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太陽能點亮部落祭典 達魯瑪克用綠能延續傳統


http://e-info.org.tw/node/9149

太陽能點亮部落祭典 達魯瑪克用綠能延續傳統

文字大小
 297  1 Share1 
 
 
本報2016年7月22日台東訊,特約記者賴慧玲報導
7月21日暑氣正盛,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的達魯瑪克部落一如往年,正為著一年一度的小米收穫祭而忙碌沸騰著。但今年,依照部落傳統設置的慶祝廣場上多了一絲嶄新的風貌:竹子搭建成的青年會所旁,加裝了三座地面型太陽能板,將在未來兩天的慶典活動中,為聚會所提供照明電力。
這是達魯瑪克落實100% 綠能部落計畫的第一個示範實驗,也是台灣以民間之力發展綠能社區的第一步。
達魯瑪克小米收穫祭廣場上,青年聚會所旁的地面型太陽能板。攝影:賴慧玲。
達魯瑪克小米收穫祭廣場上,青年聚會所旁的地面型太陽能板。攝影:賴慧玲。
台灣百分百綠能草根計畫 達魯瑪克拔頭籌
達魯瑪克綠能部落計畫由台灣環保聯盟、東興社區發展協會、達魯瑪克部落青年團、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等多個民間團體共同發起,是台灣第一個以100% 再生能源及能源自主為目標的草根社區計畫。
今年 5 月環保聯盟獲得部落會議同意,在7月中舉辦部落綠能培訓營,邀各地青年學子和社會民眾一起來認識部落的文化、自然環境和綠能發展。在專家的協助下,超過20位外地學員共同架設了三座移動式地面型太陽能板,總發電量達 3 KW,希望為古老的部落慶典點亮一盞通往未來的明燈。
「我們歡迎先進、環保、高科技的綠能技術進入部落。有外面朋友一起來努力,我們不寂寞,覺得很光榮。」東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四德表示。
自2015 年綠能計畫獲得部落會議通過之後,部落和環保團體便積極與台東大學、再生能源廠商、公部門等相關團體協商合作,希望引進再生能源技術、資金和行政支援,協助部落建置太陽能、風力等小型再生能源設施,同時搭配社區既有的東興水力發電廠,達成社區用電自給自足的長期目標。
調適、創新也是傳統 太陽神之子的部落文化
達魯瑪克青年團執行長張力文。
達魯瑪克青年團執行長張力文。攝影:賴慧玲。
部落青年團執行長張力文認為,再生能源與達魯瑪克部落文化早已緊密相連。日治時期,建造於部落旁大南溪上的東興水力發電廠便在耆老們的記憶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認為,若能將水力發電復興,同時結合其他再生能源技術發電,將可為部落帶來向上提升的能量。而社區自行經營發電,更可以達成部落自治和照顧社區弱勢的目標。
在部落傳說中,達魯瑪克族人是太陽神之子。而在達魯瑪克綠能願景的想像中,傳統文化與再生能源科技可以共榮共存。
台東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劉炯錫認為,綠能代表的是「從根發芽」——在部落走向新生活和新發展的同時,不會斷離文化和生態的根。他長期在當地推動社區營造和溪流復育,今年暑假帶領台東大學學生與部落居民一起進行部落舊址重建時,也在新的石板家屋上加裝太陽能板。
「傳統是每一代的人為了調適和創新而傳承下來的。」來參加祭典的台灣原住民守護領域聯盟 (TICTU)成員 Sutej Hugu 對部落傳統做了最好的回應。他認為,對原住民來說,傳統會隨每一代的調適和創新而變化,但依然保持著與上一代和下一代的連結。在這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人、土地和自然之間的緊密關係,而非像現代文明一樣與自然脫節。
達魯瑪克綠能營隊學員嘗試自行組裝太陽能板。攝影:賴慧玲。
達魯瑪克綠能營隊學員嘗試自行組裝太陽能板。攝影:賴慧玲。
「透過綠能計畫,我第一次感覺到原來科技可以拉近人與自然的關係。」暨南大學人類學所碩士生鄭百騰在營隊尾聲分享心得。他認為,部落追求的能源自主脫離了電力買賣的概念,打開了不一樣的能源想像。不過,他認為綠能計畫會對部落內部凝結力造成什麼影響,仍有待觀察。
來自部落但少時離鄉的學員Legea (劉世倫) 也表示,部落內部的運作模式與漢人社會不同,例如,宗教信仰可能會對居民的決定造成重大影響。而目前不少部落居民對綠能計畫仍一知半解,推動起來恐有難度。
「最重要的還是要回到社區民眾的意識。」台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李俊偉呼應。他認為,讓部落長老和居民在事前充分了解各種綠能科技對社區的正反影響,是計畫推行成功的重要關鍵。
族語課講綠能 蓋太陽能示範屋 推廣事半功倍
針對再生能源的自然成本,環保聯盟會長劉俊秀直言難以避免,但環保團體也不斷在思考如何降低各種綠能科技對達魯瑪克部落造成的環境衝擊,希望透過衝擊最小的方案,找到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平衡點。
劉世倫觀察,綠能在許多族人的想像中雖然美好,但仍過於抽象。因此,先在部落裡架設好示範的實體成果,例如在活動中心架設綠能示範設備,或是先補助一家設置太陽能屋頂,可以達到更有效的宣導效果。同時,若有一個民間團體能主責知識和技術上的協助,與政府相互配合,推廣起來更能事半功倍。
「協會有責任把綠能充分介紹給部落理解。」東興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陳四德表示。他認為,部落裡90% 的居民都是基督徒,若能夠在做禮拜時進行10到20分鐘的宣導,在節慶與部落會議時加強與耆老的溝通,或是在大南國小魯凱族語課程時向小朋友介紹綠能,將可望捲動更多部落居民一同參與計畫之中。
DIY 組裝太陽能板。攝影:賴慧玲。
DIY 組裝太陽能板。攝影:賴慧玲。
太陽能板兼顧防災供電 青年親手組裝更有感
此外,本次為小米收穫祭搭建的三座地面型太陽能板,將於8月中改裝設於部落活動中心的屋頂,作為活動心老人日間照護與部落防災供電使用,同時提供居民綠能機會教育。
對協助募款、招募合作廠商、和撰寫申請計畫的環保聯盟來說,達魯瑪克100% 綠能部落更是推動非核家園和能源轉型的重要示範。會長劉俊秀表示,這次辦理暑期營隊,就是要邀請年輕朋友一起來學習和推廣,為2025 年前達成非核家園的艱難目標一起努力。
不少學員都表示,參加綠能暑期營對增加了對綠能的認識和信心。即將上大學的陳顥元同學透過親手實作,體會到自行組裝太陽能板的勞動和成就感,躍躍欲試地想和親友分享經驗。劉世倫也開始思考明年回到部落定居務農時,嘗試在農設施上安裝太陽能板。另一位來自屏東泰武鄉的排灣族學員也表示希望將組裝太陽能板的經驗帶回家鄉,推動成為第二個綠能部落。
環盟秘書長陳秉亨強調,民間不需要等待政府帶頭改變,每個人都有可以做的事。公民應該相信自己的行動能力,走在政府的前面,政府可能就會隨之改變。對他來說,環盟大力催生達魯瑪克綠能部落計畫,就是要向台灣民眾和政府證明「在台灣推動較大型的百分百綠能計畫是可行的。」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學員、環盟、協力廠商和學者合影。攝影:賴慧玲。
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學員、環盟、協力廠商和學者合影。攝影:賴慧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