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斯佛真正的強勢回歸,是在1979年推出的《Broken English》。她與叛客樂團Vibrators樂手Ben Briefly的婚姻,對這張專輯的音樂有著深遠的影響,注入了叛客元素、藍調、新浪潮等多元化音效的嘗試令人驚喜,而她那彷彿被酒精浸透、蒼涼瘖啞的嗓音,在切切節拍中吟唱著毒品、酒精和性愛,還有自己破碎的感情和自毀的生活,本身更是極富戲劇性,卻又真誠無比地訴說了她曾經到地獄走過一遭,所付出的慘痛代價,被認為是一張「黑暗的傑作」。
【聽那些女孩唱歌】步上搖滾祭壇、浴火重生的瑪麗安.菲斯佛(Marianne Faithfull)|Join
【聽那些女孩唱歌】步上搖滾祭壇、浴火重生的瑪麗安.菲斯佛(Marianne Faithfull)
發佈於 4 月 23, 2018
電影《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 2000)透過一個熱愛搖滾的青少年,與一個1970年代當紅搖滾樂團的一段旅程,描繪當時樂迷、樂評、樂團之間關係與境況以及社會觀念種種轉變;看過此片者一定很難忘記片中樂團的頭號粉絲,由凱特.哈德森飾演的潘妮(Penny Lane,取自The Beatles樂團歌名,當然是個假名)──她是諸多同類型少女(所謂的Groupie,瘋狂歌迷)中的一個:耗盡青春生命、跋涉千里,只求追隨心中偶像;以孜孜不倦的追隨和青春美貌,終獲與偶像親近的入場卷後,不在乎被玩弄甚至蹂躪心碎。對這個角色的道地詮釋,也為她帶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的確,就是女配角。
這件事從戲裡戲外其實都說明了一個狀況:搖滾樂雖然號稱能顛覆既有傳統、挑戰霸權、追求自由與解放,但在性別上,這些事情似乎仍然還是遵循著父權社會的某種發展模式:由英雄、偶像帶頭,引領一場意識型態或實質上的革命,取得某些成功、並成為眾人欽羨的對象,但這些英雄與偶像從此進入更為複雜的權力輪迴,而女性的地位,在這樣的過程中,雖然有些意識和角色可以開始凸顯、喚起人們對性別問題的重視,但不可諱言地終究還是居於次要的地位,只是作為配角的話也就算了,有些則更不幸地淪為男性的玩具、工具、甚至傷害的對象。
Marianne faithfull - Sister morphine
在發光發熱的搖滾界中,被視為配角、最終推上祭壇成為犧牲品的代表性人物,非瑪麗安.菲斯佛(Marianne Faithfull)莫屬。1946年生於倫敦的她,父親是位軍官,也是義大利文學教授,母親則和奧地利的哈斯堡皇室有所淵源。從小父母離異後便和母親生活,度過平凡的童年後,等待著她的是不平凡的青春美貌、以及甜美的歌聲;她從18歲開始在咖啡館唱歌打工,某次派對中被滾石合唱團的製作人Andrew Loog Oldham發現,Andrew 走到她面前,對她說,「我要把妳變成一個大明星。」他的確做到了。滾石合唱團的Mick Jagger 和 Keith Richards為她寫了一首”As Tears Go by” (當淚水流逝),迅速攀上英國排行榜第9名,之後滾石合唱團也錄製了自己的版本,年方17歲的瑪麗安.菲斯佛嘗到了一夕成名的滋味。
Marianne Faithfull - As Tears Go By (1964)
擁有天使般的面孔,歌聲又甜美動人,怎麼不會成為大明星?菲斯佛陸續推出的單曲包括"This Little Bird"、 "Summer Nights"、"Come and Stay With Me"等,都大受歡迎,把她捧上了天。但隨之而來的墮落也一樣快速;菲斯佛1965年在劍橋嫁給導演之子John Dunbar,同年11月生了一個兒子Nicholas,但不久之後,她便離開丈夫,展開與滾石主唱Mick Jagger一段高調無比、轟轟烈烈的戀情。
As tears go by Mick Jagger & Marianne Faithfull
