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0836
盼解開發爭議 東部觀光政策環評座談陸續開跑
本報2016年10月28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因杉原棕櫚濱海度假村環差案的爭議,民間要求多年的東部觀光政策環評,也終要展開。今年7月初在行政院由政務委員張景森召開後續處理討論會議後,確認將由交通部觀光局負責辦理,以做為東海岸風景區的開發案個案的上位政策指導和審查依據,內容將包括土地使用、建築管理 、景觀管理、觀光資源承載量管制等。並已陸續在台東、花蓮、台北舉辦座談會。觀光局表示,仍將繼續辦理,收集各方意見。
環保署建議,要依「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作業規範」第9點,去強化政策評估說明書「政策內容」或「減輕或避免環境影響之因應對策」等章節,在東部觀光政策環評中納入總量管制策略、資源分配、資源復育、 開發區位規劃、環境管理、環境監測、追蹤考核等內容。並且從近年多件個案環評的經驗,提出要將原住民族權益、土地資源、文化資產、地質、 自然生態、景觀、用水來源等議題納為重點評估項目。
時空背景已變 東部觀光政策亟需轉型思考
回顧政府提出的東部觀光政策,仍停留在1999年觀光局的「東部觀光發展計畫」,當年設定花東以觀光為主、工礦為輔的產業型態,要讓東部成為國民旅遊、國際觀光重鎮,並提出整合公私投資計畫,藉發展觀光產業,為東部帶來就業、所得與繁榮。但近年,東海岸多起爭議大規模開發案,要求檢討修正政策的聲音四起。
臺灣省環境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胡思聰即在台北場座談會指出,16年來時空及社經條件已大幅改變,且當時尚未發生大地震、災變等地形地貌轉變,修正後的東部觀光政策,應更宏觀、更具觀光品味、更重視旅遊品質,而非繼續以提升地方經濟為主要標的。
但台東縣政府觀光旅遊處科長李志鵬提出擔憂,表示已有一般個案開發的環評在限制開發,若加一個新政策環評來抑制發展,這樣東西部發展會越來越不均衡。
台東居民:政策環評需要更有在地觀點、讓部落參與
觀光局也前往花東兩縣聽在地的意見。近年為了東海岸開發多次攻防,台東場的居民擔憂市區與沿海住民生活與土地使用遭受觀光發展的衝擊,應對現有飯店、民宿數量與分區進行檢討,更強調東海岸都是環境敏感區也是原住民傳統領域,應該重新檢討評估指標。
台東場期待未來的政策環評能更站在在地觀點來看,並補強資訊公開及民眾參與機制,尤其是部落參與的部分。環境乘載部分,也要納入交通、遊覽車數量、用水、交通衝擊、垃圾處理、原住民傳統文化習慣等,分別評估出東海岸及縱谷分別的土地涵容能力、水資源條件、空氣品質、自然景觀與人文現況。以藉此訂出最適遊客旅次、住宿地點、房間數、公共設施條件等最適總量。
立委廖國棟辦公室助理郭信宏更建議,觀光局應建立一個東部觀光平台,作為當地社區及部落聯繫窗口,讓彼此意見可以交流。郭信宏提醒,部落會議召開不是政府說開就開,召集族人更是需要時間,部落還可以藉由這平台組成一個大型部落觀光論壇,更能聚焦,協助政府訂定原住民族的觀光產業。
環境乘載量受關注 花蓮縣府聚焦改善交通
「陸客不來了」的狀況,花蓮特別有感,有觀光業者擔憂新南向政策緩不濟急。縣政府與立委更趁機要求交通建設的改善,來維持花蓮觀光產業的榮景。立委徐榛蔚辦公室副主任林冠勳指出,「沒有交通就沒有觀光」,強調交通問題在花東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花蓮縣政府觀光處科長莊鈞再指出,交通便利、安全是發展觀光的重要要素,花蓮亟需空運、陸運的改善,要求中央協助開發更多觀光客直飛花蓮,與蘇花改能如期完成、解決鐵路也是一位難求等問題。
行政院東部聯合服務中心副執行長李旭寧指出,要重視承載量,檢視觀光客排擠到當地人的公共設施的狀況,尤其是交通運能能否負荷觀光客。
除了交通、廢棄物需要全面考量與設法處理,花蓮場民眾也指出,要重視環境涵容能力,尤其目前賞鯨缺乏規範,不當的賞鯨行為,衝擊了野生鯨豚生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