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7年4月5日 星期三

田裡學:為許學童永續的承諾 陪農民走友善之路


http://e-info.org.tw/node/203929?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9f8aaa8d15-EMAIL_CAMPAIGN_2016_04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9f8aaa8d15-84956681

田裡學:為許學童永續的承諾 陪農民走友善之路


建立於 2017/04/02
作者:康椒媛
圖片來源:達非設計企劃工作室·Hui繪圖,主婦聯盟提供。
路彎且窄,小巴士正慢速深入臺北北投紗帽山區,過了吳厝,恍然前傾一問司機,恰恰過了走進湖山國民小學的路口邊緣。乘客與司機側頭和善說明,到終點六窟坐回頭車,不到3分鐘就到。在沒有招牌的地方停車,指著民房旁的狹小石階,往上走再右轉直走湖底路就是了。石頭扎起來的坡道,向東延伸一片居所,兩間小廟與緩坡農地之間,一道水流聲精神地向南邊田裡流入,清晨8點的日頭正掛在紗帽山肩。2月中的天候冷而不寒,路邊杜鵑、遠山櫻花桃色正盛。

圖片來源:達非設計企劃工作室·Hui繪圖,主婦聯盟提供。
湖底社區所在的湖底盆地原是堰塞湖,溫泉湖水散盡成了今日的湖底聚落。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往學校側門一排亞歷山大椰子樹走,沿著民房及家庭菜園,走上一段突升的石階,左間三合院前院裡,在小小的遮雨棚下,五位女性正緊密穿梭在蔬菜之間,分工理菜、秤重、分裝、記帳。桌上、地下擺放著陸續送來的白蘿蔔、芥菜、青江菜、青花筍、綠火焰生菜、帶葉甜菜根、櫛瓜等等,窸窣中裝袋。尚未訪問,陳家琪的開頭說明帶出了自然不過的堅持:「原則使用回收塑膠袋,區分有機蔬菜使用的塑膠袋;下次送菜時退還。」她是契作團團長,協助輔導鄰近農民轉為友善耕作。這裡是她的家,作為共同購買的臨時據點。

圖片來源:達非設計企劃工作室·Hui繪圖,主婦聯盟提供。
田裡學契作團的臨時據點,左邊正在秤重,右邊正在記帳,右後方與農民交流近況中。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跟著陳家琪熟悉的腳步,一邊聽見她在轉彎處親切對著鄰居喊了聲阿媽,一邊回頭繼續說著臺北市田裡學友善環境協會不長卻踏實的足跡。不到兩分鐘,來到湖山國小後方梯田,這片種植面積約五分多,目前全由田裡學輔導友善耕作。理事長陳尚曄從山谷往學校比劃東北季風的路徑,「這排二層樓是學生的教室,全校六班,只要一噴除草劑、農藥,學生一聞到常有嘔吐、噁心、頭暈、起疹。以前的作法是通報學校,對農民進行道德勸說,一開始覺得歹勢就不噴了,不然就是下課或週末再噴。看草長得很快,有時還是會忍不住,或是下雨後就要補噴,根本無法禁絕。」
無法禁絕,反而找到生機。2015年9月,當時陳尚曄擔任湖山國小家長會會長,第一次會議就刻不容緩:「有沒有可能在我們這屆把它終止掉?」其中一位家長史考特提出,何不與農民談契作?「只要放棄農藥、化肥,農民種的作物,我們全部收購!」然而這群多是從北投、士林一帶,遠至關渡、淡水甚至三峽的外地家長,各種直接、間接示好都難以突破農民的認定─只是沾沾醬油,孩子畢業就離開了。後來社區居民陳家琪加入,以其土壤學背景,加以高密度溫和勸說,成員林舒惟回想當時,「感覺農民對於改變是緊張的、不安全感,因為他一直以來的經驗就是菜大又甜、田是咖啡色,一個人要怎麼除那麼多草,種出來的東西又那麼醜!」直到2016年5月30日開始「雜草爸媽」行動計畫,以放棄除草劑為第一個目標,幫忙農民下田除草。陳家琪認為這是真正改變的開始,「大家排班甚至週末全家一起來拔草,剛開始十分鐘,農民會問玩夠了嗎?一個禮拜、一個月過去,態度開始有一點點轉變。後來會心疼這些媽媽,叫她們哪裡有蔭哪裡拔。」同時,考量孩子畢業後,家長失去了參與的動機,為了永續實踐「友善環境」這個承諾,終於12月11日成立田裡學。

邊工具間裡,陳家琪(右)陪伴羞澀的農民陳阿姨(左)合照,打趣地讓她放鬆:「來,愈䆀的佮你攝!」
邊工具間裡,陳家琪(右)陪伴羞澀的農民陳阿姨(左)合照,打趣地讓她放鬆:「來,愈䆀的佮你攝!」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失敗過,才有故事

目前合作的八位農民,除了湖底社區,還有來自十八分、關渡。田裡學拜訪每位農友、每塊農地、確認使用過的資材。接著進行土壤及水質檢測,確認沒有重金屬污染,並持續觀察營養成分的變化;此外定期農藥殘留快篩檢測。2016年開始,田裡學統一購買防治資材分發農民,一組內含窄域油、葉面肥。陳家琪說起後山曾有一半面積種植茭白筍,最麻煩的是附著葉面極小的何飛蝨及地下部的福壽螺,放棄噴農藥初期,農民一天抓了300隻福壽螺,當時使用窄域油使何飛蝨無法附著,續以葉面肥補充養分,地下部則建議農民使用苦茶粕。
走到梯田中間一區,只剩採收後的高麗菜梗,原本年前染上根瘤菌,沿著水脈四處傳播,幾乎得放棄。協助與農民交流的洪志忠說明,發病的最大原因是酸鹼值過低。「當時只用生石灰泡水,直接當灌溉水澆灌,一個禮拜一次,連續兩個禮拜。」就帶來了奇蹟似的復原,後來採收了100多顆,一半以上重達兩斤半、三斤半,田裡學幫忙賣了快100顆。

