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境之南不只墾丁 恆春半島生態旅行讓在地更永續
文字大小
32 1 Share0
本報2015年5月29日屏東訊,吳岱芝報導
墾丁是恆春鎮17個里之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
隨著梅雨季到來,緊接著端午節馬不停蹄揭開夏至的序幕。此時的墾丁已進入度假旺季,遊客絡繹不絕。
然而,多數奉墾丁大街為朝聖景點的遊客並不清楚,「墾丁」只是恆春鎮17個里中的一個,除了消費導向為主的旅遊團之外,恆春小鎮上的其他社區,已開始發展生態旅遊,且每年穩定成長,成為觀光產業永續經營的明日之星。
你知道墾管處在推生態旅遊嗎?
近年來墾管處積極致力於發展生態旅遊,除了希望與在地居民合作,保留在地文化,更希望透過生態旅遊,達到人與自然共依存的永續經營。
26、27日,里山生態有限公司邀請各方專家,由社區帶領,隨著行程一步一腳印,對剛在生態旅遊上起步的社區提供建議及心得分享。
里山生態有限公司由一群年輕人創業,目前致力於輔導恆春當地社區,協助找出社區特色,輔導生態旅遊規劃及建議,也與在地居民建立深厚情感。目前已輔導社頂、里德、水蛙窟、港口、大光、龍水和滿州協會7個社區,規劃出各具特色的生態旅遊行程;執行3年以上的社區現在也能獨立經營,持續邁向永續之道,吸引鄰近幾個社區紛紛加入,如大光里、龍水里等。
生態旅遊是什麼? 特色社區 展現多元人文生態
有「總舖師故鄉」之稱的龍水里,以種植稻米為主;在地寶靈宮則祭拜灶神,社區內餐飲人才輩出。以插秧、四季、收割命名的風味餐中,可看到文化故事早已融入每道出自當地新鮮食材的佳餚。
龍水社區風味餐,攝影:吳岱芝 |
而在大光里,居民務農也捕魚;因落山風氣候型態及砂質土壤性,花生成為主要的農作物,除了可體驗採花生,社區媽媽們也利用採來的花生製成花生豆腐,口感扎實綿密,與市售豆腐有著截然不同口感。
2005年成立海洋資源示範保護區的後壁湖,夜間潮間帶物種豐富多樣,在大光社區資深解說員陳秋枝帶領下,遊客得以認識許多美麗生物。
拔花生體驗,攝影:吳岱芝 |
大光社區媽媽利用花生製作豆腐,攝影:吳岱芝 |
後壁湖潮間帶生物,攝影:吳岱芝。 |
更值得一提的是,近3個月才開始規劃生態旅遊的滿州鄉永靖社區,可以看到早期瓊麻工業至今的地景變化;融合了多元文化的民謠,發展出如呆風、烏柳屋等地方戲曲。
在墾管處及屏南社大輔導下,永靖社區居民展現推動人文生態旅遊的積極及熱情面。另外,位於車城鄉的後灣村是傳統漁村,現今保留著自製海鹽及取鹽鹵的生活方式,透過後灣人文暨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社區夥伴的推廣,讓更多人重視海鹽文化保存,並利用天然鹽鹵製作豆腐,牽繫傳統生存智慧。
永靖社區長者的在地戲曲表演,攝影:吳岱芝 |
永靖社區解說員周文賢大哥(右),及屏南社大夥伴扇子姐。攝影:吳岱芝 |
永續發展 邁向社會企業之路
發展生態旅遊本就不容易,如何永續更是經營策略的重要準則。除了需透過社區居民的共識及堅持、學者提供的輔導建議、加上墾管處近年致力支持,形成生態旅遊的重要三元素。
10多年推廣下來,雖然目前恆春生態旅遊人數每年約4萬人,遠遠不及墾丁每年700萬遊客的1/10,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卻相當看好生態旅遊。她舉社頂部落的成功案例表示,越來越多在地社區居民的參與意願提升,加上產值持續穩定成長,也吸引了許多青年返鄉,這才是人與自然共存雙贏的永續發展。
台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教授薛怡珍則表示,社區應找出特色,生態旅遊也應落實產品的環保包裝,才能實踐真正的永續經營。
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相當看好生態旅遊,攝影:吳岱芝 |
不過,近期墾丁國家公園即將辦理第四次通盤檢討計畫,包括許多社區部落畫出國家公園範疇、釣魚管制區檢討等議題。許多專家學者擔憂,一旦將社區部落畫出國家公園範疇,長年累積生態旅遊的努力,會因為喪失國家公園管制而崩盤。
墾管處處長劉培東期許自己扮演橋樑的角色,將生態旅遊法制化,落實生態與社區的結合,為社區帶來實質幫助。
陳美惠表示,未來將規劃社區聯合運作組織機制,穩定生態旅遊產品價格、服務,期待具備經營管理的人才進入,讓生態之旅成為永續經營的社會企業組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