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麥嘉華(Marc Faber):美7,000億美元的紓困計畫可能以失敗告終
對於美國及歐洲國家的紓困計畫,素有「末日博士」稱號的麥嘉華並不看好,他認為,這些計畫都未觸及到根本的問題,就是西方國家喜歡過度舉債(overleveraging)。
麥嘉華表示,美國過高的債務必須有效降低,仿照1997年亞洲諸國因應金融風暴時的做法。
「1980年,美國國債為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30%,目前已暴增至350%。這些債務一直都由聯準會(Fed)與財政部所管理,全世界都樂於投資。」
麥嘉華認為,這些無資金準備的美國國債(unfunded liabilities),根本不配得到AAA的最高評等,「美國公債應該被評為垃圾等級。」主要係美國政府必須不斷印製鈔票來達成紓困承諾當中的所有義務。
美入股銀行 業者仍難聽令行事
道瓊指數在十三日大漲九百多點,可是隔天主要報紙的頭條不是這件事,而是「美國政府入股銀行」。因為美國政府動用兩千五百億美元入股銀行,其作法衝擊了美國經濟的根本理念,可能把美國政府從私人企業的「債權人」變成了「所有人」,等於朝「國營事業」跨出一大步。
誠如美國財政部長鮑森所說,政府入股任何私人企業,「大多數美國人反對,包括我在內」。理由十分明顯:公營事業的董事是拿薪水的,缺乏自由企業最需要的利潤動機。
搶救金融 債權人變所有人
很早就有人說,全世界看得到日本各式各樣的產品,唯獨看不到日本香煙,因為香煙是日本的國營事業,品質、銷售通道都不如民營企業。美國沒有國營事業,唯一的例外是郵局。結果郵局總是入不敷出,經常漲價,經營績效不如民營的飛達、優比速。
但正如鮑森所說,儘管不願意,可是已經別無選擇,總不能坐視企業和消費者求貸無門,銀行資金無法流通,大家一同走上末路。
華府「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波恩說,過去不干預,因為干預妨礙企業發展;現在要干預,因為不干預就完蛋,難道美國要步上冰島的例子?當前需要的是「有效的干預」,藉由挹注資金,讓民眾和企業恢復對金融機構的信心。布魯金斯研究院資深研究員馬丁.貝理表示,如果紓困方案的目的是要讓銀行對同業有信心,那麼政府購買銀行股權就是「比收購有問題的資產更有效的重振銀行之間的信心」。
有效干預 重振信心擺第一
現代企業是在信用制度下營運,必須從銀行取得放款以順利運作,因此,「恢復信心」無疑是處理這次金融危機的關鍵。阿肯色大學金融系主任劉璞指出,整個自由市場的運作,是建立在許多條件下,其中一個條件是借貸雙方的相互信任,也就是有借有還。但是「今天這個前提已經崩解了,連周轉金都沒有了」,所以只好藉由政府出手。
他說,所謂借貸雙方,不只是企業向銀行借錢,銀行之間也相互借貸,如今銀行對企業的還款能力沒有信心,銀行彼此之間的信心也沒有了,相互之間的拆款(inter-bank loan)都拿不到。行之有年的運作常態,今天卻求告無門,因為「你這家銀行明天還在不在?明天還開不開?我的錢拿不拿得回來?」因此「已經到了政府必須干預的地步」。
歐洲各國政府已經開始大規模干預,如果美國政府仍然坐視,會令美國企業面臨不公平競爭,政府將難辭失職之疚。
過去美國政府借錢給銀行渡過難關,使美國政府成為銀行的債權人;可是依照財政部的新方案,這回美國卻是購買銀行的股權,使美國政府變成了銀行的股東。
權宜之策 強調將還股於民
有人擔心,美國政府會不會成為某些銀行的所有人,真的成了「國營事業」?所以布希親自保證,這些作法絕對是「有限度的,一時的」。事實上,不論銀行大小,政府入股的比例不會超過此一銀行風險資產總值的百分之三。而且政府入股取得的利息,前五年是百分之五,之後暴漲至百分之九,就是希望銀行早日買回這些股權,儘早恢復完全民營的常態。