菜量盛多只好善用地面空間,成員、農民們正在為新的蔬菜命名。雨天時非常克難,沒地方躲,甚至搬至客廳繼續理菜。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菜量盛多只好善用地面空間,成員、農民們正在為新的蔬菜命名。雨天時非常克難,沒地方躲,甚至搬至客廳繼續理菜。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友善耕作是陪伴農民看見自然的必經途徑,而茭白筍防治、高麗菜復生一事解開了農民的經驗包袱。「農藥化肥讓土質越來越酸化,長年使用非天然物質及天氣變化,導致高麗菜狀況很不好,農民才相信必須改變。」陳家琪認為農民樂於改變才是轉變,「我們不做有機驗證,採友善、信任,一開始只講除草劑先不要放,接著農藥不要放,今年改為有機肥料。」田裡學敏於行,心卻放慢,慢慢地看到蜜蜂、地蜂,還有青蛙、蛇、田鼠,「這次過年回來,看到蝴蝶了!」
慢慢地農民看到了。成員李宥慈分享某次除草時,農民看見白鷺鷥,開心說著:「妳們來幫我除草,白鷺鷥來幫我抓蟲。」她想著紀錄片《老鷹想飛》,從知道到做到,除了付出再付出,還有各種支持與轉化。從不能容忍雜草,到願意花時間除草,「有時農民會過來我們附近一起除草,唱歌。」彼此正以互相陪伴記錄著對土地的責任。
除了翻轉,下一步必須連結在地力量,如同根系深深盤纏。陳家琪這麼告訴合作的農民:「不要把菜全部交給我們,萬一今天我們不玩了,你的客人就不見了!」有的如同以往到老地方賣,也有的完全自己賣。另一方面,她則積極拜訪在地餐廳,例如直接問拓樸咖啡、初芽最想使用的食材,提出了大多從國外進口的櫛瓜。考量季節、經濟價值及輔導農民嘗試新的作物,由洪志忠協助育苗,2015年12月於湖底社區與農民吳阿伯種下櫛瓜170株。「希望天母、北投一帶在地餐廳用在地蔬菜,讓更多人支持農民,不會只靠田裡學。」鼓勵在地餐廳廚師上山看看,親自拔草、採收,感受合作是為了共好,對農民更是一種真實的鼓勵。

圖片來源:達非設計企劃工作室·Hui繪圖,主婦聯盟提供。
櫛瓜生長期四個月,可持續採收,採一次施一次肥,不然營養都被長子(第一顆寶寶)吃完了。櫛瓜上掛著認領名牌,以株認購或以量認購,鼓勵消費者親自上山採收。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櫛瓜生長期間,有天吳阿伯說:「死了好多欉!」陳家琪問:「你敢有看活偌濟欉(多少欉)?」他想了一下:「你按呢講嘛有理!好!我以後佮活的講話!」她一邊說「農民越來越能接受作物有好有壞」,一邊經過工具間與農民陳阿姨打招呼,請她提供一份芥藍,以補昨天配錯的芥菜。陳阿姨認真地確認再確認一次,雖然只是一包菜,看得出神情裡的慎重。訪談中,陳家琪所談總圍繞著心態二字,「無農藥殘留只是基本,重要的是心態,如果只是因為幫他賣菜而不噴,不賣就噴,那麼不管後端驗不驗出,都不算成功。做到最根本的事,即使田裡學不在了。」走在或窄或彎的田埂上,隨著自然的曲線遊走,一陣陣清風吹過,如今學校教室、社區家戶的門窗隨時可以打開,看著慢慢熱鬧起來的山景。堅持根本的態度,種下深根的行動,就是田裡學的信念。

配菜作業結束,偶爾會發現一兩包菜配錯,只能逐一翻找核對,用心處理每個環節。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配菜作業結束,偶爾會發現一兩包菜配錯,只能逐一翻找核對,用心處理每個環節。圖片來源:康椒媛攝影,主婦聯盟提供。

持續志業的事業

農民將當天採收的蔬菜送來,田裡學契作團約在七、八點多開始理菜,將每包菜秤重,或秤總重再決定分裝包數,每包葉菜通常約二、三百公克,即一盤菜量。盤點品項、重量、價格、份數、組合後,於十點半左右上網刊登於「有機、契作蔬菜認購平臺」,隨即通知LINE群組:開賣!群組裡約有兩百位媽媽,以當天定量及家庭需求計算,平均每天三十張訂單。採訪當天,現場約有二十種蔬菜、四種蔬菜組合,通常櫛瓜、萵苣、玉米特別搶手。接著將訂單印出,貼於袋外,依取貨點裝箱,下午交由成員下山時配送,目前共有八個取貨點。
「我們不壓價,每個禮拜結算,剩下的一點點結餘,用來處理滯銷菜,或捐給天母育幼院,或專款專用於育幼院。農友也會跟我們講要賺一點,或自動降價。」陳家琪說也曾有學校表明可以多量採購,雖然取菜點多相對麻煩,但是田裡學希望的是普及更多家庭。
※本文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7年03月,161期。
專欄簡介: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共同購買」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每月發行《綠主張》月刊,推動合作理念、綠色消費改善環境品質,以計畫性消費及合理價格予生產者支持,並透過食安教育,讓人與土地都健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