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8646?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cc167ed0d7-EPAPER201711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cc167ed0d7-84956681
用綠色消費護楠梓仙溪 高市府推薦「濕地明智利用」四業者
本報2017年11月24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擁有楠梓仙溪豐富自然資源的那瑪夏區,積極以自然資源發展觀光旅遊。高雄市政府農業局最近就公告四家具「濕地明智利用精神」的當地業者,鼓勵民眾到此一遊時,無論吃喝住宿都能透過綠色消費維繫楠梓仙溪自然生態!
高雄市政府農業局表示,那瑪夏區楠梓仙溪濕地,位於高屏溪中上游段,是高屏溪源頭發源地。莫拉克風災過後楠梓仙溪濕地受到嚴重的破壞,大量的土石改變了原有的濕地自然生態環境,卻仍有一群人堅持不干擾濕地,適時、適地、適量、適楠梓仙溪溪流性質的方式經營產業,以「濕地明智利用精神」維繫原民文化與溪流的連結。
為支持族人整理及保留在地生活智慧,推廣濕地明智利用產業,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委託顧問公司針對當地業者進行訪調,期望將楠梓仙溪孕育的傳統文化,以及族人與其共生共存的精神融入商品,提供業者示範,並能加入「明智利用」的行列。
經過幾個月的調查訪談,選定「陰唔甜點」、「姊妹小吃」、「深山裡的麵包店」以及「呼頌民宿」等四家業者,將他們使用在地食材及展示、傳統生活方式的體驗規劃、山居生態共生智慧解說、利用原生植物纖維打造擋土牆等明智利用的能力,引薦給台灣社會——到楠梓仙溪飽覽風光之餘,也能透過綠色消費來保育。
返鄉麵包師傅 從自己的土地現採現做美味甜點
陰唔甜點成立不到半年,年輕的麵包師傅黃秋華,為了幫忙家中農務而回到那瑪夏;臉書粉絲頁「那瑪夏瑪雅里保山有善果園」隨著四季運種分享果園現況,香水水蜜桃、山芋頭、野生山愛玉、梅子、紅肉李等,讓人感受到台灣四季的豐富,更令人垂涎。
自家的農田是食材最新鮮的來源,這也使得黃秋華能自豪的說,「陰唔甜點中所有的材料,都來自當季食材,新鮮看得到!」他採用混耕種植的食材,不但避免因物種單一化導致病原擴散的風險,更兼顧作物多樣性,使農田得以提供多樣性的生物棲所,穩定濕地周遭生態系。
兼顧永續的食材供應 吃出原住民食材智慧
由那瑪夏雙胞胎姊妹Alas(妹妹)和Abas(姐姐)經營的姊妹小吃,處處感受到原住民風格的小巧思,內部擺設大多由老闆夫妻親手布置,空間的打造運用大量的木頭廢材,自己製做、收藏的桌椅、壁畫,桌上的彩繪是孩子畫的,連烤肉爐都是DIY。
除此之外,桌上的菜餚也充滿原住民風味,運用當地的食材,為遊客們料理屬於那瑪夏風味的餐點;其中炸溪蝦[註1]、涼拌山豬皮、炒山茼蒿、野菜蛋、沙嗚沙嗚(以小米、芋頭及豬肉為主要食材)等,都是在地特色菜餚。為使餐廳顧客可以享用最為鮮美安全的佳餚,姊妹小吃餐廳除了盡量採取當地符合時令的既有野菜,並且在不過量採集的原則下提供餐廳所需的食材。
姊妹小吃在當地原為遊客所喜愛,Abas接受採訪時表示,他們運用傳統食材的能力行之有年,高雄市農業局這項作法,讓遊客更了解桌上的美食所代表的永續價值。
深山裡的人文景致 造窯餵飽族人分享旅人
「深山裡的麵包店」由達卡努瓦部落Savo帶領下,藉由烘焙融入部落文化,以造窯實踐部落「自給自足」的精神,不但溫暖族人的胃,更為族人帶來了昂首邁步、面對新挑戰的勇氣。
Savo致力於將部落食材,如南瓜、薑黃、木薯、山芹菜、樹豆、甜菊等,加入窯烤土司中。不但深受各界喜愛,也逐漸打響名號、建立口碑,因配合部落婦女能空出時間開窯,供應數量控制在部落及生態可持續供應下,網路訂單常需一個月前就下單。
麵包店旁設有「女人的田」,可以看到每種作物中文、布農及卡那卡那富語的標示,除了讓遊客能看到當地的食材,更重要的是讓部落的小孩擁有這一片大自然的教室,並希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給部落的婦女及返鄉的青年,讓族人們能在自己的家鄉安身立命。
深山裡的麵包店也提供遊程,負責對外聯絡的窗口Ibu表示,遊客可選擇有興趣的行程,例如定點參觀、農事或文化體驗等。例如與河祭有關撈蝦行程,或族人傳統便當Tipi的製作。撈蝦是卡那卡那富人須學會的技能,也與河祭有關,這項行程主要是讓遊客了解卡那卡那富靠溪吃溪的智慧,過程中會教導遊客抓大蝦放小蝦,才不會把溪蝦全吃完。
Tipi就是糯米地瓜飯,除了出現在傳統祭典中,也是過去族人上山工作必備的「便當」。上山工作常須走很長的路,Tipi提供了充足的熱量;又因過去沒有方便的盛具,因此以月桃葉和香蕉葉包裹,吃起來另有風味。
以布農傳統農耕智慧 豐富糧食樣貌兼顧環境安全
無論是族人辛勤耕耘,或大自然提供的豐富資源,都在呼頌度假村中形成一個複合型的田野教室。南瓜、咖啡、愛玉、龍鬚菜、櫻桃、芭樂、波羅蜜、百香果、水蜜桃……等多樣作物在此相遇,而民宿主人孫志恆為了確保水土不會流失,不影響溪流水質,運用就地取材打造出這片農村田園。
孫志恆解釋,早期布農族以耕作小米為主,坡地從事農耕要大角度彎腰既傷身又辛苦。族人於是在緩坡地利用麻竹、芒草、雜枝等製作高約40公分的擋土溝渠;麻竹較堅硬提供擋土的結構支撐,雜枝和芒草的前後排列,提供大小不同孔隙的濾水功能。原民施築擋土溝渠的初衷本為改進人體工學的農耕條件,實質上更兼具擋土濾水的環境功能。
沒有華麗的裝潢,一切自然從簡,是呼頌度假村致力打造的環境。旅人在這裡可以靜下心來,白天時欣賞鳥語花香、聆聽蟲鳴鳥叫;夜晚在星空下與三五好友暢所欲言。
農業局長蔡復進表示,明智利用是濕地保育與在地經濟雙贏之道,複合型作物與運用多樣化原住民民族生物的產業,能永續楠梓仙溪重要濕地的環境及人類的發展。期待透過後續支持與各界的參與,楠梓仙溪重要濕地成為溪流濕地明智利用的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