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雨,得水?】系列講座:捧起生命泉源,從「命水」探討人與水的共處方式
今年台灣缺水問題嚴重,先前石門水庫供水區曾實施第3階段限水,使民眾生活受到相當大的影響。據統計,臺灣1年降雨量平均約為2500毫米,為全球平均的2.6倍,但臺灣河谷狹窄、地形陡峭,每年超過900億噸的降雨,留下來的不到2成。由於氣候變遷,每年降雨量也愈來愈不穩定,低降雨的頻率增加,臺灣未來恐怕10年左右就要面對1次大旱。
下雨,真的就可以解決缺水問題嗎?
臺灣被聯合國列為全球第18名具缺水危機的國家,就算維持正常年雨量,但下雨的時間、地點不對,乾旱一樣會發生。面臨這樣的困境,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呢?
或許,濕地是另一個水的來源?
濕地能提供廣闊的蓄水空間,減緩流入濕地之流體的流速,而能給予相當充裕的時間,讓地表逕流得以流入地下,以補充地下水體,等同也增加對於海水倒灌的抵抗力。濕地所擁有的植物與土壤特性,能夠將其中水體的污染物加以吸附與分解,使水質得到淨化,所以濕地為「大地之腎」是無庸置疑的。在基礎水資源管理中,我們一直以來都低估了濕地在人類仰賴的水供給調節過程中的重要性。
比起停水,我們還有更好的選擇!
雖然停水、限水並非我們自願,但我們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做的某些決定,卻可能間接導致缺水問題。與其繼續助長缺水問題,我們有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呢?
邀請您參與【如雨,得水?】系列講座,與我們一起發現更多、更好的選擇。
選擇一:5/19(二)找回歷史的水撲滿:桃園埤塘濕地,另類的生態水庫
選擇二:6/4(四)打開土地的水龍頭:談國內外湧泉濕地
選擇三:7/30(四)捧起生命泉源:從「命水」探討人與水的共處方式
本次報名場次:
選擇三:
捧起生命泉源:從「命水」探討人與水的共處方式
講座時間:7/30(四)19:30~21:30;19:10開放入場。
講者:柯金源(本片導演)
水在四季以不同方式湧現,當它從地下流經地層的過濾,源源不絕的自地底冒出。沿途經過的土地,長出稻米、發展漁撈,最後製成食物,成了養育生「命」之「水」。
本次講座不但要放映「命水」紀錄片,更邀請了本片導演分享背後的拍攝故事,帶領我們看見水帶給人類的涵養和幫助、激發感謝和珍惜的心,共同思考人與水能有怎樣的共處方式。
講座對象:關心濕地的朋友們
報名人數:每場60人,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3張未對獎發票
地點:流浪ing旅遊書店,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74巷3弄2號1樓(為了維持講座環境品質,請勿攜帶外食)
捐款支持:現場捐款滿200元,即贈送精美「逛逛濕地小圖鑑濕地生物海報」(1組2張),限量30組,海報與捐款收據將於活動現場面交。若在活動當天無法領取,或者現場海報已贈送完畢,須另行寄送海報者,將於活動結束後以郵寄方式寄出(請於報名系統填寫詳細郵寄地址),捐款者需再自行負擔郵資,若造成不便深感抱歉。
捐款項目純為個人意願,此講座無需任何費用,歡迎參加!
※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內容調整權利
聯絡資訊:(02)2933-2233#204,陳小姐
2015-07-30 19:30 至 21:30
106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74巷3弄2號1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