協助。但並不是每個部落或小農,都能如此幸運。
中興大學牧場內,一座小型的氣冷式屠宰場,已經進入試營運階段。學生們在專業師傅帶領下,學習操作各個步驟,一邊調整屠宰流程的細節。有別於台灣其他屠宰場,普遍使用冰水來為屠體降溫,這裡選用氣冷降溫的方式,希望提升肉品的安全衛生。
中興大學牧場的小型氣冷式屠宰場,已經進入試營運階段。
中興大學牧場的小型氣冷式屠宰場,已經進入試營運階段。
未來屠宰場正式啟用後,不但可以提供學生實習,累積更多土雞屠宰的研究資料,也可以為小農解決最棘手的屠宰問題。
照顧雞隻的空檔,何美欄也閒不下來,在廚房熟練的剁雞、煮雞,為遊客準備風味餐。距離曲冰部落不遠的奧萬大森林遊樂區,餐廳裡的大廚,把來自鄰近部落的新鮮食材,做成美味料理。未來部落所飼養的土雞,也會在奧萬大餐廳供應。
細心照料著小雞,等待牠們成長茁壯,何美欄希望,自己站穩腳步後,能幫助更多部落青年,找到返鄉契機。
保種工作,像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馬拉松,在興大保種團隊30多年的堅持下,這些土雞,從研究人員的手上,重回民間,接力返鄉,在山林間展現生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林下生雞】
06/24(一)22:00首播
06/29(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