我們無從得知這段有著大量鎂光燈聚焦、成為當時搖擺倫敦(Swinging London)代表的戀情,帶給菲斯佛的究竟是炫耀感還是壓力,但這隻飛上枝頭的鳳凰,卻也不可免俗地開始耽溺於藥物的快感與逃避感,她曾在Keith Richard家裡的宴會上被警方臨檢藥物時查獲,神智恍惚、全身裸著只裹著一張毛皮。事後,菲斯佛多次在各種訪談上回憶著自己這段荒誕狂放的歲月,說這些古柯鹼、海洛因,雖然當時看來時髦又刺激,一回首卻只覺得汙穢與卑俗,讓她身為人母的尊嚴喪失殆盡。不出幾年,24歲時,她也和Mick Jaggar分手了,有人說她是「被領導搖滾樂的男人和被男人領導的搖滾樂拋棄」,同時也喪失兒子的監護權,讓她企圖自殺,之後便極少在眾人目光下出現,只有在1973年曾和David Bowie同台演出。
Marianne Faithfull, David Bowie - I Got You Babe
海洛因和古柯鹼不僅敗壞了菲斯佛的名聲,也使她的嗓音完全被破壞成瘖啞黯淡,無法在唱出甜美的歌聲;這段期間,她不斷和藥物戰鬥,1975年發行的《Dreamin' My Dreams 》(後改名《Faithless》)獲得愛爾蘭專輯榜冠軍;接著,她繼續輾轉流離在男友家,生活顛沛不言可喻。
Marianne Faithfull - Broken English
菲斯佛真正的強勢回歸,是在1979年推出的《Broken English》。她與叛客樂團Vibrators樂手Ben Briefly的婚姻,對這張專輯的音樂有著深遠的影響,注入了叛客元素、藍調、新浪潮等多元化音效的嘗試令人驚喜,而她那彷彿被酒精浸透、蒼涼瘖啞的嗓音,在切切節拍中吟唱著毒品、酒精和性愛,還有自己破碎的感情和自毀的生活,本身更是極富戲劇性,卻又真誠無比地訴說了她曾經到地獄走過一遭,所付出的慘痛代價,被認為是一張「黑暗的傑作」。
之後,瑪麗安.菲斯佛彷彿在音樂中找到了救贖。不再是以純潔笑容和天使面孔吸引人的一個年輕少女,作為浴火重生的中年女性,她這次才真正地用自己的雙腳,站在了鎂光燈下,自1980年代以來,以兩三年就發行一張專輯的速度,不斷深耕樂壇,合作對象更都是搖滾樂界最頂尖的名字,包括David Lynch的御用配樂人Angelo Badalamenti、U2樂隊的長期製作人Daniel Lanois等,而她也從不掩飾自己日益增長深刻的皺紋,蒼涼低落的表情,出現在每張專輯的封面上。而她合作的對象,也遍及下一個世代的搖滾歌手,2002年的《 Kissin' Time》,合作對象包括Blur、Pulp、Beck、Billy Corgan( The Smashing Pumpkins)等崛起于1990年代的新一代搖滾巨星,2005年則是與PJ Harvey、Nick Cave與Damon Albarn(Blur樂隊)等名家合作,發表了《Before The Poison》,其中,同樣個性獨具的獨立女歌手PJ Harvey創作和製作了一半歌曲,蒼涼淒然的歌聲和陰鬱猛烈的情緒融合在一起,創造出令人深刻的印象,和歌德天王Nick Cave合作的”Crazy Love”更是令人動容。在那歌聲裡,彷彿所有青春美夢的幻滅,都得到了救贖。
Marianne Faithfull - Crazy Love
除此之外,瑪麗安.菲斯佛也參與電影例如《凡爾賽拜金女》、《親密關係》等演出,並獲得不少獎項;2016年,她舉辦了慶祝了自己步入樂壇50年的巡迴紀念演唱會,引起熱烈的回響。
1987年的《Strange Weather》專輯中,瑪麗安.菲斯佛再次以充滿滄桑、無奈淒涼的瘖啞嗓音,唱出了那首改變她一生的”As Tears Go By”,如今已高齡72歲的她,昔日的芬芳甜美、荒唐耽溺,都已成過去,她那少有的驚濤駭浪的人生,卻在最終能夠站穩腳步,露出波瀾不驚的微笑,證實了生命的勝利。曾經看過有人稱這張作品是「最適合在割腕時播放的專輯」,但事實上,瑪麗安.菲斯佛所經歷的一切、以及她現在所唱出的一切,兩相對比之下,卻是最讓人有活下去勇氣的啊。
Marianne Faithfull - As Tears Go By (1987)
比起許多經典樂團只能靠巡演、演唱舊曲目作為不被世人遺忘的手段,瑪麗安.菲斯佛所展現的,是靠音樂讓自己的人生重新站起來的決心與毅力,年輕貌美的花火燦爛終歸不長久,如今的她,綻放的才是真正耀眼的光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