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7547?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126b489eca-EMAIL_CAMPAIGN2017092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126b489eca-84956681
消失80年 武威山烏皮茶再現 屏縣啟動珍稀植物保育行動
本報2017年9月26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已有80多年沒有人看過真實植株、一度認為物種已經消失的台灣特有種武威山茶,2003年屏科大學生在屏東瑪家登山時發現,經屏科大森林系教授楊勝任和台大教授謝長富鑑定後,確認是台灣特有種武威山茶。這個過去僅在文獻中出現、全台僅存不到50株的台灣特有種植物,經專家學者確認分類,實際上是烏皮茶屬,因此重新命名為「武威山烏皮茶」(Pyrenaria buisanensis)。
武威山烏皮茶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嚴重瀕臨滅絕物種,主要棲地在屏東縣瑪家鄉和來義鄉,分布在海拔300-1100公尺的原生林或次生林山坡及稜線上。1890年英國人亨利·奧古斯丁首次在台採集發現;1918年,當時台灣總督府屏東熱帶特用樹種栽培事業所所長佐佐木舜一再次發現,並於1931年發表於《台灣博物學會會報》。
不過,文獻中僅有文字描述,沒有圖樣或照片,因此始終沒有人看過這種原生在台灣屏東熱帶林地內的植物。屏科大森林系教授楊勝任說,2003年學生在登山時發現不知名植物,因此帶回鑑定,卻意外發現就是武威山烏皮茶。
保種中心 成功繁殖武威山烏皮茶至400多株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指出,受到天然棲地破壞和人為干擾、採集,原本分布在屏東來義、瑪家低海拔山區的武威山烏皮茶,在原生棲地自然繁殖的小苗也不多,因此研究人員將種子帶回育苗,並在保種中心進行繁殖。今年保種中心啟動「百種興盛、允盟行動」,針對數量少的瀕絕物種,透過民間和企業認養,進行個別數量的增殖,其中武威山烏皮茶已繁殖出400多株苗株。
「每一種物種的數量若少於1000個,在缺乏基因多樣性的情況下,就有滅絕的危機,」李家維說明,保種中心繁殖的武威山烏皮茶的種子發芽率達95%,相信未來這個物種在積極復育下,可以提供更多種苗讓民間一起參與復育。
屏縣府揭牌 宣示啟動境內特有珍稀植物保育行動
一度以為滅絕的武威山烏皮茶在屏東發現並復育成功,讓屏東縣政府重視在地特有種植物的保護,保種中心今年特別將20株武威山烏皮茶移植到屏東縣政府綠地,如今成長良好。今(26)日縣府特別舉辦保種揭牌儀式,宣示未來將透過公私協力,展開境內多樣珍稀瀕危植物的保育和保種行動。
李家維說,在地物種能在原生地復育最好,因此與地方政府合作,由保種中心提供苗株,希望未來屏東特有植物可以廣布在公共庭園、校園花圃等不同的角落。
屏東縣長潘孟安表示,對於屏東原生特有種植物的保育,縣府責無旁貸,希望透過此次揭牌活動,讓民眾對於在地環境的特有珍貴性更加了解,一起保護屏東瀕危的特有生物。
人為干擾、棲地破壞 造成特有植物瀕絕
除了瀕絕的武威山烏皮茶,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也發現在屏東有許多珍貴稀有植物,不僅野外數量稀少,且自然棲地面臨人為破壞,很需要加以保護。例如屏東捲辦蘭,只有在恆春半島低海拔森林中發現,卻受到商業採集和棲地消失的威脅,還有鵝鑾鼻野百合、鵝鑾鼻燈籠草、屏東鐵線蓮等,也因為人為開發的干擾、遊客採集等因素,造成棲地消失、野外數量極罕見。
「遊客看到特殊植物隨手採走,讓這些原生植物很難在棲地上繁殖,小型公共工程也可能造成棲地破壞,如果發現這些植物的棲地,希望能透過公部門協助,一起來保護這些台灣特有的瀕絕植物,」保種中心蒐藏科經理陳俊銘說。
2007年成立的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十年來已蒐集超過3萬1000種植物,是全球最豐富的活體植物保種機構。今年保種中心發起「百種興盛 允萌行動」,對於中心內個數少且已被判定為野外滅絕、嚴重瀕臨滅絕、瀕臨滅絕及易受威脅等級的物種,能透過專案繁殖計畫加以永續保種,因此提出優先保種的植物名單,希望在三年內各別增殖為100至1000株個體,屆時將移植苗木到原棲地及世界各主要植物園,目前廣邀民間和企業認養,一起參與永續保種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