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網頁瀏覽量

【○隻字片羽○雪泥鴻爪○】



○○○○○○○○○○○○○○○○○○

既然有緣到此一訪,
何妨放鬆一下妳(你)的心緒,
歇一歇妳(你)的腳步,
讓我陪妳(你)喝一杯香醇的咖啡吧!

這裡是一個完全開放的交心空間,
躺在綠意漾然的草原上,望著晴空的藍天,
白雲和微風嬉鬧著,無拘無束的赤著腳,
可以輕輕鬆鬆的道出心中情。

天馬行空的釋放著胸懷,緊緊擁抱著彼此的情緒。
共同分享著彼此悲歡離合的酸甜苦辣。
互相激勵,互相撫慰,互相提攜,
一齊向前邁進。

也因為有妳(你)的來訪,我們認識了。
請讓我能擁有機會回拜於妳(你)空間的機會。
謝謝妳(你)!

●●●●●●●●●●●●●●●●●●



2018年1月29日 星期一

不只是農人的事!帶你看德國農業的社會支持


http://e-info.org.tw/node/209655?utm_source=%E7%92%B0%E5%A2%83%E8%B3%87%E8%A8%8A%E9%9B%BB%E5%AD%90%E5%A0%B1&utm_campaign=050e0108b1-EMAIL_CAMPAIGN_2018_01_08&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f99f939cdc-050e0108b1-84956681

不只是農人的事!帶你看德國農業的社會支持


建立於 2018/01/27
作者:張正揚(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校長)
寫了一年的「農業觀察」要在這個月告一段落。去年一個難得的機緣,有了一趟為期兩個多禮拜的歐洲農業考察之行,考察的地區以德國巴伐利亞邦為主,後面幾天則去到義大利東北部地區。德義兩國和台灣的國情和民情有重大差異,現場見聞頗受衝擊。

德國鄉間賞心悅目的景觀,常常是政策補貼的結果。攝影:張正揚
當初選擇巴伐利亞邦,是因為這個地區不同於推行大資本、大規模的農企業經營方式,而是推廣家庭農業經營模式。家庭農業模式類似於台灣的小農,以家庭做為主要農務勞動力的來源。巴伐利亞邦今日之農業面貌, 和1969年至1987年擔任農業部長的漢斯‧ 森曼(Hans Eisenmann)先生有莫大關係。當時歐盟的農業委員會力推企業化的大農路線,但是艾森曼先生眼光宏遠獨到,不畏艱難,強力捍衛家庭農業路線,提出家庭農業方式能夠創造各種生態、文化和景觀價值,如今,這些農業的多元價值不僅在巴伐利亞,甚至已成為其他地區,詮釋農業價值的重要內涵。

德國考察最大感想:社會支持

原來想透過考察,略窺當年艾森曼先生的政策作為,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實在太短,難以滿足原始期待。不過,異地考察這種交流方式,永遠無法預知可能的遭遇,存在各種可能性。考察過程所接觸的人事物,當下即刺激自己反思台灣情境,這些見聞在回台後仍然持續作用。與其說考察帶回答案,不如說帶回各種思索材料,關於當初考察重點的德國,有兩點強烈感想:

慕尼黑著名的穀物市集(Viktualienmarkt), 樹蔭下是休息用餐空間。攝影:張正揚
第一個感想是,農業不只是農人的事。巴伐利亞參訪期間,一次在火車上看到窗外如綠色地毯般的牧草地,還有草地旁邊清澈的流水,忍不住脫口而出,「為什麼隨處見到的景觀都如此美麗呢?」一旁同行協助行程安排,在德國念書的台灣友人冷靜地回答:「這些都是政府補貼經費的。」接著我們有以下的對話:「假如政府對農民進行政策補貼,難道其他的社群不會抗議嗎?」「不會,景觀變美麗了,大家休閒時就有去處;生態變好了,大家的食物和休閒就會變得更安全。」簡單的回答,卻反映出農民以外的社群,對於農業的多元價值不僅有所體認,且有一種休戚與共之感。如此態度也反映出農民的身分在社會大眾眼中,是一種值得尊重的職業,使得各種農業政策,在社會的支持下,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態度而理念,制度而做法的完整連貫

第二個感受是,農業的支持系統完善。巴伐利亞邦有各種農民學校,除了有機農業,還有農機、園藝等課程,讓專業農民可以對各自的需求,從農民基礎培訓到進階學習,都有相關學校可供進修;此外,各地還有農協,不僅提供農業技術,甚至也有法律、建築、政策等各種生活領域的服務,使得農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在農業的專業上持續精進。農民的資格必須透過基本的學習和考試取得,還有各種農業相關的專業證照,同時也有農民退休制度。此外在農村發展上,則有著名的農村競賽(Dorfwettbewerb),以「我們的農村有未來」(UnserDorf hat Zukunft) 為主題, 鼓勵農村的多元創意發展。完善的農業支持系統,使農業處於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狀態。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台灣有自己的問題情境,任何好的國外經驗都必須經過在地轉化。在德國的考察經驗,讓人看到一種自基本態度而理念,再制度和做法的完整連貫,此種重視農業的基本態度, 具有普同意義, 正是此次考察最重要的收穫。(感謝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系主任王俊豪教授協助校正。)

自德國移動至義大利那一天,阿爾卑斯山北側正在下雪;南側卻是陽光普照。攝影:張正揚

自德國移動至義大利那一天,阿爾卑斯山北側正在下雪;南側卻是陽光普照。攝影:張正揚

2018 旗美社大月曆:農人之舞,糧食生產的姿態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自2006 年起開始發行月曆,邀請大家一起來關注旗美區域內的生活內容,這些可能是技藝如醃漬,物產如野菜,或是提醒一個事件如莫拉克風災,關注一種對象如走賣人。明年我們想邀請大家凝視農人的勞動姿態。以下摘錄月曆前言:
人類一日三餐,但是人類和盤中飧的距離卻很遙遠。
有鑑於此,旗美社大今年的月曆挑選了旗美九鄉鎮,農民生產12種在地作物的姿態,有白天,也有夜間的;有在樹上,也有在平地的;有徒手,也有使用工具的;有挺直腰桿,也有彎下腰做事的;有用手,也有用腳的。這些看似平凡的姿態,卻可能潛藏了不凡的火候,他們以身體承受風雨,耕耘土地,姿態殊異,卻是一種以天地為舞台的糧食生產之舞!箇中滋味,唯有將自己放在同樣的位置上,實際勞動方能嚐出;或說,勞動的過程將會轉化為另外一種心靈滋味,豐富我們進食的感受。

割取椰子的勞動者是手腳靈活,藝高膽大之人。攝影:張正揚
12 種作物的生產僅是代表,真正的糧食生產面貌遠不止於此。我們將這些農人的勞動姿態,以章刻的形式蓋在生產的場景。
我們想邀請大家,以月曆裡的圖樣為起點,欣賞農人真實的勞動姿態!
未來相關訊息請見: 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 網站 臉書專頁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環境資訊中心吧!

作者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共同購買」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每月發行《綠主張》月刊,推動合作理念、綠色消費改善環境品質,以計畫性消費及合理價格予生產者支持,並透過食安教育,讓人與土地都健康。


沒有留言: