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11222?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e7d2576506-EMAIL_CAMPAIGN_2018_04_17&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e7d2576506-84956681
藻礁專家會議再戰 學者下海找證據 棧橋區有多杯孔珊瑚
本報2018年4月24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環保署24日上午舉行大潭藻礁生態專家會議第2次延續會議,反擊中油長期表示當地生態不佳的說詞,中研院學者陳昭倫提出上週親自潛水在計畫範圍內繼續調查,指出「前期圍場」水泥構造物外60公尺確實有連續分布藻礁礁體存在,不但殼狀珊瑚藻持續發育,也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多杯孔珊瑚群體,最大直徑約21公分,最小約為12公分。
陳昭倫的發現,打臉了過去中油表示並沒有發現多杯孔珊瑚的報告,具生態專長的環委鄭明修、外聘委員劉靜榆等人,特別點出兩方調查資料的落差,也提醒其他如溫排水、飄砂等生態議題的爭議,也多是沒有完整調查資料而淪為各說各話。民間更一再質疑中油調查不夠完整,提出的迴避方案並沒有真正迴避了生態熱區,在調查不足的狀況下,專家會議與環評審查都不該輕言結論。
碎波下有藻礁 潛水「棧橋區」 發現殼狀珊瑚藻、多杯孔珊瑚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昭倫於4月18日、19日傍晚至晚間前往「前期圍場」水泥構造物外的「棧橋區」潛水觀察。陳昭倫解釋,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生長特性,主要分布在淺水域,退潮水深不會超過5米之處,多是藻礁或是珊瑚礁岩的硬底質,包括了砂礁混生的環境、趕潮帶至潮下帶上緣。
而棧橋區該地海水出現「碎波」,按照物理的判斷可知,必定是海水下方有東西存在所致,極可能是連續的礁體,因此選定該處展開潛水調查。陳昭倫在潛水過程中,也的確看到「一片紅」的殼狀珊瑚藻存在,當逐漸退潮,這些藻礁紛紛露出水面,其中更有多杯孔珊瑚群體分布。
陳昭倫表示,這次的調查可見,在前期圍場水泥構造物外60公尺有藻礁礁體存在,在直線200公尺有連續分布的藻礁礁體,不但殼狀珊瑚藻持續發育中,也在G1區發現了並定位了6個多杯孔珊瑚群體,最大直徑約21公分,最小約為12公分。
陳昭倫從最低潮碎波的距離來推估,連續藻礁分佈範圍應可再向外延伸約200-300公尺,預計施作棧橋直線距離約50公尺就有多杯孔珊瑚。陳昭倫表示,將會擇日以水肺潛水進行地真調查,並收集更多的資料,進行多杯孔珊瑚物種分布預測模式。
迴避方案沒迴避掉多杯孔珊瑚 中油:確認後再移
陳昭倫將他的發現與中油的預定配置圖套疊起來,顯示中油的迴避方案並沒有成功迴避了生態熱區。過去中油自行調查的結果,在相同區域內顯示沒有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面對陳昭倫的發現,中油副總經理方振仁表示,將會依照學者提供資料繼續調查,如果有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未來棧橋區相關工程為遠離這類敏感生態區。
不過,中油這樣民間提出發現就設法迴避的回應,遭民間與環評委員質疑,「只避開裸露藻礁區,沒有迴避非裸露區,就不是完整保護」,428藻礁永存音樂會負責人程美玲指出,無全盤完整調查的迴避方案,會造成中油以為避開卻沒有;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前理事李碧恬質疑,這樣的迴避根本是弄錯了重點。觀音區市議員參選人戴兆華更批,如此中油乾脆「不調查假裝沒有」。
除了一級保育類動物柴山多杯孔確實存在的證據外,民間也提出當地其他生態豐富的情況來反擊中油的生態不佳說。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特聘教授林惠真,對生態系中頂級消費者裸胸鯙(俗稱薯鰻)進行數量調查,他在三個季節、合計進行了9次放蝦籠捕捉裸胸鯙的調查。林惠真表示,合計捉到11尾體型達40至60公分的裸胸鯙,且沒有重複捕捉。因此他初步推估,在該海岸的33萬平方米範圍內,應該至少有1200隻大於50公分的成熟個體存在。程美玲也拿出近百張當地居民十多年來拍攝的照片,除了藻礁,更有多種魚蟹進行覓食等活動的紀錄。
程美玲直言,「生態不好是中油明顯誤判」,他更引蟹類專家劉烘昌的意見,認可桃園藻礁生態系是全球僅有的世界自然遺產價值。劉烘昌研究足跡遍佈全球5000公里海岸,卻一度以為桃園海岸「黑嚕嚕」一片,已經滿滿工業區,沒生態很合理,而沒有進行過調查,卻在去年參加夜間觀察後,才知在工業污染的威脅下,大潭藻礁仍沒有棄守,守護了這片傲人的生態。
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蔡雅瀅表示,為了藻礁爭議,農委會前日也才找了環團、學者與中油進行協調,會議中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主任趙淑妙不但要求給更多時間進行完整調查,更強調在西海岸一片沙岸中這片藻礁的獨特與重要,若失去恐造成物種滅絕,應該設法保存,作為生物資料庫。
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指出,三接站要建設平行海岸線的防波堤,一定會影響海水交換、漲退潮,生物移動和生活史會受到何等衝擊都需要更多調查;而溫排水對生態系的影響,目前中油只提了殼狀珊瑚藻的資料,顯示並無太大影響,但其他生物的資料就沒有,「因為我們都沒有資料,結果就是各說各話。」
週五延續專家會議「民眾勿入」 環團籲環署別跑程序
中油天然氣接收站選址觀塘工業區工業港,在環差初審時,可能對藻礁生態產生衝擊一再成為爭論焦點,因此環保署展開「觀塘工業區及工業專用港開發對大潭藻礁生態系統可能影響與因應」議題專家會議,但前兩次會議中,民間團體對於特定參與專家的資格有質疑,後續又指觀塘涉及不當黨產,而一直沒有實際針對當地生態進行討論。
環署也以再開兩次延續會議,一次民間發言、一次只限專家學者討論來反制,24日的第二次延續會議,民間團體把握也許是最後的發言機會,聚焦在生態部分。
環團仍在爭取27日第三次延續會議也能進場參與討論,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指出,中油目前的資料不夠確實,環保署不能跑程序,趕在下次就要專家討論出一套結果,一切應該要等到有完整資料再說。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