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北歐國家,我們常常第一個會想到社會福利與社會平等,不過真的被問到什麼是北歐的社會福利時,好像也只會想到「有很好的福利」、「稅率很高」等,到底細節來說北歐的社會福利特色是什麼?如何做到的?和其他的社會福利模式有何不同?卻好像也不是很清楚。本文嘗試以簡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各種不同的福利模型。
社會福利該由誰來提供?|北海魚
社會福利該由誰來提供?
人氣指數: 237
發佈於 9月 25, 2017
提到北歐國家,我們常常第一個會想到社會福利與社會平等,不過真的被問到什麼是北歐的社會福利時,好像也只會想到「有很好的福利」、「稅率很高」等,到底細節來說北歐的社會福利特色是什麼?如何做到的?和其他的社會福利模式有何不同?卻好像也不是很清楚。本文嘗試以簡顯易懂的方式,說明各種不同的福利模型。
西方國家的社會福利模式,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北歐模式、歐陸模式及英美模式。要介紹這三個不同的模式,可以從它們核心的差異講起,也就是一個問題:社會福利是誰的責任?所謂的社會福利,包含育兒、老人照護、保險等許多面向,這些事情該由誰來做?由誰負責?這個問題的答案便會先決定了一個國家社會福利發展的方向。以這三種不同的福利模型來說,歐陸模式主要以傳統的「家庭」作為福利中心,英美則是「市場」,而北歐模型的社會福利責任,則落在「國家」。
這三種不同的福利責任中心,會帶來實際上的什麼差異?以家庭作為福利中心,意指個別家庭會吸收大部分的福利責任,也就是不管家中成員生老病死,都必須由其他成員來承擔照顧責任,最典型的例子可想像一下傳統的大家庭,假使有人失業或生病了,那麼他的生活起居、費用支出則都由大家庭的其他人一起吸收;在現代社會,家庭為中心的福利面向,經常可以在家務照護中看到,當一個國家沒有提供完善的家庭照護,市場上也沒有合適的私人服務提供,那麼承擔起這些責任的便只有家庭,而因為傳統的性別角色分工,最終的真正承擔者往往是婦女,由此衍生出婦女就業低、少子化等現象。
以市場作為福利中心,則意指福利的供需以市場機制解決。人民到市場上購買服務,而供給者如私人醫院、療養院、育幼院、保險等便提供供給。以經濟學的自由市場理論來說,如此的機制照理可滿足所有人的供給需求,達到完美的平衡。然而由於現實中的資訊落差、財富積累下的貧富不均等情形,市場為主的社會福利仍會出現問題,如社會中的貧困者,無力負擔照護市場中的服務價格,因此在權衡下只得將照護責任重新施加於家庭成員,或是只能選擇品質惡劣的照護,不只是對其人權的一個威脅,也將可能因此產生新的社會問題。
以國家作為福利中心,表示社會福利的主要供給者為國家,和前兩者最主要的差別是,國家主導的社會福利,是一種帶有意識的重分配效果,也就是並非全然推翻前兩者家庭主導及市場主導的模式,而是尋找其中的缺點,並加以補足。舉例來說,在補足家庭主導的缺陷方面,國家可以藉由提供完善的幼兒和長者照護,減輕家庭的照護責任,特別是解除傳統女性角色的家務束縛;而在市場面向,國家可以藉由提供普及的社會福利,也就是將稅收重新分配給所有人民,讓被市場排除者可以得到能夠負擔的社會福利。
家庭、市場、國家這三個不同的福利模式,並不意味著能將某個地區的福利模式直接歸類為某個類別,多數時候它們是混合著一起出現,舉例來說,由於現代醫療專業化的發展,醫療面向的社會福利主要是由國家和市場提供,而鮮少有家庭介入;而幼兒照護的面向,仍可見在不同的地區,家庭、市場、國家所佔的角色比重便有不同。因此,一個地區不同面向的社會福利,便可能有不同的提供者,例如市場化的醫療、家庭化的照護、國家提供的工作保險等。
社會福利雖可以不同的模型來做區分,甚至帶有地區色彩,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讓大家容易切入和認識社會福利思維的方式,在使用模型的同時,還是必須記得永遠都會有特例存在,模型並不能完全解釋這些地方的福利狀況與制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