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7年3月27日 星期一

孔子真的想當神嗎?|陳文信


林佳龍試圖探討的應是,無論是孔廟或神社,應該從人民的史觀去認識這些歷史,而不是從統治者的角度決定「順我者蓋、逆我者拆」。
文化是加法,人民不必在不同的統治者之間選邊站,而應該去認識、並讓後代有機會去理解不同的歷史風貌,這才是民主化的社會應彰顯的多元文化價值。


孔子真的想當神嗎?|陳文信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6151


孔子真的想當神嗎?


人氣指數: 347
友善列印版本

台中市長林佳龍日前直言,1976年才興建的台中孔廟不是古蹟,而是國民黨政權把日本神社拆掉後豎立的統治象徵。接著,中國大陸的媒體,比總是搶快怕漏的台灣媒體還緊張,「率先」放大報導,撻伐台灣政治人物豈可不遵循淵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道統……。
接下來,藍營便進入了不知是義憤填膺、還是集體高潮的狀態,他們爭相出面,紛紛痛斥林佳龍竟要「拆孔廟、蓋神社」。在國民黨主席改選之際的藍營內,無論是公開表態,或是發發臉書、寫寫投書罵上幾句,一時之間蔚為風尚。
黨主席洪秀柱就大罵,神社是「殖民的屈辱印記,絕不代表任何台灣的主體與精神」。〇隊友蔡正元則說孔廟是「漢人在台灣建立政權最重要的象徵」,他更灑狗血地罵「林佳龍政權是漢奸政權」,讓即時新聞小編超好下標。
這些人突然英勇又熱心地捍衛起孔子,老先生若地下有知,真的會開心嗎?
數千年來,孔子作為教育家和思想家,在許多華人社會地位崇高。然而,當孔子變「孔神」,儒家變「儒教」,甚至尊他的偶像為神明,每年還要舉辦祭孔典禮,不知當年曾曰「子不語怪力亂神」、「敬鬼神而遠之」的孔子,如今做何感想?
孔子像。來源:互動百科
當洪秀柱捍衛起「台灣的主體與精神」
其實,主張「一中同表」的洪秀柱,竟在此時講起了「台灣的主體與精神」,算是令人欣慰;但比令人欣慰更多的卻是令人疑惑:洪主席口中的「台灣的主體與精神」究竟是什麼?
她說:「1895年馬關條約讓台灣各民族被迫接受殖民、剝削,日本殖民統治者,企圖以強制手段,消滅台灣社會的傳統。」不過,怎麼看都覺得,這番話只要把年份改成1947年,主詞換一下,好像也非常適用。
先不酸人,回頭看林佳龍究竟是怎麼講出這番言論。經查,林佳龍是在2017年2月20日的市政會議上,等各局處簡報了「台中車站、第二市場、七媽會百年慶典」後發言。
他從台中的百年文化講起,說了很多原住民和漢人開墾時期的歷史,例如:
要強化在地認同,要先認識歷史。台中的安和遺址、惠來遺址、大肚王國等,從數千年前就開始。
漢人移民後,劉銘傳選台中做為省會,霧峰林家更牽動台灣百年史,張達京在豐原附近潭、雅、神等地開發,海線有更多因「唐山過台灣」慢慢形成的許多漁村和港口。
這些歷史很可惜過去比較沒有研究,台中的百年慶典不應只是舉辦慶祝活動,更要讓世人及後代有機會認識這些台中的歷史。
從劉銘傳講到唐山過台灣,看來林佳龍並沒有否認台灣與中國過去在社會經濟文化到政治的連結,但大概是因為這些都無法點燃仇恨之火,便遭有心人士自行從腦中刪除。
破解「拆孔廟、蓋神社」這些為偏見服務的謠言
臺中市孔廟大成殿。來源:維基百科
那麼,「拆孔廟、蓋神社」的說法,究竟是從哪冒出來的呢?又是何時拆孔廟、拆掉以後要做什麼?何時蓋神社、打算蓋在哪?
答案是,林佳龍根本沒說要拆孔廟啊!他的原文大意是:「台中的孔廟不是古蹟,是國民黨政權來台後,把以前的日本神社幹掉改為孔廟。台中公園裡存在過的、歷史留下來的文化,被後來的統治者用很粗暴的方法亂改。」
