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edium.com/greenpeace-east-asia/%E9%82%81%E5%90%912019%E5%89%8D%E6%9C%80%E9%87%8D%E8%A6%81%E7%9A%84%E4%BA%8B-%E6%B3%A2%E8%98%AD%E6%B0%A3%E5%80%99%E5%A4%A7%E6%9C%83-cop24-%E7%9A%84%E5%95%9F%E7%A4%BA-86aa08c0eb33
邁向2019前最重要的事!波蘭氣候大會(COP24)的啟示
過去兩週,全球200個國家、超過28,000人,在波蘭礦城卡托維治(Katowice)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4)上齊聚,共商現階段全球最棘手且迫切的問題,也就是全球暖化危機。
各界公認,今年的波蘭氣候大會是《巴黎氣候協定》後最重要的一次跨國氣候大會。成員國除了檢視2015年協定通過後三年來各國的減碳成果,也訂定明確的指導原則「巴黎協定規則手冊」(Paris Rulebook),確保2020年將上路的《巴黎氣候協定》能貫徹。換句話說,今年的波蘭氣候會議,是未來減碳目標能否落實的重要關鍵。
氣候災害迫在眉睫
2018年是地球史上第四熱的一年,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災難,包括:暴雨、洪水,乾旱、熱浪、森林大火,以更驚人的頻率、更大的範圍影響世界各地。暖化造成的海洋熱浪正扼殺世界遺產澳洲大堡礁,過去五年,南極冰山更以三倍速率加速融化。身處亞熱帶的臺灣,今年雖躲過颱風侵襲,但突如其來的間歇性暴雨,仍讓不少低窪地區飽受淹水之苦。
當極端氣候災害日益頻繁,各國政府的減碳作為卻顯得消極。比如這次大會主辦國波蘭,雖已是第三次舉辦聯合國氣候大會,但仍有將近80%的能源來自煤炭,大會甚至邀請煤炭企業擔任贊助商,引發抨擊。而在波蘭氣候大會開始前一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發布的碳排放差距報告也顯示, 2017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總量再度增長,總碳排量來到破紀錄的535億噸,比前年增加了7億噸。除了經濟復甦,能源、工業、水泥等碳排大戶的排放量上升,也是主因。
儘管科學家不斷示警,溫室氣體造成的暖化升溫仍未減緩,國際社會此時需要更積極的減碳作為扭轉氣候災害的發生。若在12年內(亦即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未能得到控制,地球升溫將突破攝氏2度臨界點。全球將遭受極端熱浪襲擊,海平面顯著上升,珊瑚礁恐全數消失。氣候變遷連鎖效應一旦失控,將嚴重影響地球生態與人類生存空間。
環境行動如火如荼
因此在波蘭氣候大會會場外,世界公民自發性的遊行抗議不斷。除了地主國波蘭數千人集結上街,比利時更破紀錄的湧入6萬5,000人參與遊行,要求國際社會正視暖化危機,團結一致解決問題。瑞典和澳洲則有中學生展開「為氣候罷課」行動,抗議政府不作為,要求政治人物對氣候變遷採取更積極的措施。
在這一連串拯救地球的行動中,綠色和平也沒缺席。九位綠色和平行動成員,在波蘭氣候會議開幕前一刻,爬上全球最大的燃煤電廠集團之一波蘭能源集團股份公司(PGE)位於波蘭中部的燃煤電廠煙囪,展示「拯救氣候」(save the climate)標語。同一時間,綠色和平在各大城市也發起一系列行動,要求各國政府檢討燃煤發電政策,訴求政治領袖兌現減碳承諾,發展潔淨再生能源,挽救氣候變遷災害。
IPCC報告的啟示
來自世界各地的氣候行動,方式雖然不同,但目標只有一個:希望氣候大會領袖能在談判桌上凝聚共識,依照《巴黎氣候協定》精神,擬定並執行更積極的減碳策略。早在10月,「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公布的特別報告就揭示,要逆轉極端氣候災害,我們必須在2030年前將暖化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內。也就是說,接下來的12年,全球的碳排放必須減少二分之一,同時在2050年達到「零碳排」目標。