波恩指出,美國政府不能像處理AIG、房利美、房地美那樣取得大部份股權;而且一旦有轉機,就要儘快出脫股權,還股於民。
很多人想起,聯邦挽救AIG之後,AIG的高層主管立刻開始奢侈地海邊度假。這回聯邦方案規定,一旦接受聯邦協助,銀行高層年薪不得超過美金五十萬元。銀行發放股息也將受到若干限制。但是相對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將全額保證銀行的最新債務,以三年為期;FDIC也將立即對這些銀行的中小企業客戶存款全額擔保,至明年年底止;聯儲會也將儘快完成購買這些銀行的商業本票。
董事會不放款 政府也沒輒
華爾街固然一片叫好,但是反對的聲音也不少。國會研究處的一份報告說,政府現在幫,之前不幫雷曼,是否不公平?相反的,政府入股,是否象徵這家銀行經營不善,反倒使客戶更加流失信心,政府是否愈幫愈忙?華爾街日報在頭版有篇文章,說這個方案「暗藏邪惡」,因為過去政府沒有入股,都已經不時影響金融業,今後豈不更要令各銀行聽命?
但也有人說,雖然入股銀行,但是充其量美國政府是個大股東,董事會表決時,還是要看哪一邊股份多,真的決定不放款,政府又耐董事會何?難道要增買股份到一半以上嗎?
近7成基金經理人 看衰全球經濟
十月份美林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報告出爐。調查顯示,金融情勢惡化,近七成經理人認為全球經濟已陷入衰退期,操作心態轉趨保守,減碼股票與持有現金比重者持續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區域報告也指出,亞太經理人首度減碼台股,為七月以來首見。
美林證券昨天公佈十月份全球基金經理人調查,調查期間為10月3日到10月9日,受訪對象為全球172位基金經理人、代表約5,310億美元的資金流向。
調查顯示,金融市場動盪,股市近月來出現罕見跌勢,全球經理人對未來經濟走勢的樂觀程度大幅下滑,從九月的-37%,掉到十月-60%的水準;不止如此,認為全球經濟正陷入景氣循環衰退期者,也由前月的44%,大幅提升至十月的69%,為去年股市走跌以來、首度超過50%的水準。
調查也發現,全球經濟減緩,衝擊企業獲利,全球經理人對未來十二個月企業獲利預期有更為惡化的傾向,企業獲利樂觀指數由九月的-68%,再度下降至十月的-74%。
金融與經濟情勢惡化,部分經理人操作心態上又轉趨保守。調查指出,經理人持有現金比重持續上揚,從九月的4.8%上揚至十月的5.3%,為2003年以來新高。另一方面,減碼股票的經理人也從九月的37%,上揚至十月的45%。
資產配置方向,美股連續第五個月蟬聯全球經理人未來最看好的首位,其次為新興市場;產業方面,經理人最看好不與景氣連動的健康醫療、消費物資等產業,對於銀行、原物料產業也不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區域調查也顯示,亞太經理人七月以來首度減碼台股;不只減碼台股,亞洲地區一併減碼者還包括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股市。
富蘭克林投顧認為,經理人報告透露出未來各國央行還是有可能持續降息,比較起來,全球債市相對較有投資機會,現階段投資穩健配置為重,建議在股市動盪之際,不妨考慮適度佈局全球債。
股災重擊 75檔基金瀕臨清算
經過這波全球股災襲擊,8月有35檔台股基金與平衡型基金,規模掉到3億元以下,截至9月底災情加劇,國內共有75檔基金規模少於3億元,進入瀕臨清算警戒區,光9月就激增40檔進入危險區,在這波股災下許多績效表現不差小規模基金,遭無辜錯殺。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最新統計資料顯示,統計到9月底,基金規模在3億元以下需做公告的基金共有75檔,其中基金規模在2億元以下,已達到強制清算標準的基金共28檔,觀察基金類型,受衝擊最深的多為平衡型基金及組合型基金。
