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9年6月30日 星期日

從土地長出來的文人精神 《有機誌》創始人劉鳳招女士


https://e-info.org.tw/node/218538?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34917ddbd6-EMAIL_CAMPAIGN_2019_06_03_03_57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34917ddbd6-84956681

從土地長出來的文人精神 《有機誌》創始人劉鳳招女士

2019年06月30日
文:林珮芸(《有機誌》特約記者)
我是看有機誌茁壯、成長的,在我25歲至今的年紀裡,有機誌一直伴隨我,給我夢想,給我希望,帶給我努力的方向。在那個對志向很迷惘的年紀,最期待在書店翻閱有機誌,一本樸實的雜誌,在一片繁華的雜誌海堆中,顯得像一股清流。裡頭多是有機相關的資訊和報導,印象中我對於紐西蘭的牧場、素食、歐盟有機認證的知識皆來自於這本雜誌。
漸漸地,我接收到了關於有機棉、有機蔬菜、有機種植、生態民宿、健康、安全、無毒這些字眼,那是一種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慢慢地,一些概念轉為真實生活場景,我開始接觸有機農夫市集,我開始逛有機超市,我開始渴望瞭解社區支持型農業、生態村、自給自足等等。在城市工作的挫折,有機誌彷彿給了所有人一片藍天和綠地,那裡頭不是幻想,是真真實實踩在土地上的人們,他們的笑容很靦腆,他們的態度很謙和,他們並不偉大,但是令人感動。
從沒有想過,幾年後的我,和有機誌緊緊相依,2011年首度在有機誌發表長篇文章「另類的奢華幸福」,是我在日本有機農場換宿的經歷。之後,我成為其中一期雜誌的封面人物,我成為「青年夢想」系列的主角,我成為有機誌的固定班底,專欄作者、特約記者,其中,最感謝的人是創始人之一劉鳳招女士,也是雜誌總編輯,她必須扛起雜誌最大的出刊壓力,同時必須與作者們保持良好關係。對我來說,劉姐像是老師,也是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伯樂。
《有機誌》創始人劉鳳招。圖片來源:《有機誌》
劉姐是廣告背景專業,早期看中了有機產業的發展,毅然決定投入有機產業,在那個時代,人們普遍沒有食品安全的意識,大量的農產品也不知道從何而來?用什麼方式種植?台灣社會漸漸轉型,經濟富裕之後,開始追求高品質的東西。但對於食物還是沒有概念。劉姐和夫婿蕭順允先生一起創辦了有機誌,以紙媒推廣、報導從事有機行業的人物,其中包含專業人士、和小農及大量的國外翻譯資訊,最後甚至自掏腰包,帶領台灣的小農到國外參展,大大鼓勵了有機產業的發展。
對我來說,劉姐最大的特質是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在自身資源渺小的處境下,勇於挑戰困境,一次次驚險度過,並做出不可思議的成果。台北市熙熙攘攘的民權東路上,一個小小舊舊的公寓,那是劉姐的私宅,也是有機誌誕生的地方,兩夫婦將自己的房子當作辦公室,其中大量的空間存放過期雜誌。劉姐堅信文字的力量,在數位時代到來,她依然以雜誌與世人溝通,並珍惜地存放這些心血寶貝,她說「過期的刊物我捨不得銷毀,裡面有很多故事和報導,是用血淚換來的」。
每一期的雜誌刊頭,都有劉姐絲縷般綿長的發刊詞,不外是對於產業的擔憂、期許和勉勵,對她來說,有機產業是一條不歸路,決定了就必須勇往直前,特別是當你親自和第一線的人員接觸,那些溫度和真誠的表情讓人不忍,如同面對土壤一般,你不忍心用化學成分污染它。劉姐有堅定的文人精神,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大量採用特約記者,將世界各角落關於有機的資訊匯集成文,用不同的視角跨出台灣,接觸到世界頂級的有機新聞。而台灣的主題則多是劉姐親自採訪完成的,也難怪他對於台灣土地有深深的情感和了若指掌。
在很早期的時候,有機誌便以自身的經驗走出小島,借由有機農業的契機,打開了兩岸的友好關係,在知道我到了北京工作之後,劉姐多次和我分享從前的經驗,並且鼓勵我,看能不能為台灣原住民做一點事,把好的產品帶出去,讓更多人吃到有機,瞭解有機,投入有機行業。有機誌相信,友善農業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地域性的事,所以很早開始,劉姐率先支持有機農夫市集,報導這些農友和農產品背後的故事。
左四為周澤江老師、最右為劉鳳招女士。圖片來源:《有機誌》
