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0674?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ec37641333-16100810_7_2016&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ec37641333-84956681
【阿拉斯加追候鳥】孵化競賽
作者:睏寶
※ 編按:作者睏寶踏循著鷸鴴類水鳥們的足跡,造訪東亞澳遷徙線。今年夏天,也獲得參與巴羅計畫研究志工的機會,踏上這個極地的水鳥繁殖地,親眼見證驅使遷徙性水鳥終其一生奔波的關鍵階段—繁殖。
破殼而出,是小雛鳥生命中的第一道關卡。蛋中的雛鳥朝著外面的世界叩門,讓殼上出現難以察覺的星芒狀裂痕,漸漸地裂痕會越來越多,好像武林高手在裡面練功一般,蛋殼在將近孵化之際變得特別薄、特別脆弱,我們檢查蛋時都得特別小心,然而對雛鳥來說,這個過程會持續1-4天,直至牠們敲出穿透蛋殼的小洞(pipping),此時可以隱約聽到蛋中傳出微弱的叫聲,一天之內牠們將會破殼而出!
雛鳥在蛋中的姿勢是蜷曲的,牠們會把頭埋在翅膀下,像睡覺中的貓咪一般,頸背抵著蛋的鈍端,嘴喙繞過腋下從背後探出來,用喙端上的小蛋齒對蛋殼敲敲打打,當蛋殼被敲出一圈,牠們便會用背抵著蛋殼的鈍端,使勁地推啊推地,把蛋殼分開。不同於胎生動物是媽媽在出力,小雛鳥必須靠自己的力量突破這個關卡,才能見到世面,Rick說他曾經看過已孵化的蛋殼偶然覆蓋到另一個蛋上,造成小雛鳥無力把蛋殼推開。
破殼而出後不久,親鳥便會把蛋殼啣出巢外,雛鳥也很有可能在24小時之內離巢,所以當蛋開始出現孵化跡象時,我們必須每天探巢,以確定蛋是否成功孵化。苔原上最美妙的時刻之一,即是探巢時遠遠便聽到巢中隱約傳出雛鳥的細語呢喃。接近時看到四個小不點偽裝成剛冒出草苗的咖啡色苔蘚,牠們會僵住不動,直至感受到巢邊那道過於炙熱殷切的眼神有些不太對勁,因而耐不住性子起身活動。手足們疊在一起的模樣,總讓我忘記一個殘酷的事實—牠們雖是寒風中相互依畏的親人,卻也是彼此的敵人。
早熟性雛鳥的人生第一餐,不是親鳥啣回來的,而是自己邁出步伐抓到的,這也是牠們大費周章回到這裡繁殖的原因之一──極地的昆蟲又傻又多,把記錄本輕輕一闔便會不小心夾死好幾隻蚊子。正因如此,出生後幾個小時,牠們不帶一絲膽怯地踏出巢外探索花花世界,起先幾個小時還知道回家,再過一會兒就會到處撒野了,親鳥會在巢外孵育已離巢卻還不能為自己保暖的小雛鳥們。
若蛋沒有同步孵化,可能會有已準備離巢的雛鳥和還在練功的蛋同時存在,對雙親都會孵蛋的物種如黑腹濱鷸,其中一隻親鳥會照顧巢外的雛鳥,另一隻則留在巢中繼續孵蛋;但是若只有單親孵蛋如灰瓣足鷸、紅領瓣足鷸或美洲尖尾濱鷸,牠們只好被雛鳥牽著鼻子走、棄蛋於不顧了。生命的競賽在誕生前已然展開,不論蛋中小雛鳥練功到什麼程度,若是沒跟上其他手足的步伐,大自然還是像校門口的教官一樣,不帶表情地說:「抱歉了小不點,你晚了一步。」
蛋是一個很神奇的構造,當成鳥用體溫把蛋烘得暖暖的時候,裡面的胚胎便會開始發育,如果成鳥離開巢中,寒冷苔原上的蛋只需一會兒就會變得冰冷,起先我很擔心它們,後來才知道此時胚胎只會暫時停止發育,並不會死亡。鷸鴴類水鳥孵化期一般為21天,Willow研究的紅領瓣足鷸因由雄鳥單親孵蛋,難免讓蛋忽冷忽熱,她碰過的最高紀錄花了34天才孵化,我問她:「那有沒有什麼孵蛋的時間點,從那之後蛋會禁不起降溫因而死亡呢?」她遇過一例,巢中最後一顆蛋已經pipping卻被遺棄了,她們把冰冷的蛋帶回研究站準備採樣,雛鳥居然就在室溫下孵化了。
我看著人去樓空的巢,裡面坐著一顆孤伶伶的蛋,拿起牠抵著額頭,額頭的熱度瞬間流向了它,牠小小的喙端從已經穿透的蛋殼中露出來,我知道牠曾經在裡面推啊推地、發出微弱的叫聲。如果蛋能禁得起忽冷忽熱,那究竟生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又從什麼時候結束的呢?我把標記巢的旗子折彎時邊這麼想著。
今年繁殖季,我們在樣區內共找到360巢、1392顆蛋,900隻雛鳥成功孵化、通過了人生的第一道關卡,不過生命的挑戰才剛要開始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