不少績優小規模基金 遭錯殺
摩根富林明投信產品策略部經理姜愛苓表示,基金規模縮減有很多原因,最大的因素就是市場漲跌,當市況差時,資產規模跟著縮水,加上投資人贖回(受益權單位數下降),就可能讓資產規模加速縮水。
她也指出,國內的基金規模,事實上跟國人喜愛的產品類型有極大關係,平衡型基金及組合型基金,相較之下波動度雖較股票型基金低,但類型也非較積極報酬型,因此投資人購買意願上,會相對冷門。
以股票型基金跟平衡型、組合型基金的基金類型總規模相較,股票型基金總規模達5890億元,而組合型基金僅794億元,其規模僅股票型基金的13%,而平衡型基金規模也才760億元,相較之下,平衡型、組合型基金在規模上,原本就較股票型基金要來得小。
姜愛苓強調,基金規模小並不代表基金績效差,組合型基金之所以回成為較冷門的基金,是因為國內投資人很擅於選擇基金,然而組合型基金就是囊括多檔基金,投資人顯得興趣缺缺;另外,現在市況差,若平衡型基金的投資組合中股票規模壓得多,那麼原本規模就小的平衡型基金,受傷就要較規模大的股票型基金重。
平衡型及組合型基金 傷得重
然這波股災中,遭到錯殺基金不只一檔,如統一保安平衡基金,其基金規模降至1.8億元,然而其近一個月基金績效卻還有0.02%;台灣工銀金鑽平衡基金規模約2億元,但近一個月仍有1.38%正報酬的亮眼成績。
觀看32檔國內一般平衡型基金,近一個月來的平均績效仍為正報酬達0.27%,而今年以來,在全球股市皆一片慘綠的,無一正報酬的情況下,仍有寶來雙盈平衡、永豐中概平衡及復華人生目標基金為正報酬,分別達到6.09%、1.56%、0.49%的正報酬。
投信投顧公會認為,一檔基金的清算整併,通常是基金公司在產品整合、成本效益等通盤考量下的審慎結論,建議投資人應合理看待市場汰舊換新的正常現象,讓基金經理人能在正常的市場機制下做出專業、有利判斷,才能進一步達到投資人權益之保障。
台幣怎麼存?短固定長機動
國內銀行吹起降息風,包括郵局在內的多家行庫,自上周起二度調降存款利率。若手中有新台幣存款者,將面臨「存機動,還是存固定好?」的難題,銀行業者分析,到明年上半年時,利率可能還會再降,不妨掌握「短期挑固定、長期選機動」法則,有機會拿到較多利息錢。
跟進央行降息,擁有全台最多存款戶的郵局,今日也將掛出最新牌告,各天期定存降幅約0.1至0.13個百分點,活儲則不動。值得留意的是,向來採「齊頭式」調降的郵局存款利率,此次機動、固定的調幅也有所不同,機動降幅均為0.1個百分點,但固定降幅最高達0.13個百分點,有「利誘」民眾改存機動的誘因。
此次調整後,以1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機動、固定利率的差距最大,固定利率調降0.13個百分點,從2.66降至2.53%;至於機動利率僅調降0.1個百分點,由2.6降至2.5%。兩者利差拉大至0.03個百分點,是二年、三年期的利差0.005個百分點的6倍。
至於一年內的定期存款,也首度出現利率降幅「不同調」的情況。近幾年以來,一年內定存的固定、機動利率,幾乎是同進退,不止利率一樣,降幅也一樣,但此次固定利率統統調降0.12個百分點,高於機動利率的0.1個百分點,盼民眾「棄機動、改固定」的作法不言可喻。
對應銀行掛牌策略,銀行理專說,若是要存一年內的短期定存,請將調幅因素放在一邊,選固定利率為佳,至少能鎖住利率及可拿到的利息錢。但如放一年以上的長期定存,考量這波金融海嘯過後,未來利率還會再升,不妨選擇機動計息,屆時有機會拿到更多利息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