這個任務看似困難,但絕非不可能,只要國際社會採取更強而有力的行動策略,加速減碳期程。具體來說,世界各國必須加速淘汰化石燃料,2030年煤炭用量必須減少三分之二,而到2050年,燃煤發電的比例則需趨近於零。其次,電力系統和能源供應必須大規模轉型,朝向更友善環境,更有效率的發電方式。IPCC特別報告指出,隨著太陽能、風力發電,與電力儲存技術的進步,再生能源供電量可望成長至85%,甚至有達到100%的潛力,這對遏止暖化無疑是一項好消息。最後,特別報告也提醒,對森林和土地的保護,將達到負排放效果(negative emission),積極防止全球暖化。
上面這些減碳策略困難之處,在於牽涉產業、能源政策的整體轉變,各國政府,區域領袖和個別政治人物都應承擔責任,從產業、區域、國家治理上,加強氣候行動力度。除了遵守《巴黎氣候協定》框架,各國更該提高減碳自主貢獻度,並彌補發展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的減碳差距。
令人失望的波蘭氣候大會
經過13天的馬拉松式談判,與會各國代表在12月16日做成結論,本次大會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巴黎協定規則手冊」終於通過,產出了長達156頁的施行細則。這樣的結果在形式上雖有助達成減碳目標,但多國政府領袖仍不了解氣候危機的嚴峻程度,在行動上缺乏決心。
比如IPCC報告的建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需減少三分之二」,就沒被寫進新通過的細則手冊。IPCC報告提出關於全球升溫超過1.5度的後果,也沒在會議結論中被討論,僅被大會以感謝(appreciation)的方式輕輕帶過。許多強權和產油國家,比如美國、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俄羅斯,依舊對IPCC科學家的警告置若罔聞,多數與會國則不願承諾增加自主減碳額度。也就是說,巴黎協定規則手冊雖然過關,但各國對於減碳任務依舊缺乏企圖心和明確行動。
本次大會另一項重要議題「碳排交易制度」(簡言之,允許國家經由減碳成果取得碳權),同樣在部分會員國強力反對下不了了之。雖然多數國家力挺新的透明交易制度,擁有大片熱帶雨林的巴西卻堅持舊制,希望保留累積下來的大量碳排額度。而斡旋許久的「綠色氣候基金」同樣沒進展,首當其衝承受氣候變遷危害的國家遭受先進工業國家帶來的暖化苦果卻求助無門,顯見國際社會距離氣候正義的理想依舊遙遠。
國際主流媒體,比如《BBC》和《金融時報》都認為,與兩個月前IPCC報告的急切呼籲相比,這次大會達成的結論相對消極。國際氣候媒體《氣候之家》(Climate Home),更用三個詞彙形容這屆大會的談判過程:懦弱、自私、不負責任。即便氣候災難和科學事實擺在眼前,面對全球暖化危機,不少國家仍選擇繼續拖延忽視,而非合作行動,令人擔憂。
扭轉氣候危機的最後機會
全球暖化帶來的毀滅性災難正加速發生。氣候災害一旦降臨,往往帶來不可逆的環境惡果,而時間不站在我們這邊,若任由當前趨勢持續發展,地球升溫遲早超過攝氏1.5度底線。因此大破大立的減碳措施現在就需啟動,除了國際領袖,城市、區域領導者也該承擔一定程度的減碳義務。
目前,紐約和倫敦這兩大城市已經承諾從石化產業中撤資,不再助長氣候變遷產業鏈壯大。南韓燃煤首都「忠清南道」也在2018年加入了「脫煤者聯盟」,承諾在2026年前關閉14座燃煤電廠,大幅淘汰燃煤改用再生能源。紐西蘭政府則在今年四月宣布,全面禁止外海石油與天然氣鑽採。除了個別城市和地區,解決氣候危機,還需要更多國家更有企圖心的行動。
過去一年,臺灣在全民努力下擋住了一座準備興建的燃煤電廠,這不僅僅是淘汰燃煤發電的重要一步,更是邁向乾淨能源的開始。但與此同時,看守德國(German Watch)公布的全球減碳排名,臺灣不但再度被列後段班,更比去年退步兩名,成了倒數第三。顯見關於減碳,政府能做的還有很多。提高能源效率和發展環保科技產業已是世界趨勢,臺灣政府未來除了該提出更積極的能源規畫,六都與縣市首長也該在城市治理上融入更多氣候責任觀念,從空污防制、交通、產業和能源等方向著手,落實減碳目標。
全球暖化帶來的氣候危機,影響的是你、我及下一代每個人的現在與未來。距離IPCC報告提出的氣候行動期限2030年只剩12年,我們應要求政治領袖承擔責任,採取行動,千萬別錯過拯救地球的最後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