當台灣的農夫市集遍地開花時,劉姐主張要推廣有機認證,教導消費者認識真正的有機產品,以科學的統計數據資料,分析有機產業的發展。對許多人來說,有機可能情感成份多一些,但是有機誌傳達的是,同時以科學理性兼顧感性情誼。甚至不畏艱難,定期在鄰近台北101世貿展覽館舉辦有機展(博覽會)建立一個國際的平台,邀請國際重量級講者,分享國際趨勢和觀察,這樣的活動,鮮少獲得官方或是大企業的支持,多是憑著有機誌多年的努力和人脈資源。
2015年,劉姐給我珍貴的經驗,參與「2015亞洲有機樂活產業展:有機3.0翻轉世代 國際有機產業趨勢論壇會議」的籌備團隊,教會我如何執行一場國際型的有機盛會,給我機會擔任論壇講者貼身翻譯、採訪,短短時間,我的眼界大開,也被強迫立刻成長,面對大型活動的主持。
那是我人生中最快樂的一個月,有什麼事情是可以比的上「把熱情當飯吃」的榮耀與喜悅呢,是劉姐給我的機會和肯定。當多數人爭搶站在鎂光燈底下,功名利祿的計算,劉姐始終自願走到幕後,打扮樸實無華,但像個親切的母親般,細膩地將有機夢想藍圖擴大、放大,將掌聲與光環獻給每一個參與有機產業的小人物。如今在很多地方可以看見有機誌的蹤影,國內許多標榜有機食品企業或餐廳,書櫃裡肯定都有那麼一本薄薄的雜誌,包羅萬象,豐富有趣,那是有機誌帶給產業的啓發。
和劉姐的關係始終帶著敬意和抗議,年輕的我想要更自由的空間,所以親自走到世界各地,互聯網的時代來臨,我多次提醒劉姐不要堅持紙媒,有機行業是朝陽產業,我不想看見裡頭的人多是生活窮困,我試圖想發現更多精彩美妙的世界。或許是經歷太多,劉姐堅定不移,相信紙媒,但也漸漸地轉換成線上媒體,漂亮的網站吸引時尚眼光。劉姐沒有放棄走出台灣的壯志,帶領展商參加各種展會,定期到歐洲考察,帶著神聖的使命,為有機產業培養更好的沃土。反之,我想的是,如何證明自己,如何創造商業模式,多次和劉姐長談,始終沒有達成協議和共識。
兩代之間的有機人,對於有機有不同的眼界,對我來說,有機產業應該是享受的過程,不應該是辛苦的付出。對上一輩人來說,有機農業是戰戰兢兢,沒有失敗餘地的背水一戰。是對於有機夢想的理念,讓我們始終走在一起,無論在台灣或是在世界其他角落。有機人、生態人、綠色生活家、零廢棄主義等等,無論以何之名,我們都是守護地球的大地旅人。
和劉姐相處的故事不勝枚舉,前一年,劉姐邀請了我和另外兩外常駐歐洲的特約記者,在台北一家氣氛美好的慢食餐廳用餐,那家店經營了超過10多年,和有機誌理念符合,難得的聚會,劉姐想聽聽我們各自在領域中的學習和感想。一頓長長的午餐,我聽到了比利時和義大利有機產業的故事,有點羞於分享關於北京的創業故事,理念和現實之間,往往有莫大的差距,我有點擔心我受到過多誘惑而偏離了初衷。
10多年前的有機產業發展與今日不可同比,為了瞭解兩岸的市場和變化,劉鳳招女士和蕭順允先生,在紙媒轉為電子媒體之後,稍稍卸下重擔,終於有機會可以到內地考察,我記得劉姐興奮地說「覺得自己像個背包客,過去總是帶團,很有壓力,但這次可以放輕鬆慢慢深度旅行」過往總是在大城市參加緊湊的展會,但2018年兩人有了機會到了山明水秀的地方。生態分子創始人許晨也襯職擔任北京地陪,交換各自對於生態有機的經驗和理念。
在有機誌的篇幅中,和北京有機農夫市集特別友好,也許是因為張映輝老師的牽線,北有機工作人員多次來台灣考察市集,也登上了有機誌的版面,最近一次盛會,那是2018年10月,第10屆有機農夫市集年會,劉鳳招女士、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代表常天樂女士、主辦方水花園市集黃俊誠先生,以及我本人都在現場,當時還留下一張珍貴照片。活動之後,我和劉姐一起晚餐,聊了2019年的規劃,而她正努力爭取新北市亞洲青年有機論壇的主辦,同時問我有沒有興趣加入?一個活力滿滿的劉總編,心心念念著有機工作。
我在有機誌學習到無數的價值理念和堅持,人若好好善待土地,土地也會回饋你我良善的果實。大地原本是生生不息的循環,無論是城市或是鄉間,我們都沒有理由犧牲環境發展經濟。經濟是人類貪婪的藉口,環境健康才是可持續性經濟的唯一道路。食衣住行,簡簡單單構成有機產業的基礎,然而,這一路有機誌走的前端,但也走得辛苦。如今,有機,或是綠生活,已經不是陌生的名詞,而是真實的動詞,我相信劉鳳招女士,依然覺得離夢想有很大的距離,還需要努力和奮鬥。
如今勇士突然離開了,震驚之餘,或許我們應該模仿10年前的她和蕭先生,無所懼、無所藉口,相信對的事情就勇往直前,披荊斬棘,這一路上遇到的人,看見的風景,不一定全部是同路人,但必定會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有機誌的精神不死,它帶我們太多美好期待。人生很簡單,需要的也不多,有智慧的人能夠明瞭「另類的奢華幸福」,樸實之下的耀眼。劉姐並沒有離開我們,她所創立的有機誌,經歷超過10年後,早已開花結果,影響無數人,她的話語,她的叮嚀,她的行動和成就,長存在有機圈人士的心中,有機誌的里程碑,如同劉姐所期待,已經迭代成3.0 、4.0版本,我相信她會很高興,有機產業的豐碩與成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