「在日治之前,台中公園原是東大墩,裡面有清朝時的大北門、望月亭等,日本人來時為了建立統治,就把它們移動或損毀了,漢人移民跟屯墾那段歷史也非常重要,要再去回溯。」他這段話也再度被忽略,然後再貼上反中媚日的標籤。
林佳龍沒說要拆孔廟,在他主政下的市政府,目前每年還是編列1500萬元經費營運孔廟,台中市民政局也會舉辦了一系列祈福、夏令營、祭孔、六藝、還願……等等如沐春風(或頭皮發麻)的活動。
至於蓋神社,遍尋相關資料,最接近的大概是林佳龍在視察台中公園的整修工程時,認為以前的鳥居目前倒在地上,是過去粗暴破壞歷史的結果,應該妥善調查研究,看能否修復。
後來林佳龍在2017年3月12日出席《新新聞》三十周年社慶演講被問及相關問題時,進一步闡釋:「本來的神社被拆掉就算了,但神社前的鳥居擺在地上不符史實,要嘛把它收起來,或恢復原狀,或立個解說牌,而不是任它倒在那。」
捍衛誰的孔廟、仇視誰的神社?
看來林佳龍不只沒打算要蓋神社,連鳥居要不要恢復原狀,都還持開放態度。
其實,有不少台中文史工作者常感嘆,當日本遊客到訪,看到台中公園裡倒在地上的鳥居,對方震驚錯愕的神情,總是讓好客熱情的台灣人不知如何解釋。
他們希望,市府如果不打算把鳥居立起來,至少也把它收到別處,「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到其他國家,看見媽祖、觀音或耶穌的神器或象徵物品倒在地上,那是什麼感受?」
台中既然沒有要拆孔廟,看來大概也找不到蓋神社的地方(也找不到蓋的理由吧),但「拆孔廟、蓋神社」的謠言,就在偏見中迅速廣傳。
偏見更引導有心人士開始論戰,宣稱那塊地本來就是孔廟,後來被日本人拆掉改建神社,國民政府來台後是「恢復」孔廟。根據史實,當地在蓋神社前,只是一片郊區的土地。如此追究下去,很多地方都該還給原住民,或還給森林和草原。
歷史是交織在一起的,台灣有原住民,有閩客漳泉,有航海時代的歐洲殖民,有二戰前的日本殖民,有戰後隨國民政府遷台的外省,到近年的新住民……。
文化是「加法」,不是刪去法;在民主化後,歷史更應該是人民、在地的歷史,而不是統治者成王敗寇的威權及統治工具。
「不要用統治者的角度,來了就粗暴地把舊的拆掉,樹立代表自己統治的權威,樹立代表自己信仰的東西,這個會是一個無止無盡的循環。」林佳龍如是說。
文化是加法,不必選邊站
林佳龍試圖探討的應是,無論是孔廟或神社,應該從人民的史觀去認識這些歷史,而不是從統治者的角度決定「順我者蓋、逆我者拆」。
孔子在數千年前,便以教育家和思想家的地位,留下許多千古傳誦的智慧,值得後世傳承,不只華人社會,全世界都有人在研究孔子學說。
不過,當統治者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擷取部份符合自身利益的思想,甚至將孔子神格化、透過公權力樹立權威,這不僅無法讓更多人珍惜並尊敬孔子的智慧,反而更令人懷疑統治者的意圖,是否違反了民主自由社會中的多元價值。
文化是加法,人民不必在不同的統治者之間選邊站,而應該去認識、並讓後代有機會去理解不同的歷史風貌,這才是民主化的社會應彰顯的多元文化價值。
中華文化不是只有孔子,台灣的文化也不是只有中華文化。
「文化」一直是「活著的」,只強調文化的「血緣」,好像你的祖宗是什麼,你就不能演變出新的文化、創造新的可能,這完全違反了文化的真實面貌。
台灣和中國「同文同種」,但美國和英國也是「同文同種」。美國能創造出源自英國、卻存有許多差異的文化,台灣當然也能孕育出全新的、在地的、多元的文化。
把多元文化斥為「背祖忘宗」,把反對神格化孔子貼上「反中」標籤,再把恢復歷史原貌扣上「媚日」大帽,進而捏造出「拆孔廟、蓋神社」這樣的謠言。這些言行粗鄙至極,卻簡明易懂,能夠迅速煽動仇恨和對立,鞏固極端支持者的效忠。如此反智與惡毒,是台灣最恐怖的風景。
孔子可能就站在你後面,他很生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