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info.org.tw/node/208651?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5a43a7a228-EPAPER201711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5a43a7a228-84956681
LED省電卻帶來光害 研究:地球夜間亮度年增2%
本報2017年11月27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最新研究發現,日益普及的LED照明,尤其是藍光,讓地球的夜晚越來越亮。光害無孔不入地入侵黑暗,這對各式各樣的生物,包括人類在內,都不是好消息。
英國衛報報導,科學家在連續五年間的10月進行衛星觀測發現,從2012年到2016年,地球的室外人工照明面積每年增長2%,夜間亮度亦然。
實際光害更嚴重 LED並未減少整體照明
德國主持的研究小組稱,由於使用的感測器無法偵測到部分LED照明,尤其是藍光,所以實際光害程度不止於此。美國、荷蘭、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夜間照明水準穩定。但是,主要作者、GFZ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克巴(Christopher Kyba)指出,若是計入藍光,這些國家的光害肯定也在增加中。
光害往內陸擴散,整體使用量也在增加。這個發現動搖了節能照明可減少全球照明使用量——或至少全國使用量——的固有觀念。
「老實說,我曾經以為,也希望LED是個改變的開始。但其實我們對於光害的意識還遠遠不夠。」克巴透過電話從波茨坦向記者表示。
戶外人造光激增 打亂生物生理時鐘
研究人員指出,人造光激增也有顯著的生物學影響。
人們的睡眠可能會受到損害,進而影響健康。鳥類、魚類、兩棲動物、昆蟲和蝙蝠的遷徙和繁殖可能被打亂。植物生長期可能異常延長。如果光害趨勢持續增加,以後也別想看星星或銀河了。
研究人員發現,夜間光急劇下降的唯一地點是敘利亞和葉門等衝突地區。澳洲也有明顯的下降,但是這是因為研究初期開始澳洲經常發生野火,研究人員無法濾除燃燒造成的光。
亞洲、非洲和南美大部分地區的人造夜間照明激增。
影響的不只有電費 有效照明更重要
科學家表示,越來越多的地方安裝戶外照明,因為成本低加上社區財富增加。城市擴張也讓人工照明擴散。 克巴說,發展中國家主要城市的郊區照明迅速增加。
其他特別明亮的地方包括荷蘭擴張中的溫室和密集農業區。
另一位作者、柏林Leibniz淡水生態和內陸漁業研究所學者霍克(Franck Holker)警告,許多人在夜間使用燈光,而沒有考慮真正的成本。不僅僅是電費成本,還包括生態和環境成本。
克巴和同事們建議,盡可能避免使用光線太強烈的燈泡,也就是所謂的白光LED,可選擇琥珀色,並採用更有效率的方法照亮停車場或城市街道等場所。例如,稍暗但是密集的燈光往往比分散但超亮的燈光更能提供有效照明。
這篇研究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7年11月23日),Why the nights are getting brighter – but not in a good way
作者
蔡麗伶(LiLing Barricman)
In my healing journey and learning to attain the breath awareness, I become aware of the reality that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world are breathing the same breath. Take action, here and now. From my physical being to the every corner of this out of balance's plane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