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5年6月28日 星期日

呼喚海浪的迷你大軍 招潮蟹


呼喚海浪的迷你大軍 招潮蟹

文字大小
 0  1 Share1 
 
 
作者:大型阿生
在鄉下山區長大的我,國小時期大多是在淺山渡過的。當時除了四處探索和進行小小的冒險之外,偶爾會到現今174縣道旁的赤山龍湖巖樹下看生物圖書*1。1975年的夏天,伴著震耳欲聾的蟬聲,翻看著圖鑑,首次知道有招潮蟹這種特別的生物。山上看到的昆蟲絕大多數型態都是左右對稱,我看著書裡面圖片與文字描述,憑空想像招潮舉著那幾乎和身體等大的螯足,在河口灘地揮舞的模樣。
四角招潮蟹:台灣普遍認為他是最漂亮的招潮種類,美麗的藍彩相當具備有海洋的感覺。攝影:大型阿生。

小小身影 生存大不易

但直到40年之後的2014年底,我才福至心靈的想起這個題材,網路上搜尋了一些資料後發現,Uca招潮蟹屬在全世界目前約有120種,而台灣有12種(比自己想像得少很多,原以為他們在種類上跟某些昆蟲能並駕齊驅,看來透過海洋和透過翅膀的生物散播效率差異極鉅*2)。這些幼生期伴隨著潮汐洋流展開過盛大旅行的物種,在無比遼闊和充滿危險的環境中見識過大風大浪,能夠上岸長到成體的機率可能低於萬分之一*3,而其他比例的個體,則在「殘念」中成為其他海洋生命存續的基礎能源──不過,牠們的貢獻遠高於人眼所及,那些在攤頭上挖洞、覓食、揮螯打架的群體無限倍。
台灣的12種招潮蟹:以面積種類來說,台灣有可能是世界之冠吧? 攝影:大型阿生。

憑藉一股瘋勁 看見各種驚奇

在我開始想找尋招潮蟹來拍攝時,國內參考資料相當的少,觀察資訊更是非常表面,幾乎只知道哪個縣市曾發現哪些種類;我當時不知哪來的瘋勁,只要有時間就順著幾條台南市的河流出海口,每個灘地都下去坐半小時不動,然後該灘地的招潮蟹就會失去警戒而繼續活動,我再慢慢用望遠鏡找尋該灘地有哪些種類。
一個人進行的調查是緩慢而效率不彰的,而走在剛退潮後的泥灘地,也有好幾次腳陷得太深而花了不少時間才脫困的情形,但是當慢慢的推估出各個種類棲息微環境的邏輯、以及意料之外(網路某些協會調查紀錄沒有發現該地區有此物種)找到的種類族群,像是三角招潮、四角招潮、窄招潮……的那種驚喜,或是趴在洞口一個早上或下午,愉快的欣賞著美麗可愛的物種在眼前辛勤的揮螯、覓食、饒具趣味的彼此互動等,對我而言,療癒效果滿點。
灣招潮蟹:在警戒性的排行榜居首,他們有著誇張比例的剪刀大螯 攝影:大型阿生。

大小朋友皆適合 極佳的生態觀察對象

相對於其他的野外生物,招潮蟹的觀察,是相當簡單的,保持距離和等待即可。有時在某些小灘頭範圍就能觀察到十種之多,在全世界其他地方都很難找到種類如此豐富的狀況;而且幾乎一年四季都適合觀察。招潮蟹不同於會飛行的昆蟲,在溫度和潮汐配合的情況下,牠們走出洞穴後就活動於2D平面,能夠觀察的時段頗長,而且個體數量又密集;這些都是觀察物種時的有利條件。
紅豆(粗腿綠眼)招潮蟹:引人注目的鮮豔紅色,總讓人在灘地上一眼就注意到。攝影:大型阿生
至於親子觀察隊伍,建議在行前仍得作些功課:
  1. 彼此熟悉望遠鏡的操作。小型望遠鏡即可,倍數在16X左右是理想適合的,倍數太小的,目標辨識力不足,倍數太大則晃動性高、視角太小不利手持。
  2. 上中央氣象局網站查詢「潮汐預報」。招潮蟹主要都是在潮間帶活動,也就是乾潮和滿潮之間的區域。各個地區的每日潮汐都有不同的循環,並非每天隨時都是理想觀察時間。進去網站後選擇要去的沿海區域,然後看「相對當地平均海平面」數據。若天氣晴朗,當日乾潮時間點在9:00~16:00都是很理想的,乾潮的負值越大,能夠觀察的時間就越長(負值接近當地最大數字的乾潮日,從乾潮前3小時到乾潮後3小時都是利於觀察的時間)。
  3. 親子都要有尊重生命的共識。戶外愉快的觀察體驗,有助於建立下一代良善且珍惜生命的觀點,帶領的父母或師長扮演著標竿角色,這點毋庸贅述。所列的這3點,缺一、缺二尚可,缺三不可。
在台灣南部的幾個溪流出海口,如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高屏溪、東港溪……都可以觀察到單一區域達8到10種招潮蟹以上的灘地。我居住於南部,對中北部的河口的實際觀察經驗稱不上豐富,但僅就自己去過兩次的淡水河出海口附近,也能找到8種招潮蟹,物種豐富度也算非常精采了。
個人不推薦使用挖洞的方式觀察,我目睹不少次挖洞抓蟹造成招潮蟹死亡的情形,感受性豐富的小孩,可能就在這樣的負面經驗中帶著虧欠生命的罪惡感回家;如果真需要把蟹捧在手上不可,其實有相當多不傷蟹不損洞的方法,建議帶領的家長可以朝這方向去思考和引導。
三角招潮蟹:如同精緻細膩的貝殼一般,他們是台灣的招潮蟹成員中體型最迷你的。攝影:大型阿生。
夏天到了,各位乾脆,就來個臨時計畫,拿著望遠鏡或相機,踏上通往河口的路程,一起去欣賞可愛的招潮蟹吧!
註1:台南市六甲區郊區的赤山龍湖巖,廟內設有圖書館,圖書都可以借出在廟區內閱讀。
註2:昆蟲大多依飛行或移動能力為其分布能力,但是因為受地形限制與飛行能力有限,為了適應當地環境而區隔演化,造成種類極為眾多;招潮蟹分布能力則視大海洋流與潮汐,因為倚賴海洋的散播能力強,以致於單一物種可以分佈的廣度大,而導致全世界招潮蟹種類數不多。
註3:在瀕臨絕種台灣招潮蟹之研究(陳鴻烈、李郁賢,2008)中引用:為了分散幼苗隨波逐流、自生自滅的風險,海洋蟹每次都產很多的卵,抱卵時都「大腹便便」。而隨種類個體大小之不同,產卵數目從數千個至數十萬個都有,且卵的直徑一般小於0.05公分。由此可知,海洋蟹是採取「卵海戰術」的繁殖策略,只要有少數的下一代能順利成長,就可完成延續族群香火的任務(施習德,1994)。
又因,台灣產招潮蟹依照體型不同,推估每次抱卵量在4,000~18,000個之間,雌性個體在生命週期中可以產卵兩次,依此數據推斷,如果上岸長至成蟹的個體數常態性高於萬分之一,則其族群數量將成正成長甚至倍增;但依照目前台灣觀察到的招潮蟹族群有逐年下降趨勢,由此推測從卵順利成長至成體的比例應低於萬分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