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info.org.tw/node/217247?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aaba5e156e-EMAIL_CAMPAIGN_2019_04_01_03_26&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aaba5e156e-84956681
飄洋過海蘭嶼豬 傳承古老基因、走在生醫前端
公視記者 張岱屏 賴冠丞 葉鎮中
我們在市場上買到的肉豬,大部分都是國外的洋豬,其實台灣本土存在著兩種原生種豬,一種是生活在山林裡的野豬,一種是蘭嶼的小耳豬。蘭嶼豬經過農政單位40多年的保種,現在成為重要的實驗動物,牠的基因,更隱藏著遠古的秘密…
生活在蘭嶼的小豬們 繼承文化傳統
在台東蘭嶼野銀部落,每天下午當小朋友紛紛放學回家,也是豬媽媽帶著小豬回家吃飯的時刻。蘭嶼小耳豬是一種小型豬,耳朵小而直立,毛色黝黑,四肢又細又短,成熟豬隻體重最多不會超過80公斤。
傳統上,蘭嶼人家家戶戶都會養豬,對達悟族老人家來說,豬是財富的象徵,地位比狗更高、更重要。蘭嶼的歲時祭儀中,豬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尤其是每年飛魚季開始的招魚祭,豬是獻祭海神的牲禮。
當飛魚季開始,不管是廚房、船上或魚架上,都可以見到沾著豬血的竹片,用以迎接第一批飛魚的到來。祭典之外,結婚或新居落成,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蘭嶼豬保種的歷史 基因解碼來配種
達悟族老人家可能從來沒想到,每天傍晚敲敲碗盆,就會乖乖回家的小豬,有一天會成為生物醫學的要角。早在1960年代,美國第七艦隊就發現台灣有小型豬,建議政府發展成實驗動物。1970年代,台灣大學畜產系教授李登元、宋永義,也針對小型豬展開全島大調查,但當時台灣本島的小型豬,已經普遍跟外來豬種雜交,最後得到台東縣政府通報,終於在蘭嶼發現本土的小型豬。
1975至1980年,因應政府「發展豬隻供作醫學研究之用」的政策,台大從蘭嶼引進一公三母,台東種畜繁殖場也引進四公十六母,作為蘭嶼豬保種的基地。
2000年以前,台東種畜繁殖場的蘭嶼豬飼養在室外山坡邊,常遭受土石流威脅,甚至被附近山豬入侵,因為近親交配面臨基因流失的危機,保種面臨瓶頸。為了在最小的族群數量中,保留最大的基因多樣性,2006年開始,台東種畜繁殖場與台灣大學動科系的朱有田教授合作,將每隻蘭嶼豬的基因解碼,按照遺傳距離建立配種方式。
朱有田將蘭嶼豬基因解碼並發表後,引起全世界注目。2010年,英國學者Larson帶領歐盟團隊,收集世界各地家豬與野豬的遺傳樣本,再比對蘭嶼豬基因,發現蘭嶼豬跟其他豬種,有很大的遺傳距離,是非常獨特古老的豬種。
從保種走向實驗用途 小耳豬為人類犧牲
過去蘭嶼豬因為生長性能不如一般肉豬,並沒有獲得政府或業界青睞,當蘭嶼豬的遺傳研究在國際上曝光,作為實驗動物的價值被國際重視,也獲得更多政府經費挹注,飼養環境得到改善。從2000年至今,台東種畜繁殖場培育的蘭嶼豬,大多供給醫學單位做臨床實驗,台大也以蘭嶼豬和藍瑞斯(家豬品種)配種出白色的李宋豬,是重要的實驗豬種。
目前台大正在建立實驗動物資源中心,位於新竹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動物中心,也有專門為小型豬設計的欄舍與手術室。蘭嶼豬多應用在心血管疾病的臨床實驗,而李宋豬則應用在腦部腫瘤、腦神經等臨床實驗。
由於小型豬的器官大小跟人比較相近,因此各類醫材包括人工關節、人工骨材、甚至眼角膜、燙傷敷料等,也仰賴小型豬建立生醫產業鏈的基礎。不過,實驗動物的臨床應用必須謹慎,學術或醫療單位要申請小型豬做臨床實驗,都要通過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審查,盡可能減少對實驗動物的犧牲與傷害。
為了達到國際對實驗動物的要求,十多年來,台東種畜繁殖場努力改善蘭嶼豬的生物安全、硬體設施與飼養環境,提升動物福祉,在2013年取得國際實驗動物認證(AAALAC)。在蘭嶼豬的種原保存上,種畜繁殖場除了定期替公豬採精,最近因應非洲豬瘟疫情的威脅,也採蘭嶼豬的胚胎,進行冷凍保存。
從蘭嶼豬遙想人類遷徙 找出南島語族的根源
蘭嶼豬的基因研究,起初是為了保種,卻也意外揭開蘭嶼豬與南島語族遷徙的歷史。朱有田按照分子時鐘推算,蘭嶼豬起源於60萬年前,在冰河時期從島嶼東南亞播遷來到台灣,後來因為海水上漲,從此隔離在島上,大約1萬年前被人類馴化,從此與人建立緊密的連結。
近年來,朱有田也從考古遺址出土的豬骨中,分析豬的基因與遺傳特性,發現在菲律賓呂宋島與民答那峨島出土的豬骨,與蘭嶼豬的基因,有很高的相似性,推測這些蘭嶼豬的祖先,可能是跟隨南島語族從台灣播遷到菲律賓,但要進一步推論,仍需要更多考古證據來佐證。
蘭嶼豬的基因研究,起初是為了保種,卻也意外揭開蘭嶼豬與南島語族遷徙的歷史。
但是,現在的蘭嶼還有純種的小耳豬嗎?根據2005年學者的觀察,蘭嶼的小豬因為與外來豬種雜交,已經有很高比例不再是純種蘭嶼豬。
對達悟人來說,小豬是不是純種不是最重要的事。近年來在蘭嶼養豬的觀念漸漸淡薄,有些豬失去人的圈養,跑到山裡變成野豬,破壞居民的農作物,老人家稱這些野豬為「迷路的豬」。為了解決野豬問題,蘭嶼鄉公所2018年甚至提出捕捉獎勵,以傳統方式狩獵野豬,每隻最多可以得到獎金6000元。從小養豬的鍾馬雄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會成為狩獵山豬、為民除害的達人。
對於蘭嶼豬來說,究竟是被人圈養,還是迷途山林會比較幸福,恐怕不得而知。可以確定的是,當年漂洋過海來到台灣的小豬,已經走上一條完全不一樣的路,牠們不只傳承古老基因,也在生物醫學的最前端,替人類的健康福祉開闢道路。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飄洋過海蘭嶼豬】
04/01(一) 22:00首播
04/06(六) 11:00重播
04/06(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