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7年9月30日 星期六

《不願面對的真相2》觀後感:10年未竟功的氣候戰役


http://e-info.org.tw/node/207614?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e30ce45084-EMAIL_CAMPAIGN20170929&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e30ce45084-84956681

《不願面對的真相2》觀後感:10年未竟功的氣候戰役


建立於 2017/09/29
作者:高宜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計畫主任)

不願面對的真相與續集電影封面。
不願面對的真相與續集電影封面。
2006年的記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把高爾(Albert Arnold Gore, Jr.)捧成世界聞名的氣候英雄,卻也讓他成為反對陣營的箭靶。當他向世人揭開了不願面對的真相,10年內的各種反撲力量,也讓他感受到部分人士不願採取的行動,及不願放棄的龐大利益。相隔多年再上映的《不願面對的真相2》(An Inconvenient Sequel: Truth to Power ),說出了什麼新看法?

 一部電影,落選總統成氣候英雄

成為氣候運動推動者,本來應該不在高爾的人生規劃裡。出身田納西州政治世家的他,28歲就選上眾議員,走上長達24年的政治路,原本2000年有望接替柯林頓當選美國總統,想不到天不從人願。
沒想到下野後的高爾,竟靠一部看似枯燥乏味的環境記錄片重獲世人矚目,首部《不願面對的真相》其實只是場演講錄影,充斥一堆科學解釋和簡報資料,卻在世界各地引發廣大迴響。根據尼爾森和牛津大學的調查,《不願面對的真相》上映後一年,89%看過的人表示氣候意識有所提升,更有66%表示改變了他們對氣候變遷的看法。隔年,《不願面對的真相》先摘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高爾本人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若說川普是全球最知名的氣候懷疑論者(climate change denial);那高爾應該就是最有名的氣候支持論者了。
不過,《不願面對的真相2》並不打算「神化」高爾,反而從另一角度出發,記錄高爾面對外界批判的心境、如何度過低潮、以及在談判過程中奔走的點點滴滴,這一集你不會看到彷彿在科普教室對大家上課的「高爾老師」,讓人們看到一個更真實、更自然的高爾。
電影一開場,你會看到高爾在聽證會遭到攻訐、充滿無力感的畫面。中間與印度官員的犀利交鋒,你會發覺原來被捧上天的環境英雄,也有被人家「洗臉」的落難時刻,而且還發生在一個開發中國家。更別提片中不時穿插的川普畫面,還有2015年巴黎氣候會議召開前夕,因恐怖攻擊必須中斷拍攝工作和既定行程時,高爾顯露出的悲傷情緒。讓觀眾當下明白,電影播出後的這幾年,並不如你我想像中的美好,反而沿路荊棘滿佈。

綠能翻身,不再訴諸道德與環保

2015年底問世的《巴黎協定》,原本被視為氣候支持派的勝利,沒想到不到一年後川普當選了美國總統,局勢又瞬間風雲變色。「每個拳擊手本來都有計畫,直到他臉上捱了一拳,」回想氣候戰局的直轉直下,高爾在片中自我陶侃。 

《巴黎協定》原被視為氣候支持派的勝利,沒想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又讓局勢風雲變色。(圖片來源:UIP Taiwan)
《巴黎協定》原被視為氣候支持派的勝利,沒想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又讓局勢風雲變色。圖片來源:UIP Taiwan。
希望的曙光,總在絕望的吶喊後展露。比起第一集的說文解字和科學論述,《不願面對的真相2》對抑制全球暖化提供更多解答,比方日新月異的再生能源科技,還有遍地開花的自主能源轉型運動。
片中最令人振奮的一幕,就是風力和太陽能的高速成長!專家曾在2000年時預測,2010年全球風力發電安裝規模為30GW,但2015年的實績是前述數字14倍。同理,原本預測2010年太陽能新增規模為1GW,但2016年已是該數字的70倍。放眼世界,此刻已有許多達到100%再生能源發電的城市,即便在川普當政的美國也不例外,從密蘇里州的洛克港、堪薩斯州的格林斯堡、佛蒙特州的柏靈頓、到科羅拉多州的亞斯朋、馬里蘭州的哥倫比亞、阿拉斯加州的科迪亞克島,比比皆是。
這正是高爾一路走來強調的,抑制氣候變遷不能只靠道德訴求跟政策補助,更得透過合理的經濟行為和市場機制。過去十年,太陽能電池成本降幅高達85%,再生能源逐漸擁有「市電平價」的市場競爭力,讓人們擁有和傳統化石燃料集團對抗的武器。

下半場戰役,交棒上萬名氣候大使

至於高爾本人最得意的,應該是他跟德州喬治城市長戴爾羅斯的那段對話,德州不僅是全美石油重鎮、更是共和黨大票倉,但喬治城卻成為當地第一個100%再生能源發電的城市。儘管雙方政治立場迥異,卻證明在面對氣候變遷大挑戰時,跨黨派的合作是有可能的。

11年後的氣候戰役下半場,將由散佈各地的氣候大使們接下高爾棒子。(圖片來源:UIP Taiwan)
11年後的氣候戰役下半場,將由散佈各地的氣候大使們接下高爾棒子。圖片來源:UIP Taiwan。
儘管川普至今依舊認為全球暖化是場騙局,並在2017年6月退出《巴黎協定》。然而,今夏美國各地風災、洪水不斷,不僅讓民眾深刻體驗氣候災難的苦果,也再度證明氣候變遷的真實性與無比威力。
11年過去了,比起2006年一枝獨秀的高爾,現在全球各地出現風起雲湧的氣候變革與能源轉型運動,他從2007年發起的「氣候真相領導團」(The Climate Reality Leaders Corps)培訓課,一開始只有50位學員,如今累積訓練過來自135國的上萬人,包括任內促成《巴黎協定》的前聯合國氣候公約秘書長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都參加過。
現在,這群散佈各地、不同膚色、種族、說著不同語言的氣候大使們,將接下高爾的棒子,撐起下半場氣候戰役。跨越國界、文化、與政治立場的影響力,或許才是這部電影的真正影響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