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e-info.org.tw/node/216549?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0e64688cdb-EMAIL_CAMPAIGN_2018_11_16_02_18_COPY_01&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0e64688cdb-84956681
B型企業是門好生意? 除了友善環境,也很會賺錢
轉載自B Lab Taiwan;文:B Lab Taiwan(B型企業協會)
知名消費零售品牌籌資平台CircleUp專攻消費性商品市場。CircleUp 發佈一份針對消費性品牌的B型企業與同業在品牌實力上的摘要調查報告,說明企業的品牌行銷需要檢視品牌的社會與環境使命,才能吸引新一代消費者買單,並加深品牌黏著度。CircleUp 的學習平台Helio也顯示,B型企業在市場上勝出同類型競爭者。
消費者越來越多關心他們所使用的產品。不再滿足於口味不錯的咖啡或看起來很酷的襯衫,許多人想要知道他們所喝的咖啡是如何被種植的?在咖啡種植地的農夫是否有收到合理的收入?他們身上所穿的襯衫如何被製造?襯衫縫製的過程中,工人是否得到人道的待遇?這些有意識的消費者不只停留在「不傷害」的消極消費心態,而是更積極地關心並支持對那些關心社區發展的企業。
符合嚴謹的環境和社會標準的B型企業,是由非營利組織B型實驗室每三年透過企業影響力評估(B Impact Assessment, BIA)後審核所認證。 這些B型企業對獲利有不同的看法,但都努力地為廣大的社區創造價值。像是知名戶外運動用品品牌Patagonia 承諾將1%的銷售支持環保組織;King Arthur 麵粉員工每年付出近6000小時為不同的公益團體提供志工服務;Barnana 則發揮創意,採用「醜香蕉」製作可口美味的零食。這些得到認證的B型企業雖來自各行各業,但是發揮積極社會影響力的目標卻是一致的。截至2018年為止,全球已經有2500個來自60個國家、涵蓋130個產業的B 型企業通過認證。
CircleUp 很早就注意到B型企業的重要性,在2014年為B型企業展開了募資行動。B型企業不僅受到消費者認可,對投資人也相當具有吸引力。在想像中,B型企業是社會環境使命導向的公司,對於「獲利」這件事不甚追求;但事實上,許多B型企業在品牌實力及營業收入相關指標上的表現卻遠遠高於業界的平均值。從這裡就能知道,深耕在「使命」上不僅不會削弱業務的成功,反而會幫助企業全方面的成長。
B型企業品牌評比超越競爭對手
CircleUp的學習平台 Helio 也證明了這點。日前Helio的資料庫主動收集美國120多萬消費者和零售公司數十億筆的數據資料,並針對大眾消費市場上306個 B型企業進行品牌評比,分析每個公司在關鍵指標上的相對優勢,包含品牌的實力、觸及能力、成長和商業強度程度等等。
「品牌排名」指的是把特定品牌與同一類型的品牌相互比較(例如A品牌花生醬與其他品牌花生醬相比)。 排名結果顯示,所有消費性品牌的平均品牌得分為5,而B型企業有93%的得分都高於平均水平。其中更有75%的B型企業在品牌排名中得分為9分或10分。
顯然地,B型企業的品牌經營與消費者意識正在產生強烈的共鳴,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為他們專注於品牌的使命,以及在該領域發揮社會及環境影響力。我們也發現,品牌得分最能預測未來的收入增長。
B型企業「對大家都好,而且也很會賺錢」
B型企業的強勢品牌確實與強勁的銷售成績相關。我們使用包括合作夥伴尼爾森(Nielsen)的大量數據,分析了72家B型企業的月銷售額,並將其銷售成長率與其他整體類別的成長率進行比較。
分析結果顯示,在過去五年中,B型企業的銷售額大幅增長。截至2017年10月,B型企業的銷售額增加了49%,較同類型群體的增長率高出34%,換句話說,B型企業的銷售額成長率是同類群體的3倍以上。客戶不是只喜歡在Facebook上按讚,還會在Instagram上關注這些品牌,且會付出行動去購買他們的產品。
2015年市調機構尼爾森調查了30,000名消費者,發現其中有66%的消費者表明願意為了永續理念的商品付出高一倍的費用。 這次Helio的調查再次顯示:消費者不再滿足於在網路上串連,他們更用自己的錢包做出實際的消費行動,表明關心社會及環境使命的自我價值認同。
關心社會和環境的使命感帶來客戶
B型企業透過一系列以社會與環境使命為主的品牌活動和產品,吸引並培養一群死忠支持他們的消費者群。前文提到的Barnana就是一個例子,從創立開始,永續發展就是他們的核心,全系列零食都是採用升級回收(upcycled)的 香蕉製作而成。
由於未達到傳統食品雜貨供應鏈的成熟標準,每年在拉丁美洲生產的香蕉中高達20%的被當成垃圾。然而,這些香蕉非常適合透過脫水加工,不需要就此浪費掉,Barnana 便採用這些香蕉來生產零食。這個作法拉替丁美洲的農民提供了相當的經濟效益,否則這些賣相不佳、不能上市的作物就只能被當成飼料或堆肥。B型企業Barnana 不僅證實了其社會環境使命(解決有機香蕉農場的食物浪費),更推動公司從策略性的角度去思考其他的影響領域,例如:使香蕉皮在脫水過程中成為生質燃料。
在日益擁擠的創新消費商品的「紅海」之中,擁有故事或存在感是品牌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 Barnana建立了一個使命性的品牌,在系列產品的規劃上,就把香蕉貿易供應鏈的永續性及價值實際做到位。Banana Brittle(升級回收香蕉製成的無麩質酥脆零嘴)及Plantain Chips(無穀物且由升級回收大蕉製成)就是Barnana在品牌生命的早期的經典案例。透過創意與使命連結,便能從最初的產品線延伸,再開發新的產品,不斷地吸引零售買家和消費者的認同並消費。「使命」有助於實現這個目標。
將社會影響力當作企業使命的一部分,並不會降低品牌價值或者拖累銷售成長。事實上,企業更積極地實踐社會及環境使命,會更加深品牌價值,並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 「經營是企業的天職(The business of business is business)」,當企業開始經營品牌,更強化品牌與社會環境的作為,事實上就等同好生意上門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