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info.org.tw/node/217642?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08467a2f13-EMAIL_CAMPAIGN_2019_04_18_03_41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08467a2f13-84956681
風機結合海上牧場可行嗎? 水試所試驗海上藻類、牡蠣、生蠔養殖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5.5 GW的離岸風電已經通過環評、遴選、競標等作業,預計明(2020)年就有738MW的風機佇立海上,之後還會持續增加。為減少漁業生產受到的衝擊,新型態的海洋牧場正展開試驗。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分別在澎湖、彰化、苗栗等地進行海上藻類、牡蠣養殖的研究。初步成果發現藻床有助增加小魚、蟹苗棲息空間,而離岸污染少,牡蠣長得比較快,但原因仍待研究。
水試所表示,接下來會試驗更高經濟性的藻類,除了生蠔,也會試驗養殖可生產出黑珍珠的黑蝶貝,希望能找到風電和漁業共榮的方式。
藻床增加小魚蟹棲息空間 未來朝經濟性藻類發展
水試所從2017年開始進行離岸風機海藻牧場的可行性研究,在澎湖以馬尾藻架設人工藻床,形成小魚、蟹苗可以棲息、躲藏的空間,藉以增加漁產。初步成果發現藻床區的小魚、浮游生物更為豐富。2019年該計畫整合到「離岸風能海域漁業資源與藻場應用」四年計畫,進行擴大研究。
水試所海洋漁業組組長葉信明表示,國外離岸風機也有海洋牧場的計畫,但每個海域的特性不同,藻種也不同。馬尾藻是台灣常見的藻類,因此從馬尾藻開始,未來會規畫比較高經濟價值藻類的養殖。
離岸試驗養殖高單價生蠔、珍珠
除了海藻外,水試所2017年起也在彰化、苗栗試驗離岸的單體牡蠣(例如生蠔)養殖,2019年加入可生產珍珠的黑蝶貝。海藻、牡蠣並存的試驗也已在規劃中。
葉信明說,彰化沿岸養殖牡蠣容易受颱風影響,離岸遠一點的地方優點是水質乾淨、生菌數較少,被蚵螺吃掉的機會也少,至於營養鹽的分布則隨區域而異。初步成果發現離岸牡蠣長得比較快,但其原因仍待研究。
離岸養殖可以到多遠?葉信明說,離岸越遠,採收成本也會增加。但如果是經濟效益好的物種,漁船到遠的地方採收也划算。
2018年起,水試所也展開台灣海峽海洋環境及底拖網調查,設置31處環境調查點及8處採樣測站,以掌握風場設置前海洋生態的背景資料。4月12日揭露調查結果顯示,彰化風場預定海域的生物多樣性相當高,在附近總共採集到超過36科之海洋生物,是國內海域一大特色。2019年的新計畫進一步研究風電基座的聚魚效應,看洄游生物生態系統是否因風基而改變。
水試所表示,離岸風電海域與傳統作業漁場有所重疊,引發漁民疑慮。水試所希望能以科學研究為基礎,找出風電和漁業共榮且適合台灣的方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